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学说与气功

 妙音禅韵 2020-02-29

经络学说与气功     

一、经络概述

       经络的发现,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生命科学的伟大贡献。

       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中在中原地带,中原地带四季分明,寒暑交替,居住在此地的远古圣哲在天人合一与自然相融相通的高级气功态中感知到经络的存在,并发现人体经络的运行规律与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是相应的。这种感知与发现在经过历代气功家实践中感悟、记载、整理、总结传承后世,逐渐形成了当今的经络学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络学说成为了现代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立法,将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中医针灸、按摩推拿纳入其治疗保健范围,更是气功研究入门的钥匙。

1、 经络是什么?

现代生理解剖学能看实质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这四大系统与各实体脏腑。

从几千年的临床观察和气功家的实践所得到的经络现象来看,经络与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经络可调控这些系统的功能,但是并非是现代生理解剖所指的某系统。

经络,不归属于上述某系统,而是独立的信息通道,并能调动上述这四大系统,济助这四大系统功能的发挥与运行的动力。人是物质、能量、信息的载体,经络是这三者相互联系、发挥其整体作用信息系统。

      例如:现在的手机一样,能够看到由不同的原件、芯片组成,它能接收信息并能视频与通话。经络也是同样看不到其实质,但针灸、练功都能感知到经络的存在,因为信息系统是没有实体形质的。

       经络的信息传导只是在有生命体征时存在,没有生命体征就没有了。如手机一样,一但死机就接收不到任何信息了。

人类社会在进步和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先知道它的存在,然后再慢慢地去认识它、了解它,最后取得科学的证明。当今的生命科学技术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人体医学生理解剖尚未找到经络的实质,但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验证,经络在人体中是客观存在的。经络现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是脏腑、官窍、筋骨、四肢百骸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信息、能量的特殊通道,这是毋庸置疑的。

2、经络的作用

经,是指人体纵向循行的主要经脉。络,一般是指相互联络的支脉。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简称。经络的概念定义为:人体得以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 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纵横相贯,循环无端的网络系统。历代医学家对经络学说都十分重视。《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经络学说不仅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气功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     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经络主要包括手足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手足阴阳十二正经的总体循行方向可归纳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经络的名称与循行是古代圣哲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应用阴阳、五行学 说的理论对人体内外、上下、左右、脏腑器官与经络气血运行的规律总结出来的。

手足十二正经位置是依据:

内为阴、外为阳。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脏为阴、腑为阳的原则。

手三阴、足三阴,分布于四肢内侧(胸、腹部)。手三阳、足三阳,分布于四肢外侧(后背部)

十二正经的循行次序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 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手足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合称为十四经脉。十四经脉上分布着一定的穴位,称为十四经穴。

奇经八脉中只有任、督二脉有穴位,另外六条没有穴位。

三、      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体表循行路线及主治概要

     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的外上方(中府穴),沿上 肢的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挠侧端 止(少商穴)。与大肠经相接。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行于上 肢外侧前缘上行肩端,经缺盆上行颈 部、面颊,经水沟,左右脉交叉,止于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与胃经相接。

      足阳明胃经 起于眼眶下缘中间(承泣穴),经面部下行,入胸、腹,沿下肢外侧前缘 至踝节部,止于足第二趾外侧端(历 兑穴)。与脾经相接。

       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末端(隐白穴),沿 足内侧,经过第一跖趾关节后,上行 内踝前面,再沿胫骨后缘,上经膝、股内侧前缘入腹、胸部,至腋下(大 包穴)。与心经相接。

      手少阴心经 起于腋窝部(极泉穴)沿上臂内侧后 缘,达肘窝内侧,沿前臂内侧后缘, 止于手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与小肠经相接。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手小指尺侧端(少泽穴),沿手 背尺侧至腕部直上,经上肢外侧后缘, 循行肩胛部,沿颈部上面颊,止于耳前(听宫穴)。与膀胱经相接。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经头项、沿 脊柱两侧背、腰部,行下肢外侧后缘, 下至足外踝后,沿足外侧,止于足小 趾外侧端(至阴穴)。与肾经相接。

       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掌心前(涌泉穴),沿内踝骨 绕行一周,上行于下肢内侧,经阴部 入腹、胸,达锁骨下缘(俞府穴)。与心包经相接。

       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腋下三寸(天池穴),上行抵腋窝, 沿上臂内侧正中,进入肘窝中,循行 手腕中与掌中,止于中指尖(中冲穴)。与三焦经相接。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上行 于手背四、五掌骨之间,经上肢外侧 中间,上行于肩、项、颞部、止于眉稍(丝竹空穴)。与胆经相接。

      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上行额角, 再下行至耳后,下至颞部、肩部、胁部, 沿下肢外侧中间,出外踝前,沿足背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与肝 经相接。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外侧(大敦穴),沿足背 上行内踝前,经下肢内侧中间上至阴 部,达小腹,再上行止于胁部(期门穴)。与督脉内会于巔顶。

      督脉 起于会阴部(长强穴),向后上行于 脊柱内,达项部入脑,至巔顶后沿前 额下行于鼻柱,止于上唇内(龈交穴)。

      任脉 起于会阴(会阴穴),前行于阴部, 沿小腹中线上行腹、胸,达咽喉至唇 下(承浆穴)

