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锦诗BGMENG 2020-02-29

一、典例引领

成贵高铁起于成都市途经乐山市、眉山市、宜宾市、昭通市、毕节市止于贵阳市全长约632.6千米总投资约780亿元为新建客运专线。全线桥隧比重达到78.6%占线路总长的29.69%隧道有183座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下图分别为我国西部地区局部高铁分布图与成贵高铁走向图。据此完成12题。

 

1.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成贵高铁走向弃直取弯原因可能是(  )

照顾老少边穷地区有利于扶贫

沿线地形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

避开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减少重复性建设

合理布局高铁网使西南三省更广泛的区域受益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成贵高铁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修建面临的主要障碍是(  )

A.高寒缺氧冻土广布  B.戈壁广布风沙严重

C.资金缺乏技术落后  D.地形崎岖地质复杂

解析:第3题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一般取直线成贵高铁走向弃直取弯原因可能是照顾老少边穷地区有利于扶贫对。全线桥隧比重达到78.6%占线路总长的29.69%隧道有183座说明地形崎岖工程量大造价高错。避开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减少重复性建设对。合理布局高铁网使西南三省更广泛的区域受益对。第2成贵高铁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经过云贵高原地区,全线桥隧比重达到78.6%隧道有183座修建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地形崎岖地质复杂D对。云贵高原纬度较低海拔2 000 m左右没有高寒缺氧、冻土广布问题A错。位于湿润区没有戈壁广布、风沙严重现象B错。我国经济增长快资金充足建筑技术水平高C错。

答案:1.C 2.D

二、考点讲解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原则

原因

举例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大、难度高

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可发展水运

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

长江中下游地区

2.地形对线路走向的影响

原则

原因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缓道路的坡度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一般呈网状分布但需要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和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较近

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保证运输安全、减少灾害的影响

3.地形对线网密度的影响

 

4.图解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三、考点训练

读图,完成第1题。

1.图1、图2两图中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点及原因是(  )

A.沿河谷分布,地形平坦

B.沿山脊分布,路程较短

C.沿海岸线分布,地形平坦,易于修建

D.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小,工程量小

解析 从图中可知,图1为台湾岛,图2为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地区。两地受山脉地形的阻挡,铁路线基本沿海岸线分布,主要原因是沿海平原地形平坦,易于修建铁路;沿海人口、城镇分布较多,促进沿海经济发展。

答案 C

“塔里木盆地”图,回答2~3题。

2.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范围扩大

3.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

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

C.点状分布   D.环状分布

2~3.解析 第2题,由于人类过度利用水资源,我国西北沙漠化从历史时期以来不断扩展,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迁往地势较高,而水源较充沛的地方,所以选项D正确。第3题,交通线包括铁路、公路等,从图中发现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环状。

答案 2.D

3.D

读图,回答第4题。

4.有关图中古道的区位分析,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  )

A.地形是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

B.可与该地河流运输实行联运

C.人口与聚落的分布对其影响很大

D.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解析 该地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内河航运不发达。

答案 B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第5题。

5.图中昆明以西的地区几乎没有铁路,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  )

A.森林茂密,施工困难

B.保护旅游资源,防止生态破坏

C.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高山峡谷

D.资源贫乏,人口稀少

解析 昆明以西地处横断山区与云贵高原相接处,河流、高山、峡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

答案 C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第6题。

材料一 风水学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积极意义是引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古代将河流的凸岸称为讷位。

材料二 某河流分布图(图1)。

材料三 弯道水速示意图(图2)。

6.图1中最适宜古代人建筑居住场所的是(  )

A.acd   B.abc

C.bcd   D.abd

解析 由图2可知,凸岸水流速度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较为平坦,适合人类居住。

答案 A

右图是2009年1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这条曲折“摇摆”在贵州省晴隆县山地的公路被称作“二十四道拐”。据此回答第7题。

7.山区交通运输线首选公路,是因为(  )

A.公路运输速度快   B.公路建造难度较小

C.公路运输量大   D.公路运输价格低

解析 山区的地势起伏比较大,建造交通线的难度和造价较高,建造公路难度相对较小。

答案 B

8.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

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

B.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

C.地势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D.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

解析 图示显示甲处地处宽阔河谷地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这是甲成为该区域最大村落和集市的最主要条件。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环境示意图。据图回答第9题。

9.依据图中信息,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

B.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临近河流,聚落呈团块状分布

D.植被破坏导致荒漠化日趋严重

解析 该区域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南坡为迎风坡,故南坡降水多;沿河流聚落呈条带状分布。

答案 B

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 500千米,右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10~11题。

10.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11.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10~11.解析 第10题,高速行驶的列车要想平稳运行,需要较平坦的地形,一旦起伏较大,就容易出现脱轨事件;而地质、气候、水文条件是针对小范围区域需要考虑的因素。第11题,高速铁路占地面积广,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以桥代路,主要是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答案 10.A11.B

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12~13题。

12.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③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关于高原地区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②大多分布在山前的洪积扇平原上 ③大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高原面上 ④多呈条带状沿河流两岸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13.解析 第12题,河流具有供水和运输功能。河流沿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近河,便于农耕、畜牧、渔猎;居住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防止洪水之患。第13题,高原地区地势高,气温低,而河谷地区可以避风,且气温较高,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利于聚落分布。

答案 12.C13.D

读图,回答第14题。

14.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该岛地形最可能是以什么为主(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解析 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该岛地形可能以山地为主,平原仅分布在沿海地区,山地地区铁路修建应尽量避开陡坡,线路走向大致与等高线相一致。

答案 B

15.读某区域的等高线图,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该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乙地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势较为平坦;乙地靠近河流,取水方便;乙地海拔较其他三地高,无水患洪灾。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其目的是了避开________。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_________。

答案 (1)呈“之”字形分布 陡坡

(2)等高线 坡度小,工程量小

(3)公路 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17.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7°~9°

铁路

材料二 交通线示意图。

(1)与平原比较,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___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___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____为主,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选择了山地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方式 线路

(2)公路 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3)不合理 地形平坦,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 合理 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

1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2010年12月22日,湖北宜昌至重庆万州的宜万铁路正式通车。宜万铁路平均每千米造价两倍于青藏铁路,修建耗时7年,年均进度仅50千米。

(1)分析说明宜万铁路工时长、造价高的自然原因。

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答案 (1)跨越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或穿越巫山山脉),河流、峡谷众多,地势高差大(地势起伏大或山高谷深),经过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或经过地质灾害多发区或所经地区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

(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

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