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温病四期辨证——二十续中医抗病毒原理解析(表证的秘密8.温病2)

 昵称0UxVb 2023-08-28 发布于浙江

引言:风温病四期辨证揭示了中医高效治疗传染病的事实和秘密,将彻底消除对超级病毒和超级细菌的恐惧。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色,也是中医精准高效治疗的基础。中医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都是基础性的辨证方法。外感病的治疗还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辨证,比如适用于伤寒病的六经辨证,适用于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目前中医对于风温病还缺乏针对性的辨证理论,本文将试图弥补此理论空白。

    前文的推演表明,肺气不降引发的温热病基本遵循卫气营血辨证。与温热病相比,风温病引起的肺失肃降是间接性的,主要病位在肝胆而不是肺部,治疗的思路、药物选择等与温热病有显著的不同。或许由于对微观病原体的认知局限,传统中医对风温病并没有像伤寒病、温热病那样建立系统的辨证理论,这无形中掩盖了中医能够高效治疗传染病的事实。

    本文的推演表明,人体在感染病毒、细菌等风热邪气后,可能经历肝火上炎、风热感冒、风温发作和风温极期四个演变阶段,故提出了风温病的四期辨证理论,该理论为利用人体自愈机能治愈传染病提供了辨证指引,填补了中医辨证理论的空白,也揭示了中医能高效治疗传染病的事实和秘密。

    我国历史上疫病流行的频度是很高的,也不乏鼠疫、真性霍乱、斑疹伤寒等烈性疫病的流行,然而大量地方性、局域性的疫情很少发展为大规模、大区域的惨烈疫情,甚至风温病极期发作的医案也是很少见的,这不是病毒对中国人格外仁慈,而是大量病毒感染在肝火上炎阶段和风热感冒阶段就被治愈了。在中医的治疗实践中,肝火上炎和风热感冒的医案是大量和常见的,而肝火上炎和风热感冒是传染性风温病的前期阶段。

    由于抗生素的发明,现代医学对于细菌感染有比较高效的治疗手段,而对于病毒性感染的治疗却充满了无力感。而中医对于病毒感染的各个发展的阶段都有高效、成熟的治疗手段,即便像鼠疫这样的烈性传染病也是如此。本文的风温病四期辨证理论揭示了中医利用人体自愈机能治疗传染病的内在机理和方向指引,将使中医治疗病毒感染更加精准高效,从根本上颠覆现代医学对传染病的认知和治疗模式,并消除现代医疗界对超级病毒、超级细菌的恐惧。

       ▼ 风温病和温病的特征比较

    《伤寒论》中有两处条文提到了温病的特征,即第6条和第7条,其中第6条是讲温病的特征,第7条是讲风温病的特征(【1】【2】)。

    《伤寒论》第6条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伤寒论》第7条曰:“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前文说到,《伤寒论》第6条点出了温病的三个特征,即:阴虚、阴阳失调、肌表腠理打开。根据《伤寒论》第7条,与温病相比,风温病多了一个典型特征,即湿气重,“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此外,与温病的普遍特征比,风温病的阴虚程度明显加重。温病的阴虚表现为“口渴”,而风温病表现为“语言难出”,这是到了阴伤的程度。从脉象看,也显示了阴虚的加重,温病的浮脉主要是阳脉浮,而风温病是阴阳脉俱浮,后者说明肝、肾都到了阴虚火旺的程度。也就是说,与温病的普遍特征相比,风温病多了湿气重和肝肾阴虚火旺的特征,多出的这两个特征是有关联的。

    前文说过,阴虚和湿气重犹如硬币的两面,阴虚是血液中水分偏少,湿气重是组织液中水分偏多,当血液中的水分过多地流向组织液并羁留在组织液中时,湿气重和阴虚就会同时出现。

    须知,阴虚和湿气重不是必然同时出现的,比如,持续大量出汗导致的阴虚,可能并不伴随湿气重的情况;又如,阳气虚、久坐不动导致的湿气重,与淋巴液运行缓慢、循行不畅有关,可能并不伴随阴虚的情况;当摄入过剩的营养,机体无法充分代谢时,也可能出现湿气重而不伴随阴虚的情况。

    一般说来,阴虚和湿气重同时出现通常与肝功能的失常有关。比如,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出现了异常,无法正常向血液中加载营养物质,血浆渗透压就会不足,血浆中的水分就会更多地向组织液流出并羁留在组织液中。

    风温病多了湿气重的特征,又有肝肾阴虚火旺的特征,由此推断风温病存在肝胆功能的失常,且这种失常主要是肝胆火旺引发的。不过,肝胆火旺并不必然引发风温病,感染风热邪气引发的肝胆火旺,才容易发展为风温病。根据人体的运行机理,可推演出风热邪气引发的肝胆火旺,其发展为风温病的病情演变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此即下文要介绍的风温病四期辨证理论。

