分享

质朴简练的殷商工具类玉器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2-28

殷商时期工具类玉器的种类并不是很多,比较常见的有玉锛、玉斧、玉铲等。这些玉质工具的特点是:

1、工具类玉器的表面几乎都不雕琢纹饰,证明了工具类玉器在当时等级并不很高,极有可能就是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用玉雕琢而成,为死者随葬。当然也有例外,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一件玉锛,在接近顶部的地方琢有两条阴线作为纹饰,属于比较少见的个案。

2、玉质工具的保存状态都比较完整,没有明显的因使用而导致损伤譬如崩口、钝刃等痕迹,说明玉质刃具在殷商时期只是一种高级的随葬品,而非实用器。

3、玉质工具的刃口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磨制得薄而锋利的双面刃,这样的刃具属于割削器,我们往往称之为“玉刀”或者“玉斧”(图1);二是磨制呈浑圆、不锋利的一面坡刃口,比如俗称的“玉锛”(图2)。

图1 玉斧线图

图2 玉锛线图

4、玉质工具的厚度一般在1厘米左右。

在形制上,玉质工具的器型比较容易混淆的是锛、斧与兵器中的钺。

斧,是一种带有锋利刃口的割削器,作用大概与现在的刀差不多。图3是一件殷商时期的玉斧,双面磨刃,从侧面图观察,轮廓线条很硬,干脆简洁,刃口锋利依然,是比较典型的商代玉斧风格。

图3 玉斧

锛的原始功能与斧不一样,应该是砍凿工具。为了能够承受猛烈的撞击,所以锛都是单面磨刃,刃口浑圆而不锋利(图4),普通锛的造型除了刃口区别以外,与玉斧基本上相同。在殷商时期,还有另一种带“段”的锛。所谓“段”,就是在锛的底端出现一层向下的台阶。新石器时期的“段”较长,而殷商时期则很短,更像是榫的一种。

图4 玉锛

锛、斧的整体形制质朴简练,没有多余的纹饰设计,大概与实用器的出身有关系,这就给现在的辨伪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鉴定者主要应从研磨工艺特征上寻找鉴定依据,在殷商时期的那种原始研磨工艺状态下,玉斧、玉锛表面所留下的研磨痕迹一定具有特定的时代工艺属性,这是非常重要的鉴定依据。至于包浆、土蚀、沁色等几个方面的状态,都属于判断的辅助依据。锛、斧等工具具有双重的造型标准:一方面它寄形于工具,具有实用器的简单造型;另一方面它又是殉葬的玉质艺术品,具有装饰性的造型因素,所以出土的玉质工具与出土的实用石器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