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怎样才能把词写得意境深远? 前言深远一词,在道德经中可以见到: 玄德深远,与物反,然后乃至大顺。 深远,简单的理解是:意义深长。 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在意境的表达上,也可以借鉴一下绘画的艺术。 一、北宋画家郭熙的“三远”郭熙在其《林泉高致》中介绍到“山有三远”: 1、三远 高远 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 深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平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不过,我们作诗的时候,常常把高远作为登高远望,例如黄庭坚的这两句: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三远的区别是: 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 诗歌的创作中,如果是采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作法,多采用景物的描写,其实很像画画,或者说完全可以靠画笔把诗的意境描绘下来。例如: 《栾家濑》: 二、《忆王孙》 诗词中意境的深远意境,不仅仅是实景,还有一些需要靠联想的虚景,在景物的后面还可能藏有深意,这应该是题主所说的“意境深远”。 亦可以用一首词来举例。宋人李重元的《忆王孙》: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这首小词很简单,意象也是寻常可见,但是空气中彷佛飘散着淡淡的哀伤,读后去令人产生遐想和深思。 让读者为这个深闭门忆王孙的主人公而担忧,她遭遇了什么,等待的那个人什么时候回来?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每一个意象都是作者精心挑选的,围绕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的特点,每个意象都在朝着一个共同方向发挥自己的效力。 1、意象的情感色彩: 萋萋的芳草、不归的王孙、声声的杜宇、令人断魂的高楼、黄昏、雨中坠落的梨花、关闭的门。 这首词的意象,都是配合渲染这种悲哀的情感色彩 2、意象的背后含义: 芳草与王孙,是古诗词中的一对cp,出自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古诗中的芳草望归常常带有这种含义。 柳,常常表示离别,楼高,自然是望远怀念情人,特别是这句后面还加上了“空断魂”三个字来推动一下这种气氛。 杜宇,本身就是一个悲哀的故事,相传蜀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因此“不忍闻”。 黄昏,表示时光的流逝,又有黑暗降临的痛苦。雨后的梨花,是古诗中常见的落花意象。 有的意象,淡淡没有滋味,有的意象,类似于压缩的调料,虽然也是小小的一包,但会散发出浓烈的味道。 三、辛词《摸鱼儿 》意境中暗喻、寄托辛弃疾这首《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用比兴之法让我感受到作者内容的痛苦。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上阕似乎都是在写景物,但是用春归时的落红、芳草、飞絮、蛛网写出了一个颓废的意境,原因是什么呢? 下午换头处用长门赋的典故,阿娇纵使千金买赋,依然换不回汉武帝的宠幸,借此表达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后面又用杨玉环、赵飞燕的典故,暗讽这些红极一时的人最终的悲惨下场。 结尾处,用一串意象写景:危楼、斜阳、烟柳,暗示自己对于南宋政坛的担忧。 南宋词人越往后越是寄托遥深,有时候令人难解,反而不如北宋人的词读起来轻松不那么烧脑。 结束语回到题主的问题:怎样才能把词写得意境深远? 意境由意象组合而成,意象有山水之景、有鸟兽草木之形、有人物、有器具、有建筑........每一个意象的选择,都要考虑是否符合主题和情感,另外这个意象是不是自己本身有一定的含义。 例如树叶与落叶、春叶不同,太阳与斜阳、初日不同、秋风与春风、西风不同、老翁与钓翁、渔翁不同、桃花与菊花、飞花不同... 八句含以上的诗,中调以上的词,大多要使用典故, 典故的使用都极大增加了诗词的内容含义。 例如街道与乌衣巷不同、石桥与谢桥不同、宫殿与阿房宫、昭阳殿不同... 简单来说,做好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注意选好调料和食材。意象好比食材,选得不好,厨艺再高超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话说回来,高级的厨师当然精通于挑选食材和调料。 @老街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