四、奇经八脉

       奇经是指奇行的经脉。奇经八脉是指以下八条经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正经,即十二经脉。而奇经八脉与正经不同,它“别道奇行”,出行于十二正经之间,不直接与五脏六腑相联系,但与奇恒之腑(胆、脑、髓、女子胞等)有关。奇经八脉是十二正经以外的八条极为重要的经脉,其错综分布于各条正经之间,彼此交错衔接,相互沟通,间接地参与了全身气血的环流灌注。李时珍把十二正 经比作江河,奇经八脉比作湖泽,当十二正经中气血满溢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具有补充十二正经之不足,沟通连接、调节疏通、济助平衡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其中任、督二脉最为重要,修炼气功者对奇经八脉的理解与掌握非常重要。

五、     奇经八脉的功能与循行路线

督脉:为阳经之海,主一身之阳经。循行起于小腹,下出会阴,向后上行于脊柱内部,入脑,并沿头部正中线,上头顶。沿前额下行鼻柱,到上唇(龈交)处。

任脉:为阴经之海,主一身阴经。循行起于小腹,下出于会阴,前上行于腹、 胸正中上至咽喉部,向上绕口唇,止于目眶下。

冲脉:冲脉为血海,主调节十二经气血。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起 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带脉:约束、调节纵行诸脉气。起于季胁,斜下行到带脉穴,绕身围腰一周, 状如束带。

阴阳跷脉:主肢节运动,联络、济助诸阴阳经气血运行。跷脉左右成对,阴 跷脉、阳跷脉均起于足踝下,沿下肢上行分别络诸阴经、阳经,到头面,交会于目内眦。

阴阳维脉:维持全身阴阳经气血的蓄溢、调节作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 三阴经交会处,沿下肢内侧上行,经腹、胁,至咽喉,与任脉相会。阳维脉起于 外踝下,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躯干部外侧,至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 头侧,与督脉会合。

六、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运行全身气血以营养脏腑组织、联络脏腑器官以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以调节人体各部分机能使之协调平衡等方面。

1、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物质基础。《灵枢·本藏》说:“经脉者,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人体气血通过经络的传注,“内溉脏腑, 外濡腠理”,布散于全身各处,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经络的功能活动正常,气血运行畅通,各脏腑功能强健,就能有效抵御外邪的侵害,防止疾病的发生。反之,经络失去正常的机能,经气不足,通畅受阻,则无力御邪,就会产生疾病。

2、  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

       人体是由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组织构成的复杂的有机体。其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同时又相互联系共同组成有机的整体活动。这种相互联系,彼此配合及有机协调,主要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实现的。由于十二经脉及分支的纵横交叉、入里出表、上行下达,才得以络其脏腑、连络肢节。

奇经八脉联系沟通于十二正经,调节盈虚,从而使人体各个脏腑及体表各组织器官之间有机地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内外、表里、左右、上下彼此紧密联系、协调共济统一的有机整体。

(1)  脏腑与肢节的联系

        十二经脉是通过四肢末端相接内络脏腑,外络肢节纵横相贯,循环无端,形成的一个循环网络。关节、骨、筋、肉、皮等组织与脏腑之间,通过十二经脉内 属外连而相互沟通。 

(2)脏腑与官窍的联系位于体表

眼、耳、鼻、口、舌、前阴、后阴等五官九窍,是各个脏腑的外 窍。脏腑与其外窍之间,是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的。如肝主目,肝脏出现疾病,会 从眼睛表现出来,正是由于经脉联络沟通了其脏腑(内)与官窍(外)的原因。

(3)脏腑之间的联系 

十二经脉,各自分别络属一脏一腑。是经脉的联络构成了脏与腑相互之间的 表里关系,其中有的经脉还联系了多个脏腑,有的脏腑有多条经脉到达,通过经脉的络属联系构成了脏腑之间的联络,加强了脏腑整体运作的统一性。

(4)经络之间的相互联系 

十二经脉之间,表里、阴阳相接有着一定的衔接和流注次序,并与任督二 脉构成首尾相连的整体循行系统。任脉总管一身的阴经,督脉督管一身的阳经。十二经脉之间还有许多处相互交汇,再加上络脉的联络,更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 系。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之间纵横交错,而且奇经八脉之间也彼此相互联系。经 脉与经脉之间多种、多层次的交汇循行联系,使经络成为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调节系统。

3. 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能平衡

人体作为一个具有自我调控、自我修复功能高智能的巨系统,在生命的每一瞬间都有无数信息变换过程发生。这些复杂信息的发生、接收、变换、传递,主要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运行而实现的。经络运行一旦出现失衡,人体脏腑就会出现疾病。经络也会将脏腑之间的疾病信息相互感传反应于外部,将局部信息传于整体。

经络系统作为人体的信息传导网络,可以接收人体内外环境的信息,将其传递至相应的脏腑、官窍、四肢百骸,并反映或调节其功能状态,以维持人体内外 环境相对平衡,保障健康。

       综上所述、经络学说是每位气功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具体功法中势子的一招一式、呼吸吐纳的配合、意念的发挥与运用,都是在导引气血的运动,而气血是按经络的循行路线与规律运行的,因此有“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之说。如“小 周天功”是任督二脉的运行,“大周天功”是十二经脉的运行。

任何具体功法都有一定的气路,也就是导引气血运行的方法与路线,经络学 说是功法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如不明经络气血运行规律,乱练也可使经气运行逆乱,不能保健反而伤害机体,破坏原有的平衡,导致出偏。

气功教师面对的是 鲜活的生命,责任重大。要想教好气功,首先自己要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这样既有利于自己提高修炼层次,又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思考题 : 

1. 经是指什么?

2. 络是指什么?

3. 表述手、足三阴三阳经的循行路线。

4. 十二经脉包括哪些?

5. 经络有哪些功能?

6. 简答奇经八脉的名称和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