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用丹桅逍遥丸治痔疮(肖春宏老师)

 紫琪婉儿 2020-03-01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少治两个证,一个是膜原,另一个是阴竭阳脱。还有一个不足,忽视正气情况辨别。

    膜原,也叫募原,是“去皮不远,附近胃”这个地方,是半表半里,但与少阳之半表半里不是一回事。

    也就是说,在卫分与气分之间的一个证。

    症状也是往来寒热

    用达原饮

    叶天士提到膜原了,讲的模糊,他划入气分证,这不妥,因为气分证是发热不恶寒,与往来寒热不同。

   吴又可讲的好,还创立达原饮专治之方

    血分证,不是温病最后阶段,最后阶段阴竭阳脱证,这是现代人完成的“科研成果”。

    高热骤降,大汗淋漓

    补充两证,重视辨别正气情况,如此温病学透彻了。

    膜原,也叫募原,是“去皮不远,附近胃”这个地方,是半表半里,但与少阳之半表半里不是一回事,区别是什么,肖老师,不都是油膜网

    假如一样,方药为何不同?

    从病史好区别,也就是说伤寒与温病之区别

    好区分,温病恶寒轻。

    脉上也不一样,温病脉数

    脉上无寒象

    正宗伤寒表证,舌苔我见过,有晶莹感,很簿。

    下焦在膀胱有郁热,用桅子也好使,桅子有利水作用痔疮之郁热,也可用,但是本质中是气下陷导致郁热

    不提中气,痔疮之郁热解不了。

    痔疮就是下陷症状之一

    配合外用药,外用去局部郁热快。内热之源在肝火

    中气不足,大肠下垂,堆积导致肛门血行不畅。

    中气,肝火,肛门局部郁热,三者同时治

    有脾虚,即中气不足,就按中气下陷论治,药量少点呗。

    我用丹桅逍遥丸治痔疮,患者一看药,问:这能治好痔疮吗?我答:吃完就知道了,好使!但是要辨证,别照搬。

    丹桅逍遥,去肝火,补脾,这不正对我刚才讲的思路嘛!

    何轻何重,这要把握,但不离中气与肝火,有守有变。守的是“中气不足与肝火”病机,变的是随证之何轻何重。

    痔核硬,象石子似的,有豆角豆大,中医照样把它弄没有了。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63期):聊一聊中医治"痔疮"

《脾胃论》说:“饮食入胃,先行阳道,而阳气升浮也。浮者,阳气散满皮毛,升者,充塞头顶,则九窍通利也。”前几天,在2018群,某人发个病例,痔疮四年前手术,现在复发,便后出血。这说明手术不是良策。

我同学从事肛肠科,很久以前,她开玩笑说:“你早晚会犯到我手里,挨我一刀”,我问为什么?她答:“十人九痔”。没过几年,我真得痔疮了,剧痛不敢走路。我给同学打电话求助,毕竞她是专业。她听了哈哈大笑,并说:“终于犯到我手里,来挨我一刀”。

我不太情愿,一是她是女生,让她做痔疮手术,难为情。二是我事要办,不能采取手术。这怎么办?自己给自己治。诊脉弦,内服龙胆泻肝九,外用马应龙痔疮膏。第二天痛大减,敢走路了。又根据医理继续分析病机,药物(龙胆泻肝丸)诊断证明是肝火下窜,肝火怎么往下跑,不往上跑?

当是中气下陷,再回想饮食情况,胃口不佳,又看右关无力,正对,用补中益气丸。我的痔疮就这样用中医弄好了。来本群,见佳明老师用乙字汤,更确信痔疮根本病机是中气下陷。对于痔疮,我的经验是肝与中气有问题,这是不变的,也就是治疗思路不变。

而方药变化无穷。比如肝是阴虚阳亢用一贯煎,是肝火用龙胆泻肝丸,是肝郁用四逆散。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丸,中气虚用参苓白术散。黄煌教授说:抄方没有用。我赞同这观点。因此我喜欢探索症状背后不变的医理。对执简驭繁,我的理解是执其理为简,治各种病为繁。

从舌上怎么看气郁?从脉上怎么看气郁?

