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与道教文化

 liuhuirong 2020-03-01

 

文/廖平东(网名:寻吟子)

 

  十年文革之后,笔者已由十几岁冒冒失失的学生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的知识青年,虽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能走进象牙之塔或艺术圣殿对着古国文明“一醉方休”,却也能从新华书店买到鲁迅著作填充漉漉饥肠。从迅爷爷薄薄一册的历史题材小说《故事新编》中,读到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骑着青牛、背着《道德经》竹简和硬梆梆的窝头,走进古涵谷关。一向“尊重学问”、注重形象的关长关尹喜,一把拉住老子,力留大学者办一期讲经“学习班”再走。老子无奈,只得用不关风的口齿,哼哼唧唧地讲着“道可道,非常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直讲得关员们呵斥连天、唯一的知识分子书记员打起瞌睡,手中刀札掉到地下“咣啷”一声,才惊醒讲学学者和听讲关员。

  谈及中国古典文化,历代学者认为:老子和孔子是并肩而立的文化巨人。并且传说孔子曾问教于老子,也就是说老子曾是“至圣先师”的先师。只是一儒一道,后来弟子们发展到互为贬黜的对立状态。但是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曾以李白和杜甫为例,形象地比喻孔子和老子的关系,称李诗仙和杜诗圣的燕赵齐鲁壮游是孔子和老子的会面,是天上太阳和月亮的碰头。

  老子离我们年代太久远了,生平事绩简直无从查考。太史公在《史记》中虽作《老子列传》,但也不过区区数百字的简要叙说。史称老子即世传之老聃,姓李名耳,古楚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做过东周守藏吏,是周王朝掌管图书的史官,大略相当于现代国家图书馆馆长。因为掌管天下藏书,所以博学广闻,所以“克已复礼”的鲁国学者孔子向其请教古老的周礼。晚年过着著书立说的隐居生活,有《道德经》一部传世,只是全书不过五千言,尽管字字珠玑,读来仍然令人抱憾不足。

  《道德经》虽然不过五千余字,却是老子创造的丰富哲学思想体系,上涉宇宙万象之探讨,下及人类学说逻辑之辩证。与老子深奥理论相比,诸子百家议论均显浅近。用学者的评价是:“孔墨均实质,而老子独玄妙”。

  老子的思想曾作为统治阶级的权谋而推崇,如论“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汉初帝王从“无为”思想中受到启发,以“无为”为治国纲领,公开竖立“无为而治”旗帜,从而建立了“文景之治”的繁荣盛世。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则影响到道家文化的千年发展,作品倾向天然生态美及人类天性美的自然柔美,从而产生丰富想象的道文学。历史上儒家以凝重、庄严的诗、词、赋传世,道家以清新、自然的散文见长。

  老子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不为天下之先”、“哀兵必祥”、“知足者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精辟哲言溶于中国千百年来流行的成语、俗语之中,从而使老子思想跨越巨大历史时空,仍然具体体现出古代辩证法大师闪闪发光的哲学精华。

  庄子是老子道教文学的首席优秀代表,把老子的虚无主义发展到时代巅峰,丰富的想象比起老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庄周梦蝶》、《庖丁解牛》可谓夸张极致又形象逼真,以虚出实、以实化虚、虚虚实实,达到“游刃有余”的浪漫主义艺术境界。

  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受老庄道学影响,在著名的《大人先生传》中对儒家君子竭尽讥笑讽刺之能事,对继承老庄一脉的魏晋隐士则大力褒扬:“天下有贵,莫贵于君子。服有常色,貌有常别,言有常度,行有常规……。心若怀冰,战战栗栗……,群虱死于裤而不能出……。吾乃飘于天地之外,与造化为友,朝飨阳谷,夕饮西海……,此无为万物,岜不厚哉!”完全抛弃道家隐士笔调,明枪毕露地攻击儒家学者形象。

  魏晋南北朝的竹林七贤和陶渊明田园文学崇尚玄学,消极避世。笔调恃才傲物,愤世出俗。陶渊明散文《桃花源记》受老子“大象而无形”启示,极端浪漫地虚拟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田园诗则优美得让人如饮甘霖,如:“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白师从吴越吴道子学剑,诗作道家幻想色彩十分浓厚。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脚踏谢公履,身登青云梯……,日月照耀金银台,古来万事东流水”。神仙道学思想贯穿全诗,无意中为道文学幻想浪漫增光添彩。另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从自然生态中涌现出“道法自然”之生态美感。《望庐山瀑布》、《秋浦歌》则极端夸张、积极向上地体现出李白道文学的特有风格。

  白居易《琵琶行》以“浔阳江头夜送客”入景,通篇621言强烈反映出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思想。在“曲终收拔当心划”后,至“此时无声胜有声”,“惟见江心秋月白”。道家虚拟浪漫特点以虚出实,让读者摆脱有形羁绊,进入无形的神秘的艺术境界。

  战国宋玉的《神女赋》、中唐柳宗元的《江雪》、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都是自然的神来之笔,精美的生态之诗,均为不改一字、尽得风流的万古传世之作。

  西汉时期,老子还不过是一位活了200来岁的“修道而养寿”的隐者。东汉时则被奉为神明。王充的笔下“老子之道,可以度世”,开始受朝中百官和民间百姓的顶礼祭祀。宗教组织领袖张道陵称老子为“太上老君”,捧老子《道德经》为道家经典,从此老子成为道教始祖。到东晋葛洪时代老子的神仙形象渐臻完善:“身长九尺,秀眉九寸,耳长七寸,足有八卦”。

  唐朝开国之初,天纵英明的唐太宗即追认老子为本家先祖,曰“联之本系起自柱下”,愿“尊祖之风贻诸万叶”。这就是说不但承认自己这个皇帝是老子的后贤,还希望老子遗风传承千秋万代。到唐高宗,这位守不住宗庙的懦弱皇帝,发放“无形资产”非常大方,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第一次超过学生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地位。到唐玄宗那里,这位恣意风流的皇帝把军国大事完全抛在一边,在天宝二年、八年、十三年连续三次给老子奉献尊号,从“玄元皇帝”到“大圣祖”,再到“玄元天皇大帝”。但是尊号上得再多,也如道家学说之虚无一样,哪里挡得住安禄山的胡兵铺天盖地而来,老子的“天皇大帝”位子还未坐热,范阳节度使的兵马就横扫长安,玄宗皇帝自己也怆惶出逃。逃到马嵬坡下,以牺牲爱妃杨贵妃的性命才换来兵士的保护。

  宋真宗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自身就称为“道君皇帝”。哲学家被称为皇帝,历朝历代,除老子之外,绝无仅有。唐宋更以道教立国,尽管于政治体制不无扭曲,从侧面也可看出老子学说对后世政治文化的巨大影响。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研究孔子、墨子、孟子等中国古代哲学学说的同时,对老子学说研究一直持续到暮年。得出的结论是,孔子和孟子对他的影响是“大的”,而老子的影响是“巨大的”。《道德经》在西方,至少有40种英文版本流行于市,就数量而言是仅次于《圣经》的哲学著作。 

                   2007.06.24 10:30于寻吟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