      ▼ 风温病四期辨证理论推演

    根据人体的运行机理,一个体质正常的人,在感染病毒、细菌等风热邪气后,在没有外部治疗干预的情况下,其病情会经历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第一阶段:肝火上炎,出现头部症状。比如眼睛胀痛、牙痛、腮帮子痛、偏头痛、太阳穴跳痛、头晕眼花、面部红肿、耳前耳后肿甚至耳聋等,还有可能出现口臭口苦、头痛眩晕、咽喉肿痛、心烦失眠等症状,这些都是肝火上炎的典型表现,是风温病发作的前期症状。肝火上炎还容易引起淋巴结的肿痛,比如扁桃体痛、颈部淋巴结痛,有的还会引起腋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的肿痛。

    比如,登革热感染者早期有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腮腺炎病毒感染者发病前有头痛症状;水痘感染者发病前往往烦躁易激惹,有头痛、咽痛等症状;感染麻疹发病前有咽喉肿痛、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感染EB病毒的早期通常会有扁桃体发炎;感染狂犬病毒的早期常有头痛、烦躁失眠和喉头的紧缩感;感染汉坦病毒会引起头痛、眼眶痛,严重者可引起脑炎和脑膜炎;感染巨细胞病毒可能引起视网膜炎和脑膜炎等(【03】【04】)。

    肝火是肝系统抗击病毒等感染作出反应的结果,火性上炎,会先出现头部症状。肝火越大说明人体的免疫反应越强烈,产生的头部症状越明显。不同的病毒感染,产生的头部症状可能有程度和范围的区别,一些轻微的头部症状如眼睛胀痛、颈部淋巴结痛等,是容易被忽视的,也通常不会与病毒感染联系起来。

    春天是风温病的高发季节,这个季节容易流行的大头瘟、红眼病、腮腺炎等,都是肝胆火旺引起的头部症状,其背后则是病毒、细菌等微观病原体的感染。对风温病而言,头部症状是偏早期的症状。在头部症状中,最早期的症状可能是头颈部的淋巴结痛和眼睛胀痛,这是对肝火最为敏感的反应区,此时患者可能尚无发热症状,如能及时干预可能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在2022年新冠疫情开始放松管制时,本人在出现眼睛胀痛和颈部淋巴结痛时服用板蓝根和夏桑菊治疗,虽然抗原检测证实感染了新冠病毒,却始终没有发烧,若干天后抗原检测恢复阴性。我母亲根据我的建议在眼睛胀痛时服用板蓝根和夏桑菊,也始终没有发烧。

    大头瘟是头部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况,具体症状包括咽喉肿痛、耳前耳后肿、颊肿、面赤、耳聋等,初期的红肿热痛往往是比较严重的。《温病条辩》第十八条曰:“温毒咽喉肿痛,耳前耳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俗名大头温、蛤蟆温者,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主之,”(【7】【8】)。准确地说大头瘟是一种症状,是感染了病毒等风热邪气后肝胆火旺引起的严重的头部症状,其与今天所谓的流行性腮腺炎有相似之处,但症状更严重。

    第二阶段:木火刑金,风热感冒阶段。肝火上炎头部时,也会灼烧上焦肺。肺为娇脏,肺泡膜很薄,毛细血管十分丰富,故肝火亢盛,血液过热时,就可能灼烧肺部津液、灼伤肺部组织,中医谓之木火刑金。这会使肺的肃降功能受损,从而可能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多痰、气喘、胸闷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有呼吸困难、急性肺损伤、肺水肿、肺出血、胸腔积液等症状。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中医通常称之为风热感冒。这个阶段,患者可能发热,也可能暂未出现发热症状,如果没有发热或严重的症状等,往往会被当成普通的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微者可能被患者忽略。

    无论何种病毒感染,只要能激活肝系统的免疫反应,都可能引发风热感冒的症状,只是轻重有别而已。例如,艾滋病潜伏期可能出现感冒症状;病毒性脑炎在感染的早期通常有流感样症状;感染麻疹病毒可能引起肺炎;感染乙脑病毒可能引起支气管肺炎;感染登革病毒可能引起小叶性肺炎和肺脓肿;感染巨细胞病毒可能引起肺炎;感染汉坦病毒可能引起肺水肿、胸腔积液和胸膜反应;感染EB病毒可能引起鼻黏膜充血甚至气道阻塞;感染流感病毒可能引起严重的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感染狂犬病毒可能引起肺炎、气胸和呼吸肌痉挛;感染SARS冠状病毒可能引起咳嗽、少痰、胸闷,严重者可引起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03】【04】)。

