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他人是一种善良,是一种良好的品德,也可以说是一种选择。看到他人有难处,帮可以,不帮也没有什么不对。正如人们常说: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所以面对帮不帮的问题,只要自己内心无愧就行。 都说:斗米养恩人,担米养仇人。有些时候,你帮人多了,他就会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了感恩之心。一旦你拒绝帮他,他就变成你的仇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谴责你,并向所有人诉说你的坏话。 道德本事约束公众的行为规范,但滥用道德规则就是道德绑架。道德绑架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道德绑架在每个人身边都时时发生,让座、尊老爱幼、同情弱者,是道德绑架的高发区。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源远文明的国家,同情弱者可以说是很多人的通病,有时到了把法律规则制度都不顾的地步。 看看那些广场菜市场方世玉,地铁公交车林黛玉的广场舞大爷大妈们,一上车就气喘吁吁,逮着个学生、看起来柔弱的女生,就是年轻人真没素质,看到老人都不知道让座。 尊老爱幼是美德,但你们到那种走不动、站不稳的地步吗?菜市场抢菜能跟打架似的,广场舞跳得跟拼刺刀似的,身体倍棒。不错,你们曾经为国家奉献过,难道现在的年轻人做得就少吗?他们的压力更大。 但是,传统的道德就是这样约束人们。许多老人还能动不动就是:没有我们老一辈的付出,你们有如今的好生活,你让个坐能咋地?说得多么富丽堂皇呀,说得多么豪迈动听呀,好像世界没有他们就不转了。 道德绑架对我们并不遥远。面对一个老人,年轻乘客没有让座,就说人家不懂尊老爱幼,然而辱骂对方,这是道德绑架。面对小孩子的不守规矩,欺压殴打同伴,骚扰大人,家长一句她还是个孩子,这也是道德绑架。 这些人,仗着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外衣,毫无廉耻的去伤害别人。面对这种道德绑架,很多时候人们会碍于面子或怕麻烦选择忍让,但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会使自己很累,还背负不好的骂名。 还记得那个因游泳被男孩碰到隐私部位的女医生吗?一句还是个孩子,被道德绑架的女医生承受多大的压力和惨痛结果。还记得前些天火车上因为小孩踢座位与家长交涉的女孩吗?一句还是孩子,家长辱骂她生孩子有缺陷。 一个人值不值得别人去尊重和宽容他,真的与他的年龄和处在什么样的地位无关,而是看那个人的行为举止,值不值得别人去尊重。贫穷也好,富贵也罢;少年也好,老人也罢,行为龌龊,就不值得尊重。 前几天炒的沸沸扬扬的曾轶可过关事件,一个公众人物,有个本应该给青少年树立榜样的人物,却无视法律和规则不顾,仗着有点小名气和金钱,用行不端的事,想通过扩大舆论维护,同样是道德绑架,让人厌恶。 刘福成为了筹钱给女儿治病而向国内六位富豪求助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久,被求助的富豪中有两位表示愿意捐助。为了筹集孩子所需的手术费,一位母亲向王菲、李亚鹏夫妇发出求助信。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生活中从不缺乏以弱者的姿态要求别人帮助的道德乞讨者,他们只知道向他人索取,而从不考虑自己是否能做到,自己是否以高于道德标准要求他人,道德绑架了他人。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女孩得病需要30万的医药费,她在网上发出了求助信息,并公布了自己的信息,并明确以自己的工资每年还几位帮助者所借的钱,最后感动了网友,并按要求进行借款。 女孩也没有失言,从第二个月开始就还款,并公布了还款给谁,得到了网友的一片赞许。女孩没有以弱者的姿态对帮助者进行道德绑架,女孩的行为值得赞许,这样的人才真正值得帮助。 让座、帮扶弱小,本就是一种善意的行为,却被那些道德乞讨者曲解为是帮助者的本分,用道德绑架的方式去伤害帮扶者,这样只会打击众人做出善举的热情,和害怕被道德绑架后带来的伤害。 并非所有的人都会有道德的概念。有的人,骨子里没什么德,良知浅薄,只知道向他人索取,而不知道去感恩。即使做了伤天害理之事,也不觉得会怎样。反过头了,还拿道德要求那些有良知有道德的人。 有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还是很有道理的。帮助别人是善举,但要适度,过度了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别为了成全他人,而委屈了自己。把握好自己的道德观,做个善良的自己,不管别人的是与非,无愧于心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