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堂 | 《论语》第一句就读不懂了

 少阳手记 2020-02-28

替古言立左道,

为今人开旁门。 

——少阳

我们在  草堂|序言  里面说了,我们与中国的经典隔了一座山。

这座山,叫做“古文”。

对于“古文”这座山,我们逐渐失去了攀登的兴趣和能力。

这座山就渐渐地,被一层云雾所笼罩。

这座山上,以及背后隐藏的风景,我们自然也就看不到了。

如何拨开云雾见本相?

我们要怎么拾回解读古文的这种能力呢?

压缩与解压缩

我们一定都用过电脑上的一类软件,例如“winrar”、“好压”、“快压”等等……

这一类软件的功能,就是压缩和解压缩。

这和解读古文,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

古文用极其精简和凝练的词句,寥寥数语就描述了复杂的现象和庞大的信息量。

这个过程,就是压缩。

而我们对古文进行解读,就是在还原本来的信息和意思。

这个过程,就是解压缩。

其实,解读古文的过程,就是一场解压缩的游戏。

游戏的规则,就是剥掉古文那神秘的外壳,找到隐藏其中的真正内容。

这场游戏,让我们一起来玩上一玩。

就从《论语》的第一句开始。

子曾经曰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信绝大部分人在学校书本上得到的解释就是——

孔子说:“学到了知识,时常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

“有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这种解释,真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难怪王东岳说孔子没文化,没知识。

我把《论语》丢垃圾桶了

“学而时习之”,对于书呆子和热爱学习的人来说,或许会高兴得飞起吧?

但是,对于我们这种调皮捣蛋、一天到晚不正经的人来说,就会觉得浑身难受,只想找块豆腐撞上一撞。

然后“有朋自远方来”,诶,这句话好像有点道理。

难得有朋友过来一次,是吧,谈天说地,吹牛侃大山什么的。

最好是出去摆一桌,搓一顿,啤酒配香烟,快乐似无边。

但是这一句和前面的学习扯不上关系啊。

接下来,人家不了解你,你不生气,就变成君子了?

这是什么神逻辑?

简直就是狗屁不通,你都想不到这三句话为什么就能联系在一起?

我越看越气,就把《论语》丢垃圾桶了。

我把《论语》捡回来了

后来,我越想越不对头。

这么多名人大家都对《论语》这么推崇,他们也不是脑残啊。

肯定是有什么地方,我没注意到的。

嗯,一定是这样,希望我不会被打脸。

所以,我又尝试着把这三句话给翻译了一下——

学到了知识,在生活中时常去运用它,最终明白事物的规律和原理。

知道了世间的真相和真理,大概会使人高兴吧。

然后和久未见面的好朋友、知己重逢,一起交流学习上的困惑和成果,互相印证,也是会让人快乐吧。

俗话说得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接下来的讨论过程中,朋友不同意我的看法,不接受我的观点,非要和我翻脸。

我表面上不生气,心里暗自记恨,想着总有一天报复他……

诶?写错了,重来。

我不生气,不计较,求同而存异,这就是君子的做法吧。

向圣人发起挑战

这样翻译一下,确实比课本上教的容易理解了。

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很认同这种说法。

但是,心里总感觉有点不对路。

为什么?

高度不够,层次不够啊!

虽然孔子是个没知识的文化人,但是单纯靠这样的解读,很难说明孔子是个圣人。

圣人的境界,凡人难以超越。

但是有难度,才会有进步。

这个挑战圣人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玩上一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