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满子|白居易、元稹欺负张祜的故事(该文内有:张祜《何满子》、元稹《何满子歌》和白居易《杂曲歌辞-何满子》)

 qiangk4kzk8us4 2020-03-01



贾鹏芳 - 悠久の風景 04:15

如果全唐诗缩减到只剩二十首,张祜的这首《何满子》一定会入选。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为何?只因那“何满子”。


在白居易那里,何满子是一个被杀的歌女:“开元中,沧州有歌者何满子,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

开元年间,一个叫何满子的人,犯了大罪,临刑前,他唱了一曲《何满子》并把这首歌谱曲献上去,希望能免除死刑,结果皇帝没有答应,仍旧处死了他。


在元稹那里,是另一个说法:天宝年间,一位名叫何满的女性歌者,唱功了得,无人能及。因为一件事情遭受牵连,被判死刑,一众梨园弟子上书天子,请求宽恕。何满子临刑前悲歌一曲,感动了在场的人,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赦免。

这俩好基友道听途说的故事版本不一样,他们为此作的诗也不一样。

元稹的《何满子歌》
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
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
梨园子弟奏玄宗,一唱承恩羁网缓。
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

白居易的《杂曲歌辞·何满子》:
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
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元白二人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不过,就此次考察而言,两人成绩显然没有张祜好。


唐武宗年间,有一位孟才人,因为唱歌得到皇帝的宠幸。武宗病重的时候,把孟才人召至跟前,问:“我如果死了,你准备怎么办?”孟才人听了之后,哭着说,愿意自缢以追随陛下。

随后,孟才人便唱起了那首世代流传的《何满子》。刚唱完,就昏倒在武宗的榻前,皇帝命太医诊治,结果,太医告诉皇帝“身体虽然还温热,但是肝肠已经寸寸断绝,救不活了”。

张祜的才华不可小觑,他随手写的这几句,却为“何满子”留下了一个永恒的注脚。


可惜,即便是张祜赢了此局,也没法改变整个局面。原因无他,张祜一生未曾做官,就是拜元白二人所赐。

当年,张祜也是颇有诗才,年少成名,深得宰相令狐楚的赞誉。令狐楚亲自写奏章向唐穆宗举荐张祜,不出意外的话,张祜可以借此步入仕途。

唐穆宗看了奏章,又看了张祜的诗,觉得还不错,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咨询了他的心腹大臣——元稹。

结果,元稹说了句:“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太过,恐变陛下风教。”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元稹认为,张祜的诗格局太小,属于雕虫小技,大丈夫不会这样写(事实上,元稹的诗词也是这个格调),让他做官的话,可能会影响陛下的教化。


这个评价够黑够狠,直接毁掉了张祜的仕途。

张祜得知此事之后,只好离去。既然举荐行不通,那就正儿八经地走科举吧,结果,他遇到了白居易。

白居易曾经让张祜和另一个士子徐凝比拼,择优录取,结果斗诗的结果是徐凝胜出。张祜不服,认为自己赢了,偏偏徐凝也觉得如此,说了句“如我明公荐,岂唯偏党乎”,乘舟离去。

“一生所遇唯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先是被元稹坑,然后被白居易坑,张祜没法,只好浪迹江湖,安心做一个狂生。

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无论在政治上、私交上还是文学审美趣味上,都是紧紧相连的。元稹否定的人,白居易不可能出于绝对公正的心态,给他晋升的机会。


当然了,张祜也不是没有知音,除了宰相令狐楚,大家熟悉的杜牧就非常欣赏他:“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这句话就类似李白对孟浩然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张祜的一生,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的好友许浑隐居青山,刘禹锡在江湖与朝堂之间徘徊……大家都在世俗之外观望。

张祜空有一身本事,却无法在江湖险恶中力挽狂澜,那一首何满子,不就是张祜一生的写照吗?被侮辱被拒绝,最终成为了世人口中的段子,无端地落寞。

正所谓:“戏子入画,一生天涯。戏子落妆,曲终人散”,如是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