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读书人考科举有多苦?一场考试持续9天6夜,考场上被活活冻死

 冬不拉拉 2020-02-28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孟郊的一首诗,诗歌中的主人公十年寒窗,终于一朝及第,来到长安,从此他的为官之路也平顺了很多。这是一个读书人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的读书人的写照,在古代,科举是寒门学子可以做官的唯一的途径。

只是,十年的苦读,其中的艰难远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甚至于,有的人在科举考试的场上被活活冻死。即便如何艰难,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自己能被肯定,为了光宗耀祖,为了荣耀加身,无数的读书人依旧前赴后继。

明清读书人考科举有多苦?一场考试持续9天6夜,考场上被活活冻死

孟郊

一、明清考试

自从隋朝建立了科举考试制度之后,历朝历代都对科举考试制度就行了自我改良,他们按照不同朝代的不同用人需求,变化着他们的用人规则,同样,他们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完善科举制。

经历了大约两千年的发展历程,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到了完备的阶段。明清的科举制度有着一套极其完备的选拔标准,考试的程序也十分复杂。想要在朝廷做官,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要经过层层选拔,他们需要参加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只有完成这一系列的考试,他们才算得上真正完成了选拔。

明清读书人考科举有多苦?一场考试持续9天6夜,考场上被活活冻死

院试是读书人首先在县、府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称为秀才,取得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

乡试在乡里举行,每三年进行一次选拔。考中者称“举人”,因为乡试都在秋天举行,所以乡试又被称为秋闱。

会试同样是三年举行一次,因为在春天,会试又被称为春闱。考中者又称“贡士”

会试考试举行的地方,在贡院。其中,在贡院举行的这场考试应考的人要经过三场考试,每场考试耗时三天,也就是说,完成这一个考试需要整整九天的时间。而这整整九天的时间,参加考试的人也经历了很多的状况。

而最后的殿试,又称廷试,就是皇帝亲自出题考试。

二、火灾丧生

1463年的时候,在贡院就进行了一场考试。在考试的第一天,贡院就着起了大火,被锁在贡院之内的考生基本上难以逃出。于是,当年参加会试的考生有200多个,可是光是被活活烧死的人就有90多个,伤亡极其惨重。

因为参加考试而丧命,这怎么着也算是工伤,于是明英宗赏赐给每个被烧死的人一口棺材,将他们集体埋葬了,因为他们参加的是会试,所以他们的坟墓也被称之为举人冢

明清读书人考科举有多苦?一场考试持续9天6夜,考场上被活活冻死

这次的大火也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因为着火人员伤亡惨重,国家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可以为国做出贡献的人。经过张居正的上书,朝廷将贡院的木板房改成了砖房,这样一来,着火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

三、活活冻死

太平天国运动正盛极一时的时候,清政府因为战争分身乏术,于是考试也推迟了。1864年,经过了13年的推迟,乡试终于重新开始。所有的一切都步入正轨了,参加考试的人本来十分高兴,觉得自己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能够产生回报了,殊不知,一场更大的灾难向着他们席卷而来。

乡试本来应该在每年的秋天举行,但是因为贡院正在修缮,所以考试不得不推迟,一直到了冬天,朝廷才决定重新进行考试。

明清读书人考科举有多苦?一场考试持续9天6夜,考场上被活活冻死

于是,原本在八月举行的考试一直推迟到了十一月。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考试进行的过程中,天气竟然突然变得恶劣,气温急速下降,满天雪花飞舞。因为参加考试的都是文弱书生,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天气实在是难以忍受,他们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于是数十位参加考试的人被活活冻死在考场上。

本来参加考试的读书人,怀着美好的憧憬希望自己可以成功考取功名,却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天气而丧命

四、环境煎熬

如果你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像贡院着火或者极端天气这样的特殊情况,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顺顺利利地度过考试,因为环境的恶劣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明清读书人考科举有多苦?一场考试持续9天6夜,考场上被活活冻死

在清朝,乡试有三场,每场考三天两夜,也就是说,一场乡试要持续九天六夜的时间,按照规定,在这期间,参加考试的人不能出去,于是考生们需要在一个小房子里完成吃喝拉撒,这个小房子高6尺,深4尺,宽3尺,按照如今的计量标准,这个房子刚刚超过一平方米。

在清朝江南地区,蚊虫肆虐,他们会不停地叮咬参加考试的人,不仅考生们身体感觉到极大的不适,就连蚊虫的嗡嗡声也会让人感觉很烦躁,这样一来,考生根本发挥不了自己的水平。不仅如此,因为多人要解决上厕所的问题,于是粪桶的气味很大,气味难闻考生来说也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人们都说,十年寒窗不容易,因为在这十年的过程之中,读书人要经历太多的困难。他们需要在寒冬中写文章,即使墨水已经因为严寒被冻住,即便手指已经僵硬,但是他们不能停下来。

明清读书人考科举有多苦?一场考试持续9天6夜,考场上被活活冻死

考试情况

在炎热的夏天,在每一个挑灯夜读的晚上,他们不能有一丝松懈,可是蚊虫的叮咬却让他们十分烦闷。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在学习的时候十分辛苦,在参加考试的时候也要经历巨大的考验。他们需要逃脱火灾,需要躲避极端恶劣的天气,需要忍受艰苦并且恶劣的环境,稍不注意,他们就有可能丧命。

可是,即使自己再辛苦,即使复习、考试的过程再艰难,他们却不能放弃,甚至,他们不能有一刻的放松。

明清读书人考科举有多苦?一场考试持续9天6夜,考场上被活活冻死

朝廷放榜

因为,古代的科举同样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激烈的竞争让每个参加考试的人都在不停地鞭策自己,他们必须付出比平常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才能在众多优秀的人才中脱颖而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站在稍微显眼的位置上,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改写自己的命运,摆脱自己贫困的生活。

在科举这样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之中,每个人都应该拼尽全力,只有这样,十年寒窗才不会白费,他们飞黄腾达的愿望才能够实现。

正如苏轼所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文/枕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