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商银行要问今天谁是A股最大的明星,绝对是浙商银行。 13日公开发行,17日上市,上市第一天就走出十分吊诡和妖艳的走势,比之前上的渝农商行还要妩媚。 早盘开盘的集合竞价即宣告破发,发行价4.94元,集合得出的今日开盘价为4.95,本以为随后盘中冲高第一次临停之后会继续冲涨停,结果一分钟不到,即以大规模抛售完成了今天一半的行情。关键是上证指数还涨起的,气人不。 全天收盘价4.97元,再次强调一遍发行价为4.94。 有人说比港股卖的还贵,港股才卖6倍,你要卖9倍。咋一听颇有道理。一看港股走势才愣住了。 病人抢救般的心电图,最近这段时间,几乎大部分时候都没什么交易。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该股在2016年在港股上市,代码也为2016,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怎么。可能浙商是比较信这个。 也有人说是太贵,发行市盈率9.39,要知道同行平均市盈率才6.91,而同城的杭州银行才7.3。 有人说是业绩不行,还有人说是基本面不行。但是有一说一,打新股谁还看基本面。 另外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部分股票在上市时候都会设置一个稳定股价预案,我们来看看浙商的: 浙商银行2018年每股EPS为4.59,目前的股价为4.97。 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大众的情绪和女神的心理一样,要靠猜。当然也许是科创板培训了大家的理性,也许是越来越流行的知识付费增长了大家的见识! 二、房价因为前几天统计局说房价环比下降了,今天有朋友发我一篇公号文章说房价跌了怎么弄,于是我屁颠屁颠地去找原文读。 原文均说的是10月商品房销售价格份"涨幅"均有所回落,意为还在涨,只是涨幅有所回落。我怕数据不准确,于是上了中国指数研究院的官网扒了如下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网站 全国百城10月份涨幅0.15%,9月份涨幅为0.31%。充分印证了统计局的说法。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网站 中指院还显示全国百城的价格指数,从2010年至今出现过三个底部,一个是2010年前后,第二个是2011-2012左右,第三个是2014到2015左右,间隔的周期一次比一次长。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房价并未跌;第二,单纯从房价上看不出所谓房地产周期。 人们之所以对房价如此敏感,除了大部分人资产配置里面有房子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则是房地产周期会影响经济周期整体,且在经济周期的若干子周期中,房地产因素最为明显,被称为周期之母。 "在一个典型国家,房地产市场的总价值一般是年度GDP的2-3倍,房地产大约占可变价格财富总量的50%。"
也就是说房地产再往上,将会把整个经济周期拖入一个危险的境地。再过去,对于整体GDP总量来讲,出口与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总量上升的两极,房地产与基建则是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两极,而基建是可控量,出口与房地产是相对不可控量,过去的增长基本体现在这两极之上。 房地产投资增速、出口增速与GDP增速(%),来源:广发证券研报 三、从房地产周期到工程师红利无论是对银行股不看好,还是对地产的不可期。都体现了市场情绪的一种担忧。 投资,在短期要用显微镜,长期则用望远镜。给大家分享一个广发证券郭磊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在2017年提出的,原标题是"工程师红利是下一个十年的人口红利"。 何为工程师红利? 通俗点讲就是人口效率的提升替代规模提升,从而推动生产,提振经济。经济学上讲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劳动(人口)、资本(地租)和土地,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靠劳动力驱动(低成本劳动力带动出口产业链)和资本驱动(地产和基建)两个阶段,产业链)、资本驱动(基建、地产产业链)两个阶段,未来将进一步走向技术、生产效率和商业模式驱动(中高端制造、服务)。这当中靠劳动者教育提升生产效率是第一位的,而"工程师"数量在未来十年会达到一个峰值。
规模和初级生产以及低端消费代表过去,而成长和高附加值产品以及中高端消费则代表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