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的通宝——福建通宝

 袁承志dtau70na 2020-02-28

福建通宝”铸造于辛亥革命时期的福建,是辛亥革命历史的见证物。1911年11月9日,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在福州举事,经过一天激战,光复福州城,成立中华民国闽军政府(亦称“福建都督府”)。闽省光复之初,军政支出浩繁,而府库空虚,财政极为困难。为缓解财政紧张局面、维持社会金融稳定,闽军政府政务院决定铸造发行铜钱、银角等货币投放市面流通。当时铸造发行了“福建通宝”圆形圆孔铜钱(图1-4),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种以省名作为钱币名称的铜钱,是福建历史上最后一种手工铸造的有孔铜钱,也是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省铸造发行的为数不多的几种有孔铜钱之一。“福建通宝”钱问世距今不过百年时间,但因当时时事动荡,“福建通宝”铸造情况不见于史籍档案记载,因此留下不少难解之谜。

最后的通宝——福建通宝

造型细节

“福建通宝”,面文宋体对读,有“一文”和“二文”两种面值。“一文”径约2厘米,“二文”径约2.5厘米。背穿上下为面值,左右有旗饰花纹,穿左为铁血十八星旗,亦称九星旗。它是革命党人最先举起的旗帜。旗的主色为黑与红,黑色代表铁,红色代表血,意即誓以血和铁来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全旗的底色为血红,角端及两角之间都缀以黄星,共有十八颗,代表当时十八个行省。穿右为五条纹旗,即五色旗,它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五条纹旗,有阴、阳旗两种(见图)。其中前后版别有异:首批发行为阴纹五条旗,两种面值皆有。此钱铸量少,尤其“一文”更少。后期只发行“二文”一种面值,为阳纹五条旗,铸量稍多。其中何以铸成阴、阳两种五条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待方家探讨。常能见到的大多是字体模糊、边缘残缺、钱肉穿孔的阳纹五条旗“二文”钱。若能觅到全品相“一文”者,可称珍品,弥足珍贵。

最后的通宝——福建通宝

发行意义

“福建通宝”的发行,标志着2000多年来统治中国的封建帝制从此结束,宣告了以孙中山先生为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说,“福建通宝”有别于一般铜币,它不仅起到作为货币流通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体现了它是辛亥革命的象征,是一种难得的纪念币。它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给后人留下了辛亥革命时期的见证物。

“福建通宝”为地方铸币,发行量少,加上钱肉薄易穿孔,难久藏,停用之后,绝大部分自然流失。在当时,人们对它保藏价值并不为然。随着时光流逝,其数量在不断减少。而它的历史价值也越显得珍贵,引起愈来愈多的钱币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和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