    同样的病毒感染,由于体质的差异,引起的肺部症状可能有明显的差异,如气血虚弱者可能症状较重,而气血充足者症状较轻甚至可能没有症状。

    第三阶段:肝肾阴虚,风温发作阶段。肝火旺盛犹如大火烧锅,会灼伤肝阴、肾阴,这个阶段是风温病的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如下症状——

    一是高烧不退。风温病的发热与肝肾阴虚有关,具有发热快、多高热、持续时间长、出汗未必多,午后发热加重、汗出热不解的特点。午后发热加重、汗出热不解是阴虚发热的典型特征,也是与伤寒、温热病发热显著不同的地方。对于风温病的发热,物理降温通常无效或者效果不大。

    二是腰痛如折,肝火灼伤肝阴、肾阴后,会直接导致腰部酸痛,转寰不利,严重者连翻身、起床、弯腰等都会很困难。

    三是咽喉刺痛,少阳、少阴之脉皆循咽喉,肝胆火旺叠加肾阴虚,会使咽喉的疼痛进一步加剧,产生刺痛的感觉。

    四是视力下降,肝阴不足会导致视力下降,在风温病的急性发作期,肝火灼烧肝阴,犹如大火把水烧干,患者的视力下降会十分明显。

    五是肌肉酸痛,肝主筋,与全身的筋膜相连,筋膜又与身体各处经筋肌肉的濡养有关。肝阴不足时,全身的经筋肌肉都不能得到充分的濡养,从而出现经筋僵硬、肌肉酸痛的症状。

    六是全身乏力,肝火灼伤肝阴,会影响肝功能的运行,使得新血的生成不足,周身血量偏低,造成全身乏力的现象。

    七是骨节烦疼,骨节烦疼与肾阴不足有关,肝肾同源,肝阴不足则肾阴不足。肾主骨,肾阴不足时,向骨头的营养输送和代谢废物清理都会遇到困难,从而导致骨节烦疼类似风湿的症状。

    八是脾失健运,肝胆火旺叠加肝阴不足,会影响脾胃功能的运转,可能出现纳差、便溏、脘腹胀满、恶心呕吐、渴不欲饮等症状。

    九是身体沉重,肝阴虚、肝火旺会影响白蛋白合成等肝功能,使得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清理和营养物质运送不能顺利进行,造成阴虚湿气重,身体沉重。

    这个阶段的症状与现代医学所谓的毒血症状颇为相似,毒血症状是指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和毒素进入血液后引起的多种症状,比如乏力、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痛、关节骨骼痛等,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都可能引起毒血症装(【5】【6】)。由于清除进入血液的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和毒素是肝系统的职责,从中医的角度看,毒血症状是肝功能下降的结果。

    第四阶段,血热阴伤,风温极期阶段。肝阴、肾阴受损后,肝火继续灼烧,就会灼伤营阴,导致血液浓缩、血液温度进一步上升,可能灼伤血室、灼伤肝阴,导致肝功能进一步衰竭,可能的症状有如下方面——

    一是高热神昏,患者的体温会进一步升高,并可能导致神志不清,出现嗜睡、烦躁、神昏、谵语等现象,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

    二是动风症状,阴虚发展为阴伤,就会出现动风症状,如抽搐、痉挛、手脚抖动、目睛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

    三是瘀血症状,营阴损伤会使血液过度浓缩,造成血容量过低,局部的血行壅滞而出现瘀血症状,如皮下紫斑、舌质深绛、局部刺痛等。

    四是动血症状,血热迫血妄行,还可能损害血室的藏血功能,导致各种出血现象,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内出血等。

    五是四肢厥冷,随着肝功能进一步衰竭,肝气不足,气机循环更加不畅,邪热内郁,阳气不达四肢,会出现四肢逆冷的症状,即肢体远端温度低。

    此外,还可能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以及肝、肾、心脏等器官的衰竭。在这个阶段,乏力、全身不适、厌食、肌肉痛、关节骨骼痛等症状可能加重。

    该阶段的症状与传染病学所谓的毒血症状的严重情形比较相似,如出现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中毒性脑病、休克、呼吸衰竭、肝肾功能损害等。从中医的角度看这是肝功能进一步衰竭的结果。

    上述四个阶段的划分是一种理想情况,实际的病情演变与个体体质密切相关,个体肝阴充足者,会有相对明显的四阶段划分;而肝阴不足者,可能出现跨阶段的病情演变,比如直接进入风热感冒或风温发作阶段,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多阶段的症状,比如既有肝火上炎的头部症状,又有风热感冒的肺部症状,还有高热、肌肉痛、骨骼烦疼、身体沉重、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腰酸背疼等风温发作阶段的症状;平素肝肾阴虚的个体还可能直接进入风温极期阶段,除了有前三个阶段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动风症状、出血症状等。一般说来,个体体质差异对前期症状的影响更加明显,肝阴足者会有明显的前期阶段和前期症状。

