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白话释解》3

 廿氏春秋 2020-02-29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症治第三

论一首证三条 方十二首

【本篇提示】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这三种病均可发生于伤寒热病之中,其临床表现都有变幻无常的神志方面症状,故合为一篇讨论。百合病多见于热病后期,余热未尽和情志不遂,郁火伤阴二种情况,其症状可有精神恍惚、神志不定的基础上以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有热所致,百合地黄汤是治疗百合病的代表方。狐惑病由湿热虫毒蕴结所致,以咽喉部、前后二阴的腐蚀溃烂为特征,其侵蚀咽喉为惑,可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其侵蚀下部二阴的为狐病,发病在前阴部的用苦参汤外洗,发病在肛门部的用雄黄熏洗。阴阳毒与感染疫毒有关,临床上以面部发斑、发青、咽喉痛为主证,治疗用升麻鳖甲汤加减。

一、【原文】论曰:百合病①者,百脉一宗②,悉致其病也③。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④,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⑤,身形如和⑥,其脉微数。

每溺⑦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⑧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

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注释】

①百合病:病名。魏念庭说:“因百合一味而瘳此疾,因得名也。”

②百脉一宗:百脉,泛指全身所有的经脉,分之则为百脉,合之则为一宗,是说人体百脉,同出一源。

③悉致其病也:指百合病影响整体,无论哪一经,似乎无所不病。

④默默:沉默无声。

⑤如有神灵者:形容百合病人神志恍惚,神情不定的情况。

⑥身形如和:是说其外形并无显著病态。

⑦溺(niào尿):指小便。

⑧淅(xī息)然:形容怕风,寒栗之意。

【白话解】有论述说:人体血脉,分之有百,合之则为一宗。百合病是全身百脉都发生病理改变的一种病症,病人想进食,但又吃不下去;经常情志沉默,不欲言语,想睡觉又睡不着,想走路又走不动;在饮食方面,有时口味很好,有时又不愿闻到饮食的气味,身上似乎怕冷,但又无明显的寒证;似乎象有热,但又无发热的症候;口苦,小便色赤,使用一般的汗、吐、下药都不能治愈,很多药物都治不好这种病,服药后呕吐,腹泻得很历害,病人神志恍惚,精神不定,好象有神灵作祟似的,捉摸不定,从外表看并没有显著的病态,只是脉搏稍微有点快(数脉)。

百合病预后有以下几种情况:若病人每次小便时头痛的,一般为六十天左右病可以痊愈;若病人在小便时头不痛,但有点怕风的,大概过四十天病就可以痊愈;若小便时很畅快,只感觉有一些头晕的,大约二十天左右病即愈。

百合病的发病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在未患伤寒热病之前出就现,多属情志不遂,郁热伤津所致;有的在患伤寒热病四、五天后出现,也有的在患伤寒热病二十天或者一个月后才逐渐显露,应该根据病证的深浅轻重,分别进行治疗。

【本条分析】本条是论述百合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预后和治疗原则,是百合病的总纲。“百合病是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因其治疗以百合为主药,故名百合病。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起于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或平素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见好搜百科”百合病是热病后期,余邪未清时的津亏内热病证,发病无有规律,发作时在饮食、睡眠、行走等方面行为异常,如有神灵者作怪一样变幻无常,但其共证当有口苦,小便黄赤,脉微数等。与现今的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由于百合病的临床表现在时间先后上没有一定的规律,其痊愈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所以“六十日、四十日、二十日”的愈期,仅说明病情有轻重之分,愈期有先后之别,并非定数。

润肺养阴清热是百合病治疗的基本原则,但其证候各有差异,应因证制宜,各随证治疗。

二、【原文】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白话解】百合病误用发汗法重伤津液的,应该用百合知母汤治疗。

【本条分析】本条是论述百合病误用发汗法而重伤津液者的治疗。应该用百合知母汤治疗。历代有些医家认为:有些热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由于误发其汗过多,重伤津液而导致津亏内热者,与百合病有相似证候的,也可用百合知母汤治疗。

百合知母汤方

组成:百合七枚(擘开) 知母三两()

用法:先用水洗百合,浸泡一夜,有白沫出现以后,去水,再用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药渣;另用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药渣;然后把两种药物的煎取液合在一起,取汁一升五合,分二次温服。

三、【原文】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白话解】百合病因误用攻下法以后发病的,用滑石代赭汤治疗。

【本条分析】本条是论述百合病误用攻下法的治疗。百合病本来是津液亏损,阴虚内热,理应滋阴清热,却被医生错误的认为“意欲食复不能食”是邪热入里的实证,而行攻下治疗。使津液更伤而加重阴虚内热证候,并出现小便短涩不利症状;再者攻下之剂克伐胃气而导致胃气上逆(呕恶诸证),治疗用滑石代赭汤。本方在百合清火、润肺、安神的基础上加滑石、代赭石清热利尿、重镇降逆和胃,用药丝丝入扣。

