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篇文章,979字 作者:丁十二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要问,哪里的春色最美,我一定会说:诗词里。 是的,最美的春景、最迷人的景色都在诗词中: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多美;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多美;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多美。 在中国历史上,写春天的诗人实在太多太多,但要说让我们记忆最深刻的, 一定离不开苏轼、白居易、杜牧、韩愈、杜甫、朱熹等几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读读朱熹这首《春日》。这首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这真的是一首写景的诗歌吗?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少人读到这首诗应是在小学课本,当时老师讲的这应该是一首写景的诗歌。的确,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从字面意思看,这怎么看都是一首诗人在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其实诗人在首句就告诉我们了: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此处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即踏青、郊游。“胜日寻芳”可见诗人大好心情大好兴致。但诗人是去何处寻芳——泗水滨。泗水乃在山东曲阜。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显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无边光景一时新”既是对现实春光的描写:春天像个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同时也虚指“圣人之道”极其广博。“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歌读来满眼春光,如身临其境,竟不知是在说理,其构思运笔之妙,实在让人叹服。 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被当作写景诗误会了近千年,可见和唐代的写景诗相比,两宋时期的哲理诗丝毫不落下风。 ---End--- 作者:丁十二 号慕瞻舟人,诗词爱好者。 心随东坡,小舟从此逝 不念过往,江海寄余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