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格要求的家长,却被指教条,如何把握孩子教育的度?

 记忆师雷鸣 2020-02-29

(本文由童教雷鸣原创,欢迎关注,交流教育、学习方法)

一道错题引发的教育讨论

近日,将二年级儿子做的一道数学题目批改情况整理成文章分享出来后,各位网友纷纷出来讨论起孩子的教育问题。

当时孩子在做20÷5=4,答案正确,即使在列竖式过程中也基本正确,但是商4的时候,4的数字位置写在了2、0之间,位置并没有对齐。

有很多网友就对老师在批改的过程作出了批判:

有朋友说:老师教出来的老师是模具、模板;

有朋友说:太过死板,有点教条主义。学数学在于灵活掌握,不在死记硬套。

有朋友说:孩子答对了,老师吹毛求疵;

有朋友说:这就是现在的教育,成天不搞正事;

有朋友说:就这样还来教数学?数学你不重视逻辑你重视规矩?还做人?数学是逻辑的贯通,不是你这些刻板的规定!

……

另外,也有很多的网友赞同老师的批改:

有朋友说:位置不放好,等商位数多了以后会出错,尤其是有零的时候。竖式计算不管是乘法还是除法一定要对齐。

有朋友说:目的是培养严谨性,可以理解。

有朋友说:数学使人精密。

有朋友说:数学简单的时候没学会规则,习惯,等难的时候就没法学了,这不只是计算的问题。我是过来人。

有人说:没有该学习什么不该学习什么的年纪,数学教会你的其中之一就是严谨。

……

当我面对这两种说法的时候,被批评为教条化的时候,心中还是有一点点疙瘩,但是这个疙瘩并不会太强。因为曾经就有一位比较熟识的老师跟我交流过,提到过我这种情况过于严格。当时老师还给我提到了毛主席的“严肃而活泼”,说毛主席也要求活泼。所以,在内心中我就已经承受过了一次较大的打击,毕竟是我亲近的朋友的建议。

但后来,我自己在琢磨与研究过程中,发现没办法达到这位老师所说的效果。跟孩子在一起相处,活泼惯了,孩子马上就特有劲,不断地做这、不断地做那,不过全按孩子自己的性子来做了。对于此,我发现,跟孩子不讲规矩,只顾活泼,任其自由发展,是完全做不到的。为此,我也开始在严肃与活泼之中去寻找一种平衡。

严肃与活泼的平衡之道

严肃就是指要严格要求,讲规矩、讲礼仪;活泼就是性子活跃,思维灵活、有创意。

无论是严肃还是活泼,都是必不可少的。能够批评我对孩子要求过严,出发点其实是好的,希望孩子思维活跃、不要僵化,觉得规矩会限制住孩子的思维。

“为什么认为规矩会限制人的思维呢?”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其实不少,即使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感觉到,规矩多了,人就自然会受到一种拘束,感觉浑身不自在。对于这种不自在的感觉,让我们对规矩产生了一种误解。

真正懂规矩的人,是必须讲规矩的时候讲规矩,不用讲规矩的时候不讲规矩,他们是不会时时刻刻都讲规矩的。时时刻刻都僵化的人做事,必然是纯教条化的办事。虽然教条化对一些事情可以快速解决,但并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灵活地变通。

所以,毛主席提到严肃而活泼,就是提醒要先注意基本的规矩,在规矩范围内灵活变通。

孔子算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非常注重礼仪,但他所讲的礼仪是“时”,“学而时习之”就是孔子学问落实的总结。时不仅仅是经常,而是时时刻刻都练习它。这个时,是根据不同的时候进行灵活地变通,将学问落实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不同的情……之上,抓住人生的主轴,将所有的学问都融汇贯通起来。

所以,严肃而活泼不是僵化固定的(严肃就是严肃、活泼就是活泼),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就从孔子的与人相处就可以看出来,路遇一个小孩子了,都能放下姿态认真学习;遇到了路边田间农人,也能与之和歌……可见孔子为人是非常灵活的,这种灵活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严肃而活泼,也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如果把严肃与活泼放在孩子身上,就要看孩子的年龄、思维特征来进行具体的指导,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低龄儿童,我们强调规矩,以规矩为引导,可以让孩子迅速将内心收束起来,认识到这个世界不是自己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

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就要进行思维的激发,让孩子们大胆发挥想象。因为他们这个时候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规矩,懂得基本的做人道理,可以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就要着重于让他们灵活地进行思维创新。

童教雷鸣寄语

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规矩、严肃,这本身也是一种灵活、活泼。

讨论

对孩子,您是严肃一点还是活泼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