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由自主地咬指甲——孩子的焦虑你发现了吗?

 长沙7喜 2020-03-01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232 篇文章

很多人在精神紧张、“压力山大”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各种小动作,比如拔倒刺、咬指甲、拔头发、咬嘴唇的死皮,甚至于部分抽烟的男性,对他们来说抽烟并非爱好,而是紧张时需要用一根烟嘴塞到嘴里来满足其不安全感的一种帮补。从心理学上来看,这是一种人类正常的心理机制——每当遇到压力、焦虑或内心冲突时,个体会通过某些行为来减轻内心的不适,进而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人们经常会因为不安全感而产生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所谓无意识行为,是指未经主观分析判断而做出的一种本能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

对于成年人来说,压力不仅可以通过各种小动作表达,更多的是使用言语表达,但由于大部分儿童、青少年的言语表达能力或向他人表达的意愿不足,各种小动作成为了他们宣泄压力、紧张的常见方式。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咬指甲。有研究报道,12.09%的儿童存在咬指甲的不良习惯,该行为占儿童行为问题中的58%,而且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家长的忽视,孩子的咬指甲行为、背后所藏着的焦虑无法得到纠正、解决,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及行为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咬指甲”行为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咬指甲与人的成长经历有关。“处于口欲期(1岁以前)的婴儿在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方面没有得到满足,比如饿了的时候没有母亲的乳房喂奶,就可能形成一种印象,并残留到成年时期,影响成年后不经意地重复咬指甲动作。”行为学派则认为,咬指甲是“被某种事强化的结果”,咬指甲可以带来一种好的感受,避免内心的痛苦体验,“所以人在焦虑、紧张、感到压力时会咬指甲”。与成人相比,儿童更会受到许多天生的内在焦虑的限制:包括潜意识里对未知世界的幻想、对父母关系的幻想、对自己可能抛弃或被抛弃的失落。

儿童期焦虑从何而来?所为何事?

很多家人觉得孩子每天嘻嘻哈哈、随心所欲的,焦虑从何而来?但事实上,儿童的焦虑多源自于家庭与社会——有些孩子家庭经济条件不佳或父母文化水平低,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考到好学校,将来能帮助家庭走出困境,再加上社会环境同样的氛围,导致孩子压力越来越沉重;有些孩子的压力则源于与父母关系不佳或父母间关系不和,导致孩子缺少关爱,与父母间关系紧张、难以维持亲密关系。另外孩子的焦虑行为,特别容易发生在环境改变的时候。例如:搬家、换学校、初一、高一、大学一年级……需要适应新环境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焦虑行为。当然,儿童的焦虑也有可能源于自身——很多会咬指甲的孩子,会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和特质。自我要求特别高,有时连父母都没办法劝说。

纠正咬指甲的习惯可以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

纠正咬指甲这个不良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父母的奖罚分明——发现孩子出现“咬指甲”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同时也需要父母足够的耐心、谅解和宽容,决不能用叨唠和训斥,甚至强行把孩子的手从嘴里拉出等粗暴的方式。应该使用培养良好习惯和关注孩子心理需要的方式。

当孩子想啃指甲的时候,找一个可以替代的事情来做,方法是使双手被别的事务占据,顾不上咬指甲。转移环境,多参加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定期修剪指甲,没有咬的机会。消除紧张情绪,找到压力的根源,合理地和孩子一起去解决它,使用其他合理、健康的排压方式代替“咬指甲”的行为。

咬指甲的习惯无论是对于儿童还是大人,都是非常有害的,我们要积极寻找原因,并持之以恒的改变它,这样才不至于让咬指甲的坏毛病跟随自己一辈子。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