滑石代赭汤方

组成:百合七枚(擘开) 滑石三两(捣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捣碎,绵裹)

用法:先用水洗百合,浸泡一夜,有白沫出现以后,去水,再用泉水二升,煎煮一升,去药渣;再用泉水二升,煎煮滑石、代赭石,取汁一升,去药渣,然后混合在一起再煎煮后,取一升五合,分二次温服。

四、【原文】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①主之。

【注释】

①后方:指百合鸡子汤。

【白话解】百合病因误用吐法以后发病的,应该用百合鸡子汤治疗。

【本条分析】本条是论述百合病误用吐法的证治。百合病误用吐法势必会损伤脾胃之阴而引发胃脘噪杂、干呕、大便干等症候。百合清火润肺安神,鸡子养阴和中,二药合用,本证可解。

百合鸡子汤方

组成:百合七枚() 鸡子黄一枚

用法:以上药先用水洗百合,浸泡一夜,有白沫出现以后,去水,再用泉水二升,煎煮取汁一升,去药渣,加入鸡子黄,搅匀,煎煮取五分,温服。

五、【原文】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①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注释】

①病形如初:指证状如第一条所述。

②中病,勿更服:如药力已经有效,则不必再服。

③太便当如漆:服药后大便的颜色如黑漆。

【白话解】百合病没有用催吐、泻下、发汗等治法,其病症状如第一条所述的,应该用百合地黄汤治疗。

【本条分析】本条是论述百合病的正治法。百合地黄汤是治疗百合病的主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癔病等。使用时应注意“中病即止,勿更服”,但应该掌握视病情而用,不可拘泥。

百合地黄汤方

组成:百合七枚() 生地黄汁一升

用法:以上药先用水洗百合,浸泡一夜,有白沫出现以后,去水,再用泉水二升,煎煮取汁一升,去药渣,加入地黄汁煎煮,取一升五合,分二次温服,病有效不要再服,服药后大便常是黑色。

六、【原文】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注释】

①煮饼:是指煮熟的热汤面条。

②盐豉:即咸的豆豉。

【白话解】患百合病已经有一个月之久仍不愈,反而出现口渴为主的,应该用百合洗方治疗。

【本条分析】患百合病一个多月了,经治疗或没治的,但出现了口干口渴饮水为主的证候,此时用百合洗方,洗浴后在吃热汤面条来治疗比较妥当,但应忌食盐酱。

百合洗方

组成:百合一升

用法:以上一味药,用水一斗,浸泡一夜,然后用浸泡的百合水,煮后乘热给患者洗浴,洗完,进食煮熟的热汤面条,不加盐和豆豉(大酱)。

七、【原文】百合病渴不差①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注释】

①差(chài):通瘥,作病愈解。

【白话解】百合病经用百合洗方治疗后仍口渴,病并没有好转的,应该用栝蒌牡蛎散治疗。

【本条分析】五、六、七合参,百合病用百合地黄汤治疗后,一个月之后仍不痊愈而又增加口干口渴饮水的证候,再加用百合洗方配合治疗。但治疗后口渴仍不好转的,应该用栝蒌牡蛎散治疗了。

栝蒌牡蛎散方

组成:栝蒌根牡蛎()等分

用法:以上二味药研为细末,每次饮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八、【原文】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注释】

①炙:不作今之蜜炙,而作炒、烘、晒,使焦燥易于研末用。

②消石:即滑石。

【白话解】百合病若出现明显发热的,或发寒热的,应该用百合滑石散治疗。

【本条分析】本条是论述百合病出现发热的证治。百合病的证候原为如热无热,热象并不明显,现在变为明显的发热,说明病情起了变化。以方测病,该变证应当与《伤寒论》阴虚水热互结的猪苓汤证相似,因此,判断临床表现除见有明显的发热外,还应伴有小便短涩不利的症状。所以用百合滑石散润肺清热而利小便,使热从小便而解。

百合滑石散方

组成:百合一两() 滑石三两

用法:以上二味药共研为散剂,每次服方寸匕,一日三次,小便通利的应当停服,邪热随小便出而病愈。

九、【原文】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译文】百合病表现为阴寒证的,应该用温阳散寒的方法救治;若表现为阳热证的,又当用滋阴清热的方法治疗。假使见到阳热之象,反而去耗损人体阴液,并且又加以发汗,这是违背病情的,属于误治。同样,若见到阴寒之象,却去功伐人体的阳气,又投以攻下之剂,这也属于误治。

