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收到了读者的留言: 我家孩子怎么总是眨眼睛? 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别说,您还真是问对了! 频繁眨眼睛,除了视觉疲劳 还有极大的可能是—— 小儿抽动症! 您还别不信,小儿抽动症的症状可多着呢,我们一一道来:小儿抽动症,多发生在5~10岁的男孩,为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肌肉抽动发作,表现为:眨眼、挤眉、龇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

建议各位家长可以暗中观察一下~ 
如果发现自家宝贝有上述的情况,一定要加以重视,早发现早治疗哦~ 西医上认为这个疾病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中医则认为一般抽动症是由肺而起,子病及母,肺病及脾。肺脾气虚,虚了就容易生痰。痰多了排不出去,就可以变生各种疾病,比如眼睛瘙痒、鼻炎、咽痒,这些疾病最大的一个致病因素就是痰。抽动症也是这些变生疾病其中的一种。当然,有的抽动症是由于阴虚或者肝风内动引起的,不可一概而论。医书上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能将吸进的清新空气布散到全身,同样也可以将痰邪推到一些身体的腔隙。 患有抽动症的孩子由于肺的功能下降,进而影响消化,会出现机体功能的下降,容易产生不自主的活动或者疲劳感。如果不能迅速的回到健康状态,往往会出现痰、咳、排便困难、腹痛等问题,从而加剧儿童的不适感,更容易引发抽动症。以前的时候多数认为孩子没有情志影响,但是伴随着现在孩子的课业压力加重,很多孩子也有了情志导致身体出现变化的情况。心理疏导是解决小儿抽动症的最关键的一步。及时的情绪疏导,多做行为的引导,多激励,少语言说教。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大声训斥孩子,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这些虽然看起来和治病没什么关系,但情绪的调整往往是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的关键。抽动症的孩子,大多数都心火偏旺。小儿抽动症之所以长期治不好,是因为只记得“祛风先活血”这句话,只针对表面症状本着活血化瘀的思路调理,可却忘记了孩子的体质摆在那里,已经无血可活,无血可化了。所以首先从孩子的体质入手进行调理,才是治愈抽动症的关键。面面,男,9岁,双眼不自主眨闭、挤眼3年余,右眼较轻,左眼尤为明显。经多方治疗并服用西药无果。孩子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好,自理能力尚可,无其他症状,睡眠时挤眼动作消失。 查体:面黄少华,精神不振,双目无神,舌红,舌苔淡白,左眼不断挤眼(约每分钟40次,其中6次用力挤)。双眼结膜不充血。口内无异常气味,左关脉纤细。分析:由于面面小朋友平时少言寡语,性格内向,中医学认为此疾与情绪相关,而情绪疾病多与肝有关,各种原因导致肝风内动,产生本病,肝木克土,脾又属土,所以脾运失职。因此,本病应从肝论治,滋肾阴,平肝阳,以达水涵肝木的目的,加行气运脾,痰消气畅,肝疏泄的功能恢复了,孩子的疾病就迎刃而解了。-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