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锦诗BGMENG 2020-02-29

一、典例引领

下图是我国太行山脉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太行山脉以西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

A.沿黄河分布

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

C.沿山麓地带分布

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2.太行山脉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中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主要沿铁路和汾河河谷分布。第2题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中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侵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形成城市较早;有大道、公路等其他交通线通过,利于商业网点形成。

答案:1.B 2.C

二、考点讲解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

影响

表现

原因

典型案例

聚落的形态

平原地区

平原广阔聚落多呈团聚型

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我国北方的村落

丘陵山区

聚落多呈条带状

山区河谷地带城镇发展受地形制约;水乡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水运交通便利

我国南方的村落

聚落的区位

平原

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

山区和高原

一般气候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

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

西宁位于湟水谷地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太原位于汾河谷地

热带地区

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高原上比较凉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

2.我国不同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

地区

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

多分布在绿洲地区

青藏高原

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北方平原地区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南方丘陵地区、山区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3.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密度

较小

成因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或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兰州市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考点训练

读下列一段野外考察游记,回答1~3题。“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坚韧不拔的傈僳人发明了千脚落地式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桩支撑房屋。”

1.作者文中描述的地点位于(  )

A.青藏高原   B.天山北麓

C.江南丘陵     D.横断山区

2.千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  )

A.地形  B.气候C.水源  D.土壤

3.此村落的规模应是(  )

A.较大  B.较小C.集市  D.方形  

【解析】 材料中的峡谷是指怒江沿岸,生息着傈僳族人,他们生活于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山上地势不平,要建造房屋,只能在斜坡上打桩。其影响因素是地形。由于该地区地势不平,村落分散布局,规模应当较小,商业交换少,很难发展为较大的集市和城填。  

【答案】 1.D 2.A 3.B

4.不考虑岩体影响,在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修建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地质构造容易不容易出现滑坡,关键是看所受到的压力方向是否与岩层走向一致,如果一致,则容易超过两岩层的摩察力,造成滑坡,而如果两者方向垂直,则不容易出现滑坡。  

【答案】 A  

地形因素对建筑物布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自然通风、日照效果等。读下图,回答5~6题。  

5.为了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在不同风向的坡面,建筑物布局合理的是(  )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6.建筑物的间距越小越能节约建筑用地,为了保证山坡上的建筑物底层有日光照耀,山坡上的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日照间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向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 ②在向阳坡,坡度越小,建筑物间距越小 ③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大 ④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

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  

【解析】 为了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上风向的建筑物的海拔不能高于下风向建筑物,否则就会影响下风向建筑物的通风。从图中看只有②③符合。向阳坡太阳照射的角度较大,背阳坡太阳照射的角度较小;而在保证山坡上的建筑物底层有日光照耀的条件下,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可以越小;则①③正确。  

【答案】 5.B 6.A  

下图中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回答7~9题

7.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场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B.这里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

C.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D.这里风景优美,环境清洁

8.在a、b、c、d四地中,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9.下列城市区位与b地相似的是(  )

A.赣州  B.武汉C.广州  D.大庆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7题,b、c两地均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选项C正确。

第8题,在a、b、c、d四地中,d地位于河口处,便于河海联运,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选项D正确。

第9题,赣州位于赣江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武汉位于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处,大庆是在石油基础上发起来的,所以城市区位与b地(b地位于干、支流汇合处)相似的是武汉。  

【答案】 7.C 8.D 9.B  

下图为某地区聚落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聚落的形态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平原  B.山地C.河谷  D.交通

11.若该聚落形成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A.甲乙  B.乙丙C.乙丁  D.甲乙丙  

【解析】 

10题,该聚落形态呈带状,而平原地区典型的聚落形态是团状。

第11题,甲、乙沿岸,聚落数量少,航运能力相对差一些,故可能是支流。  

【答案】 10.A 11.A  

“云南某城市的区位图”(甲图)和“该城市某局部地区830时噪声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乙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据图分析甲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最有可能是(  )

A.水运障碍  B.地形C.气候  D.水源

13.乙图中n地的噪声污染值和污染来源可能是(  )

A.小于100分贝,奶牛场  B.大于120分贝,车站和码头

C.小于80分贝,超市     D.大于60分贝,学校及其体育场  

【解析】 

12题,从图示中即可得出答案。

第13题,从图中看甲城市位于河流的瀑布处,而一般城市分布在河流河运的起点位置或两河交汇处,这些地方是货物的集散地,人流、物流较多易形成城市。图中河流在上游和下游都较宽,应该有较好的河运,但在甲位置形成狭窄的瀑布,使其河运受阻而只好在此处形成河运的中转点,因承转上下游河运而人流、物流较多,形成城市。从图中等值线分布规律看,n地周围闭合的噪声等值线可能是100、120或80,但结合n所在邻近的等值线看,应该是一个较高的噪声区,故最小可能是120,则n地噪声值大于120分贝。n处又邻近河流,结合城市的形成判断,可能是车站或水运码头,由于人、车、船较多而使噪声值较高。  

【答案】 12.A 13.B  

二、综合题

14.如下图所示,拟在A地与B地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有两种选线方案:方案①通过半荒漠地区,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5亿元;方案②通过地形破碎、人口较稠密的区域,所需建设成本10亿元。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解析】 解答本题要善于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时,要从耕地占有(越少越好),人口搬迁(越少越好),建设成本(越低越好),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答案】 方案①优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少;  

缺点:建设成本高,干扰半荒漠地区的植被(环境)。  

方案②优点:建设成本低,有利于沿线村镇的发展;  

缺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多,建设过程中会加重沿线地区水土流失。

15.下图为进藏铁路的四种方案:

①青藏方案,②甘藏方案,③川藏方案,④滇藏方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佳,为什么?

(2)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差,为什么?

(3)目前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4)目前,青藏高原已有公路与外省区联系,也有航空线联系全国各地,为什么还要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投资修建铁路?

(5)线路①经过的城市A是________,经过的大盆地是______,经过的著名自然保护区是________。修建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  )

A.缺氧,冻土        B.太阳辐射弱、地震

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D.多云雾、多滑坡

(6)试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说明开发青藏地区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 本题以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之一——青藏铁路作为切入点考查青藏铁路的作用、沿线的基本情况和建设铁路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答案】 

(1)①方案最佳。四种方案相比,青藏方案线路最短,地形较平坦,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已经建成,工期较短。

(2)④方案最差。该线路较长,地形高差大,要经过陡峭的横断山区和许多大江大河,沿线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技术难度大,铁路建成后养护困难。

(3)公路

(4)与航空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量大,成本低,连续性好,对沿线经济的带动作用大,修建铁路有利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应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西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

(5)格尔木 柴达木盆地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A

(6)要注意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方案,高效、合理地开发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实现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特别注意保护森林和草原植被,退耕还林、还草,营造好防护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