舌苔厚腻,但是既不红也不淡白,那舌苔厚腻所代表的痰湿怎么形成的?一般是气郁聚津液为痰湿。

气郁脉弦,但是时而弦时而不弦,今天活动量大了,强制气流通,脉就不弦。明天活动量少了,脉又弦。这适合自我保健用。肝是调气的枢机!

《灵枢》说:“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当气至时,疾病象风吹云一样,消散了。这效果,每一位医生都志力于此!怎知道气至了?看下文。

《灵枢》说:“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是否气至了诊脉,当是实证时,泻后脉虽然还是那么大,但是不坚了。

当是虚证时,补后脉虽然还是那么大,但是变坚了。用方药也是如此,二诊再来,不用病人开口,诊脉即知效果如何?《内经》讲的很清楚,而将气至解释成得气,一看就是坐在办公桌上凭主观想象,并且没读过《内经》,见到这样书敢紧丢垃圾堆!

看这两段经文,还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网诊是不行的。经文讲的很清楚,虽然症状没了,但是脉未改变,病没好。虽然症状还在。但是脉己恢复,病好了。不用再治,症状会消失的。搞网诊,必然以失败告终!由此经文可见品指下脉的力,是非常重要的!!!

大部分医案,全在症状上打转,很少提脉的力,是不是歪了?古人治病看脉力的变化,今人治病,看症状变化。指导思维就错了!把《内经》奉为经典,怎么不按内经办?分明是穿中医鞋走西医路。歧黄先祖,在大问题上,讲的清清楚楚,不欺子孙后代!要分清大小王,是听经典里的话,还是听某位名家的话?我看应听信经典的话,因为经典是大王!先解决好观念问题,思维问题,之后才能学好中医,并且可持继发展。

《内经》寿夭刚柔篇,是讲人的寿命长短,怎看人寿命长短?简单说就是脉的强弱与人的形强弱比较,比如脉气小,而体形人高马大,短命。小马拉大车,很快累死;脉气强,而人体形瘦小,长寿。大马拉小车,很轻松,累不着的。这对治病,是非常有用的,实用价值大!体形瘦小,脉大。这样的人,重病也好治,不用怕;体形大,脉小,这样人,小病也不好治,别大意!以上两种人,都是一个病,拟方应该不一样。

群有很多少男少女,当中医要广泛运用,不能仅用来治病,找对象要用中医选择,找个长寿对象!自身是中医,有小病,诊脉很正常,不露声色就考察完了。我周围人,常让我诊脉,通过诊脉,可以识别出谁是色鬼,发现了躲他远远的。瞒谁也瞒不住中医。

问:请教老师,人是否长寿看不看人中?小孩的人浅平有没有影响?

答:相面看人中不懂。

问:酒鬼脉也能看出来?

答: 酒鬼脉也能看出来,酒鬼脉躁,不理解,看反义词静,就理解了。

不孕,肝郁多。《内经》寿夭刚柔篇,讲人长寿与短命很科学,也非常准确,有科学道理,当然准。医院告知还能活一个月。我喝反调,没有事,不用怕!这是内经给力,神准!以前在本群讲过。不是我厉害,是中医厉害!《伤寒论》是对《汤液经》论广,论广就对部分内容又进一步讲了。

后世人又对《伤寒论》论广。比如用诊脉选择对象,属于对“寿夭刚柔篇”论广。诊脉多,自己就能体会出多大脉正好与形体匹配,以此为标准,脉大长寿,脉小短命。这是学中医意外收获,靠山吃水,靠水吃水,将凭生所学用到极至!

我有个中医朋友,诊所外挂的牌子上写的是“凭脉诊断全知道,不需患者作介绍”。他毕业于原长春中医学院,并且是末代皇帝御医入室弟子。我第一次听中医说西医不会治心脏病,就是他说的,再之后听倪海厦也这样说。现在认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