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熟读三首诗,看透人生事

 时宝官 2020-02-28

长安元年(公元701年),一个男婴在绵州青莲乡呱呱坠地,这个男孩可不一般。五岁诵六甲,十五岁赋诗多首,十八岁隐居大匡山读书,二十四岁辞乡远游。

他一生都想实现“兼济天下”的儒生梦想,可遇到一点困难便饮酒赋诗,大醉一场。高兴的时候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高兴的时候就“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他就是最狂又最浪漫的“诗仙”李白。

李白:熟读三首诗,看透人生事

今天,是李白出生1319年的诞辰。

诗仙李白虽作诗无数,名篇甚巨。但我今天想和你聊聊李白诗中的三种情。


亲情,是让人安心的力量

小学时就出现在语文课本里的《静夜思》,相信人人都能成诵,不过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却鲜有人知晓。那年李白26岁,时值深秋,离他辞乡过去了两年。

从家中出发时,他意气风发,想要一展宏图。如今病倒在扬州的旅店中,身边的钱财已基本散尽,寻求仕途的方向仍不明朗。

李白:熟读三首诗,看透人生事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夜不能寐,见地上疑似有层浓霜,抬头一望,才知是月光一泻而下。秋月分外光明,又分外清冷。离家两年,却一事无成的李白,此时对家乡父兄,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在明月的照耀下愈加难抑。

24岁,是李白第一次出川,离开父母,追寻梦想。而写下《静夜思》的中秋节,也是他漂泊在外的第一个中秋。举家团圆的时节,他却独自病倒在客舍中,途中所受之苦无人诉说,思乡之情亦无人聆听。

李白:熟读三首诗,看透人生事

越是孤独脆弱的时候,我们就越渴望亲情的温暖。独自在陌生的城市,很多人流着泪,咬着牙也会继续埋头苦干。却忘了或许和父母的一通电话,归乡的稍许休憩,就可以让你焕发新生。

千万别忽略了,故乡才是每个人心底最踏实的地方,是我们一生都无法逃离之地。李白对内心的坚守和对故乡的思念,成为一种永远无法解决的纠缠。

离川数十载,他都未曾归家。只能将思乡之情寄托在诗句中。

李白:熟读三首诗,看透人生事

懂你助你,才是真朋友

说李白好友遍天下,一点都不过份。孟浩然、贺知章、杜甫、汪伦……不过我今天要提的这位,名声恐怕不如前几位响亮,他就是元丹丘。

大家在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将进酒》,就是在元丹丘家写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熟读三首诗,看透人生事

李白理想无法实现,心情郁闷,借酒浇愁也无可厚非。要朋友为你“倾耳听”也就算了,还要人家把宝马和狐皮大衣都卖了给你换酒喝,甚至使唤人家的儿子,这就有点过分了吧?

换做一般人,估计早就和你翻脸了,可李白和元丹丘可不是一般的交情。

两人初相识的时候,一同住在元丹丘的道观里。李白把心里的秘密,都告诉了元丹丘。比如他和发小吴指南在洞庭湖游玩时,吴指南突发疾病过世,李白痛哭不已,将发小暂且埋在洞庭湖边。日后,他专门回到那里,将吴指南身上的腐肉剔除,用瓦罐装好尸骨,买了上好的楠木棺材,还请道士做了法事。

李白对朋友的情深义重,让元丹丘听得泪眼朦胧,也在心中暗想:这朋友我交定了!

由于李白是商人之子,按照当时的规定无法参加高考,他也不想参加高考。他的理想是通过诗歌获得有名之士的赏识,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李白:熟读三首诗,看透人生事

元丹丘听后,并没有觉得他在痴人说梦,也没有劝他读些“混账文章”,应付考试。他深知李白是不受约束的人,考试的那套规矩太多,于是,他选择了默默帮好友找到能帮助他的人。

真的朋友,不仅懂你的“胡言乱语”,更会在需要时,默默助力,却不说一句。李白一生虽交友甚众,但像元丹丘这么了解他,并尽全力帮他实现理想的,只此一人

李白:熟读三首诗,看透人生事

人活到一定年纪才会发现,朋友圈越来越大,朋友却越来越少。我们不需要虚伪的笑脸,却缺少真正的知己。虚假的交情,是跟你吃喝玩乐后莫名的空虚,而真正的朋友,却可以管你一辈子。

他懂得你的所需,他知道你的所求。

苦难是爱情最好的试炼

李白的爱情,远不如他的友情史那般流传甚广。但作为唐朝大才子,身边岂会缺乏爱慕欣赏者。

他的一生经历了四段婚姻,最让人羡慕的,莫过于最后一段和宗瑛的相知相伴。

李白:熟读三首诗,看透人生事

最好的爱情,不仅是最初的互相吸引,更是患难时的不离不弃。拥有宗瑛,是李白坎坷一生中莫大的幸运。

婚后,李白和宗瑛也曾有过一段幸福安稳的甜蜜时光。天宝751年的秋天,一封意外来信打破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来信者是幽州节度使李昌浩,邀请李白到幽州“共谋密事”。

李白二话不说就要前去,却遭到了宗瑛的阻拦。彼时的幽州军事冲突不断,更要命的是,一把手还是不安分的安禄山。

宗瑛不同于寻常女子,作为前朝宰相的孙女,对于官场形势的判断比李白更清晰。她忧心忡忡地对李白说:“我觉得幽州将有内乱发生,你千万不要去。”

李白:熟读三首诗,看透人生事

可一心想实现政治抱负的李白就是不听,铁了心要去幽州。到幽州后不久,安禄山果然起兵叛乱,宗瑛说的话都被应验了。面对安禄山的虎狼之师,李白自感无力回天,赶紧骑上战马返回家中,接到宗瑛,两人到浔阳避难。

此时永王李璘带兵平乱,经过浔阳时遇到李白。永王久仰李白大名,多次邀请他担任自己的幕僚。早就看透局势的宗瑛再次对李白苦苦相劝,两个人做对平淡夫妻携手此生,不也很幸福吗?

然而强烈的爱国情怀让李白再次昏了头,对宗瑛的泪水视而不见。仅仅一个多月后,宗瑛不详的预感再次得到应验。永王被刚继位的肃宗所灭,李白也以“从罪”的身份被关进了监狱。

得知消息后的宗瑛,为了李白四处奔走,放下身段在达官贵人面前哭诉求情,只求留李白一条命。在宗瑛的努力下,李白最终被改判流放夜郎。

李白:熟读三首诗,看透人生事

若是没有宗瑛死死不愿撒手的执着救夫,李白或许早已身首异处。婚姻,不只是一纸契约。更是无论贫富的相伴,在落难时的相守。

在流放途中,李白深感宗瑛对自己的付出,相思成疾,望着天空纷飞来去的大雁,写下了令人断肠的《南流夜郎寄内》: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看多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露水夫妻,我们似乎忘了结婚时许下生死相随的誓言。忘了爱情最美的模样,是有陪你熬过所有苦的底气,也有携手共尝甜蜜的信念。


李白的三首诗,写尽世间真情之美。

可惜我不是李白,面对亲人爱人,无法为他们写下流传千古的好诗。面对牵挂我的父母、知我懂我的朋友、真心相待的恋人,我只能常怀感恩之心,善忘他们的过,牢记他们的好。

任何一份好的感情,都是真心换真心;任何一段好的关系,都是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愿我们,眼里有爱,心里有光,让真情洒满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