【本条分析】本条是论述百合病治疗大法的宜忌。一、百合病表现为阴寒证的,应该用温阳散寒的方法救治。二、若表现为阳热证的,又当用滋阴清热的方法治疗。切不可误治。

【本段小结】百合病发病常见于热病的后期,余热未尽和情志不遂、郁火伤阴所致。其证是精神恍惚不定基础上以口苦、小便黄赤、脉微数为特征。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有热。百合地黄汤是治疗百合病的主方。

症状——相对固定的证候——口苦,小便黄赤,其脉微数。

         ——变化不定的证候——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如有神灵指使一般,身体基本如常并无大碍,服药则剧烈或呕吐或下利。

治疗原则——各随其证治疗;见于阳证,以阴法救之;见于阴证,以阳法救之。不可误治: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治疗方法——正治法——清热润肺(百合地黄汤);

                   ——变渴治法——口渴不愈者(百合洗方)——仍不愈——清热润肺(栝蒌牡蛎散)

                   ——变发热治法——润肺利水道(百合滑石散)

救逆法——误发汗后——清热润肺利尿(百合知母汤)

           ——误下之后——清热利尿降逆(滑石代赭汤)

           ——误用吐法——润肺益胃(百合鸡子汤)

十、【原文】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①于喉为惑,蚀于阴②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③则声喝④一作嗄⑤,甘草泻心汤主之。

【注释】

①蚀:即腐蚀。

②阴:指前后二阴。

③上部:指喉部。

④声喝(yè叶):指说话声音嘶哑。

⑤嗄(shà霎):声音嘶哑。

【白话解】狐惑病的症状类似伤寒病一样,病人神情沉默,想睡又睡不着,睡下又想起来,坐立不安,神情不安。这种病的虫毒侵蚀于上部咽喉的称为惑病,侵蚀于下部前后二阴的称为狐病。病人不想吃东西,闻到饮食的气味就感到厌恶,面部眼睛的颜色也变化无常,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黑,一会儿变白。虫毒腐蚀于咽喉部位就会出现声音嘶哑的症状。对狐惑病应该用甘草泻心汤治疗。

【本条分析】狐惑病是以咽喉、口腔、眼及外阴溃烂为主要证候,并见精神恍惚不安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与西医的白塞氏综合征(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类似。

甘草泻心汤方

组成:甘草四两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用法:以上七味药,用水一斗,煮取六升,去药渣,再煎煮,每次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十一、【原文】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注释】

①下部:这里指前阴。

【白话解】狐惑病虫毒腐蚀于下体前阴部,就会出现咽喉干燥,用苦参汤外洗前阴。

【本条分析】见下条

苦参汤方

组成:苦参一升

用法:以上一味药,用水五升,煎取七升,去药渣,熏洗前阴部,一日三次。

十二、【原文】蚀于肛者,雄黄熏之。《脉经》说:病人或者从上呼吸道腐蚀咽喉,或者从下腐蚀肛门。侵蚀上部的称为惑,侵蚀下部的称为狐,狐惑病,用猪苓散(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治疗。

【注释】

①肛:即后阴(肛门)

【白话解】狐惑病虫毒腐蚀于肛门的,用雄黄散外熏。

【分析】上述十、十一、十二条是论述狐惑病的不同证治。本病为感染湿热虫毒所致,相似于西医的白塞氏病,其特点是口咽、前阴、后阴不同部位在糜烂的基础上,伴有默默欲眠、但又卧起不安、面目咋赤、咋黑、咋白等一系列变幻不定的症状。

雄黄散方

组成:雄黄

用法:上一味药,研为细末,用筒瓦二枚扣合成为圆形,烧烟,向肛门熏之。

十三、【原文】病者脉数,无热①,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②;七、八日目四眦③一本此有黄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上二味,杵为散,浆水④服方寸匕,日三服。

【注释】

①无热:谓无寒热,是无表证的互词。

②鸠眼:鸠,鸟名,俗称斑鸠,其目色赤。

③四眦(zì自):即眼角。四眦指两眼内外眦。

④浆水:浆,酢也。《本草纲目》称浆水又名酸浆。现已少用,多用水调服。

【白话解】病人的脉象偏数,但没有明显的恶寒发热,心中稍微有点烦躁而又神情沉默无语,只想睡觉,出汗。开始得病的三、四天,病人的两眼红得象斑鸠的眼睛一样,到七、八天,两眼的内、外眦变黑;如果此时病人能饮食的,说明热毒蕴结血分已成痈脓。应该用赤小豆当归散清湿热、排痈脓治疗。

【本条分析】本条是论述狐惑病酿脓的证治。赤小豆当归散具有清热利湿,行瘀排脓,退肿生肌,缓急止痛等功效,对肛门及其附近的痈肿病变脓成或伴有便血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治疗湿热蕴结的肛周脓肿效果很好。

