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苍木:赏善罚恶能安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真情?

 苍木先生 2020-02-29

懵懂的人生也许能展示本性的存在和自然的真情,然而社会是向前发展,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心智的开发,推动历史的齿轮不断向前,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的私欲也逐渐膨胀,欲望与理性在交织中冲突,让人性更加复杂。

甘其食,美其服,没心没肺地顺应自然的状态而活着,没有太多的想法,草枯草荣,生老病死,是人性的天性和真情。这样的生活看起来缺少些色彩,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资源重新调配。声色权爱利礼,是文明社会的产物,也是人性更高品质的追求。

社会制度的制定,形成不同的社会分工,从而导致分配的不同,也是天下出现种种的不平。然而,大多数人都追求更好更高,身份、地位、才能得区别,加上制度的偏颇,使得有些人就算付出更多,得到也比别人少,内心的不甘和贪婪的私欲,使得人性迷失,更丧失了真情。

追求不得,容易产生诸多的心里情绪。心情总是压抑便容易意志消沉颓丧,甚至可能突然爆发而伤害自己的身心。情绪激烈时像熊熊大火容易烧灼身边的人,情绪低落时像凛凛寒冰也冰冻对他人的感情。过度欢欣和过度愤怒,不仅伤人,也伤己。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总是把出人头地当作自己主要的内心追求。总是把占有更多的物质和拥有更大的权力,当作成功的标志。然而那些一心只想出人头地的人,何尝又能够真正超出众人呢!许多人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不惜出卖身边的亲友,甚至对既有制度的任意破坏。

拥有权力者,为了保障现有的权力或摄取更大的权力,不惜排挤或罗列罪名陷害对手,秦桧之于岳飞就是如此。好逸恶劳者,为了更多更好的享受,不惜打家劫舍,甚至伤人性命。普通大众,更是为生活奔波,难以顾及父母、妻儿等家人。几乎所有人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让本性和真情在生活中迷失。

是正本清源,还是追溯本源,各政权掌握者以仁义之名制定各种章法,以限定人的行为,让社会安宁。而制定者同时又以仁义礼乐来制定等级制度,规定社会的各种关系,资源的分配方式。制度的不公与公众的需求进而产生激烈的矛盾,赏罚也就孕育而生,更成为准则。

赏善罚恶能否正本清源,让人性回归本真,让真情再现。因为缺少,所以可贵,一点风吹草动,就大肆宣传,却依然没有唤醒那隐藏内心深处的良知。物欲横流是时代的产物,更是人性自私的产物。当珠玉成为奇珍,当权力礼乐成为身份标志,历史的车轮就已经上路,难以改变。

不管是普通时期的法典,还是乱世的重典。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不见减少,追求权力的人也不见减少,扰乱制度的人都不见减少,社会并不见安宁。在歌舞升平后是乌烟瘴气,在灯红酒绿下是沆瀣一气,在盛世繁荣中是苟且求生。

摸着石头在茫茫长河中,或者淹死,或者把别人淹死;抓到老鼠的猫,成为好猫,却不知,为此打翻多少油,浪费多少粮食,付出多少代价。赏善的,却不见得是真善,罚恶的也不见得是真恶。能力强者可以成为善,被人崇敬,被奖赏;无能者,只能去承受恶果。

色彩、音乐、仁爱,道义、礼仪、智慧、财富、权力,成为制度下的奇珍和身份的象征,想要安定自然赋予人的真情和本性,这些可以存留,也可以丢弃;不想安定自然赋予人的真情和本性,这些就会成为拳曲不伸、扰攘纷争的因素而迷乱天下。

可是,天下人尊崇、珍惜、甚至不惜一切手段为得到这些,为其所迷惑竟达到如此地步!而且这种现象还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人们还虔诚地谈论它们,恭敬地传颂它们,欢欣地供奉它们!为了他们付出一切都在所不惜,如此,怎么保留自然赋予的真情和本性。

赏罚,带给的只是短暂,有时更只是一个形式。权贵者对此不屑,平凡者苟且求生无所畏惧。赏善罚恶成为空谈,成为美丽泡影的粉刷。何为善,何为恶?何为罚?何为奖?如是不能改变,所以,居于统治的地位仁人君子,那就不如一切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方才能使天下人保有人类自然的本性与真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