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胎…针对滑胎及习惯性流产之中医思路学习...

 新用户00887607 2020-02-28
安胎…针对滑胎及习惯性流产之中医思路
学习中医,享受中医,传承中华文明!
古代在保胎方面,的确经验积累十分丰富,早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即有胶艾汤,唐・孙思邈先生有千金保孕九,近代张锡纯《医
学衷中参西录》有寿胎九。清初博山《傅青主女科》则说:“气旺则胎牢,气衰则胎堕。”多用人参或黄芪。明代张介宾对此病治法总结得较
好,《景岳全书・妇人规》说:“凡妊娠之数见堕胎者,必以气脉亏损而然……凡胎孕不固,无非气血损伤之病,盖气虚则提摄不固,血虚则灌
溉不周,所以多致小产。故善保胎者,必当专顾血虚,宜以胎元饮(人参、当归、杜仲、芍药、熟地、白术、炙甘草、陈皮)为主而加减用
之,其次则芍药芎归汤,再次则泰山磐石散或千金保孕九,皆有夺造化之功,所当酌用也。又凡胎热者血易动,血动者胎不安,故堕于内热而虚者亦常有之。若牌气虚而血热者,宜四圣散;肝肾虚而血热者,宜凉胎饮;肝脾虚而血热者,宜固胎煎。”
汪剑老师对安胎作了上简要归纳,并认为,肾脉以系胞,中气以固胎,肝主筋藏血,临证安胎保胎应以肝脾肾三脏为主。首先肾气要足,方能成胎以系胞;其次牌胃中气要足,方能滋养孕育胎元,中气托举,胎元方得稳固;再次肝血足而肝筋柔润,胎元方安。肝脾肾三脏充盛的基础上,还须气血调和。补肾固肾则如川续断、杜仲、桑寄生、菟丝子、巴戟天、补骨脂、枸杞、山茱萸等品;补中则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之属;调肝滋肝如白芍、黄芩、地黄、制首乌之属;调气如苏叶、香附、木香、砂仁、陈皮之属;调血如阿胶、艾叶及小薊、当归、川芎之属。而最重要的核心则在于辨证,即前所谓“随证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