赤小豆当归散方

组成:赤小豆三升(浸泡令芽出,曝干) 当归

用法:以上二味药,捣碎为散剂,每次用浆水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本段小结狐惑病是因湿热虫毒所致,以咽喉、前后二阴溃疡为特征,其侵蚀咽喉的为惑,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其侵蚀下部二阴为狐病,在前阴的用苦参汤外洗;病在肛门的用雄黄熏法。

症状——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目咋赤、咋黑、咋白。

治疗——侵蚀于咽喉,声嘎(惑病)——治宜清热燥湿(甘草泻心汤)

         ——侵蚀于下部前阴、咽干(狐病)——治宜燥湿杀虫(苦参汤洗之)

         ——侵蚀于肛门(狐病)——治宜燥湿杀虫(雄黄熏法)

         ——蕴毒成脓变证——治宜清热行血解毒(赤小豆当归散)

十四、【原文】阳毒①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②,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注释】

①阳毒:邪气侵犯阳分显而在表者。

②锦文:形容面部如织锦上面的花纹。

【白话解】阳毒造成的病变,患者的面部有赤红色斑块斑点,如同丝织品上的花纹一样,咽喉疼痛,咳吐脓血。这种病证在发病初的前五天内,病情较浅比较容易治疗;若超过七天以上的,则病情较深重,就较难治愈。对阳毒病应该用升麻鳖甲汤治疗。

升麻鳖甲汤方 《肘后》、《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没有鳖甲,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没有雄黄。

组成:升麻二两当归一两 蜀椒一两(炒去汁) 甘草二两 鳖甲手指大一片() 雄黄半两()

用法:以上六味药,用水四升,煮取汁一升,顿服,老人、小儿可分二次服。令汗出。

十五【原文】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注释】

①阴毒:邪气侵犯阴分隐而在里者。

②身痛如被杖:形容身如受棍棒打一样疼痛。

【白话解】阴毒阴毒所致的病证,患者面部及眼睛发青,遍身疼痛如同被棍棒打了一样难忍,咽喉疼痛。阴毒病也是发病初的五天内较容易治疗,若超过七天以上病程较长的,则不容易治愈。对于阴毒病应该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治疗。

【分析】上二条是论述阳毒、阴毒的证治。关于阳毒和阴毒这种疾病,查阅了一些医学资料,好像很陌生。很难与现代的哪一种病症相联系。《好搜百科·阴阳毒篇》:为感受疫毒,内蕴咽喉,侵入血分的病症。分阳毒和阴毒,阳毒因热壅於上,以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为主要症状;阴毒乃邪阻经脉,以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为主要症状。病情均属危重,《诸病源候论·伤寒阴阳毒候》指出:“夫欲辨阴阳毒病者,始得病时,可看手足指,冷者是阴,不冷者是阳。”这是在阴毒、阳毒典型症状出现前的一种鉴别方法。

【本段小结】阴阳毒与感染疫毒有关,临床上以面部发斑,发青,咽喉疼痛为主证,方用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

阳毒——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治宜行瘀解毒(升麻鳖甲汤)

阴毒——面目青,咽喉痛,身痛如被杖——治宜行瘀解毒(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预后——五日可治,七日不可知。

【附】《金匮要略直解·程云来》附庞安时葛根龙胆汤、附子饮分别用来治疗阴阳毒。

葛根龙胆汤方治热毒面赤,阳毒风温。葛根四两,生姜、升麻、大青、龙胆、桂枝、甘草、麻黄、芍药各半两,玉竹、石膏各一两半,剉碎,水四升,下麻黄煮数沸,去上沫,再纳诸药,煎煮三升,去渣,温饮一升,日三夜三。

附子饮方治阴毒,脉沉微欲绝,四肢逆冷,人燥渴不止。炮附子一枚、去皮去尖、破开四瓣,以水九升煎至三升,去附子,盛瓶内,沉井中,极冷,取饮之。仍灸丹田一、二百壮。不效,再服返阴丹、硫磺丸。

【附】烂喉痧:是因感受痧毒之邪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急性时行疫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有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本多见于28岁小儿,常发生于冬春季节。本病若早期诊断,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病例在病程中或病后并发心悸、水肿、痹证等疾病。由于近年来人们医疗条件改善,诊治及时,使本病的病情多减轻,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治时需引起注意。

紫癜,:亦称紫斑,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本病属血证范畴,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证,与本病有相似之处。本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发病年龄多为3-14岁,尤以学龄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季发病较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多为2-5岁,男女发病无差异,其死亡率约1%,主要致死原因为颅内出血。

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疾病谱性疾病,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药物性红斑狼疮等亚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