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专题15--海岸带

 锦诗BGMENG 2020-02-29

一、含义

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型区域。

我国习惯上海岸带的划分:把从海岸线算起,向陆域延伸10千米,向海域延伸10-15米等深线的区域。

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含红树林海岸、珊瑚海岸)

典型例题1

下表为1990-2014年我国泉州港海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据统计。

1.数据显示泉州港海岸线的变化特征是

A.海岸线长度基本稳定   B.海岸线长度增加

C.海岸线长度先增后缩   D.海岸线长度缩短

2.泉州港海域土地利用状况是

A.土地利用率低    B.土地利用方式单一

C.土地集约    D.土地规划合理

3.泉州港海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海岸带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A.扩大滨海湿地面积 B.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C.加剧生态的脆弱性 D.减缓海岸侵蚀

【答案】1.B  2.A  3.C 

【解析】

1.海域面积减少,陆域增加,海岸线变长。

2.据在海岸带的土地利用中,未利用土地和待利用水面合计超过50%,意味着土地利用率较低。 

3.泉州港海域由于经济发展,大量围海造陆,加剧了海岸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三、资源

海岸带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滩涂、港口、盐业、渔业、石油、天然气、旅游、砂矿、潮汐能、盐差能、波浪能资源。海岸带具有多方面开发和利用的价值。目前全世界的海岸带上拥有港口2300多个,担负着国际贸易货运量的90%。世界海岸带水产养殖年产鱼、贝、藻约计200余万吨。

典型例题2

“盐差能”是指在海河交汇处,当淡水与海水相遇时,淡水会自然地向海水渗透并产生渗透压的能量,当海水含盐度为3.5%时,其与河水之间的“盐差能”相当于240m水头差的能量密度。2014年11月底荷兰首家“盐差能”试验电厂建成发电。

 图乙所示“水压塔渗压系统”为“盐差能”开发试验方案。半透膜是盐差能发电的核心部件之一,目前该电厂每平方米半透膜的发电功率为1.3瓦,而盐差能发电要实现经济盈利,半透膜的发电功率应达到每平方米2—3瓦,半透膜安装总面积应达到数百万平方米。

(1)分析说明荷兰“盐差能”蕴藏量丰富的原因。

(2)分析荷兰尝试开发“盐差能”的原因。

(3)简述与风力发电相比,“盐差能”发电的优势。

(4)在实际操作中“水压塔渗压系统”发电效率远低于理论值,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临海,海域广阔(海岸线长);河流众多,水量稳定(淡水丰富)。

(2)受天气的影响小;占用土地少。

(3)开发新能源,缓解能源紧缺;“盐差能”属清洁能源,利于环境保护;发展新能源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4)(半透膜)技术不成熟;淡水渗透进海水后,海水盐度下降,半透膜两侧盐度差会减小;半透膜容易受河(湖)床泥沙及污染物堵塞致使效率下降;半透膜容易受水生生物的影响。

【解析】

(1)“盐差能”河海交汇处。

(2)能源对比要从环保方面、开发难度、开发成本等分析。

(3)尝试新能源开发的原因:有条件+有好处。

(4)技术不成熟、海水浓度下降、泥沙及污染物堵塞、水生生物的影响。

典型例题3

丹麦的风电技术、设备制造和运营方式全球领先,2014年丹麦风力发电量占总电量比例已经达到39.1%,政府计划将来还要进一步发展风电产业。除了陆地,丹麦还在附近海域建立了大量风电场。图示丹麦海上风电场分布状况。

分析丹麦在附近海域大力建设风电场的原因。

【答案】

处于西风带,海上摩擦力小,风力强劲;占用陆地少;对陆上生产生活影响小;海域辽阔;处于大陆架海区,海水浅;技术资金实力雄厚。

【解析】根据经纬度,丹麦临海,地处西风带,海上摩擦力小,风力强劲。在海上建风电站,占用陆地少,对陆上生产生活影响小。丹麦海域辽阔,处于大陆架海区,海水浅。该国是学科网发达国家,技术资金实力雄厚。所以在附近海域大力建设风电场。

四、影响因素

河流;风;风暴潮;海水(潮汐、洋流、波浪),地壳运动与海平面升降

海岸带是河流和海洋的共同作用地带,具体表现在即有河流的堆积和侵蚀作用,也有潮汐和海浪的侵蚀与堆积作用,两个的强弱此消彼长,同时也引起了海退与海进、陆进与陆退的变化。

近岸海水作用与流水沉积作用的关系

河流处于汛期:流水沉积显著,入海泥沙多,堆积作用强,海水侵蚀作用弱。河流处于枯水期:流水沉积作用弱,入海泥沙少,海水侵蚀作用强,堆积作用弱。

典型例题4

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该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m。

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甲河以林业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与乙河河口相比,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甲河流速快,泥沙不易堆积;甲河流城镇少,人类的破坏作用小。

【解析】甲河上游森林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小;甲河上游湖泊数量多,泥沙在湖泊中沉积;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强,故甲河河口三角洲小。乙河流域聚落多,林区破坏严重;以种植业为主,水土流失严重;受海浪侵蚀作用小,故乙河河口三角洲面积大。

五.沙坝

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

典型例题5

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

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 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 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答案】D

【解析】涨潮流进潮汐通道时在其进口处因水流分散,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三角洲。落潮流出潮汐通道时在其出口处因水流分散,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三角洲。a.河口三角洲--河流堆积;b.沙坝内潮汐三角洲--涨潮时海浪堆积;沙坝外潮汐三角洲--退潮时海浪堆积。

典型例题6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1.D   2.B

【解析】1.近岸海域海底淤积→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远。

2.1992~1997年期间以侵蚀为主,可能原因是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典型例题7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获取有用的材料信息“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分析海水对当地生态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