    个体肝功能的差异对症状的明显度会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说来,肝功能强者各种症状会相对明显,比如发热的度数高;而肝功能弱者症状相对不明显,比如发热的度数不高等,有的甚至可能不发热。例如,感染鼠疫的人通常会发高热,但也有不发热的医案。

    病毒等风热邪气的烈度对症状的影响也较大,一般说来,激发的免疫反应越强烈,症状越明显,病情的演变也更快。病毒的烈性可以从肝火上炎的症状反应出来,如果感染后很快出现了严重咽喉肿痛,耳前耳后肿、颊肿、眼睛痛、淋巴结痛等肝火上炎的症状,说明病毒的烈度高,病情的演变会较快,病情会较重;如果肝火上炎的症状不明显,说明病毒的烈度不高,病情演的变会相对较慢。

    简要分析和说明如下:

       1、上述推演主要适用感染风热邪气的情形

    中医所谓的风热邪气,主要指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这些微观病原体的感染可引起肝脏的反应,使风木之脏肝火上升,产生风热的效果。

    引发肝胆之火的情况并不限于风热邪气,还有其他的可能,比如过度疲劳、精神抑郁、暴怒发火、过度饮酒,也有可能导致肝胆火旺。平时有肝肾阴虚体质的人,在过度熬夜的情况下也容易肝胆火旺。情绪、体质和过度疲劳因素引发的肝胆火旺,是相对容易控制的。比如,过度熬夜引起的肝火旺,在适当休息后可能就恢复正常了;因暴怒引发的肝火,在情绪平息后可能就消减了。而感染病毒等风热邪气引发的肝火,是相对不容易平息的,持续下去会导致病情的发展。

    当然,如果暴怒之后怒火不息,长期过度熬夜,或者医生误把风热感染当作伤寒而采取发汗治疗等,可能导致肝火持续亢盛,此时上述推演也是适用的。

       2、感染风热邪气后的病情发展取决两因素

    从中医角度看,肝胆功能的运行与肝气有关,肝气的升发充分,说明肝功能运行正常。正常情况,肝气的升发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肝阳,二是肝阴。可以把肝比作一个大锅,肝阴是锅里的水,肝阳是锅底的火,火烧锅里的水产生的蒸汽就是肝气,肝气是驱动肝功能正常运转的动力,也是驱动脾胃正常运转的动力。当肝气不足时,肝和脾胃系统的功能运转都会出现问题。由于肝还负责血液的净化,祛除血液中的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和各种毒素,故肝功能受损时,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各种毒素就不能有效清除,从而出现毒血症状;当脾胃功能运转不力时,就不能有效地吸收营养物质,血液中就会缺乏营养造成血浆的渗透压不足,血容量下降和新血生成不足,出现阴虚和湿气重的症状。

    当人体感染风热邪气后,肝系统抗击病原体和清洁血液的负荷增加,肝胆的运行负荷加重,产生的代谢热增加,从而导致肝火上升。锅底之火加大可能窜烧到上部的组织器官如头部、肺部,当锅里的水少时,生成水蒸气吸收的能量就少,向上窜烧的能量就大;当锅里几乎没水时,向上窜烧的能量会最大化,可能烧坏头部和肺部的组织器官,同时可能把锅烧坏。

    由此可见,人体感染风热邪气后病情发展的四个阶段,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的,即锅里之水量(肝阴)和锅底之火力(肝火)。

    在病情的第一阶段,锅里有水,锅底的火虽然加大,但“水蒸气”的生成量也加大了,肝的功能运转加强了,这是抗击病毒等感染的高抵抗力阶段。如果锅底火太大,向上窜烧的热量会造成头部组织器官的不适。人体的肝阴越是充足,高抵抗力的延续时间就越长,乃至有可能将侵入人体的病毒、细菌等彻底清除,此时人体会自愈。而如果肝阴不足,在大火之下“水蒸气”的产生量会迅速减少,抵抗力会很快衰减,此时入侵的病毒、细菌等不能被彻底清除,其在人体内繁殖扩散后会使病情向后续阶段发展。

    在病情的第二阶段,锅里的水量明显减少,而锅底的火力不减,“水蒸气”产量减少,这意味着肝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同时被“水蒸气”吸收的火力热量减少,肝火对头部、肺部等上部器官的炙烤强度增加,可能出现肺部和上呼吸道的症状,表现出风热感冒的特征。在此阶段,人体的抵抗力已经下降了一个台阶。

    在病情的第三阶段,锅里的水量已经严重不足,如锅底的火力不减,“水蒸气”的产生量也会大幅减少,肝功能运转和人体的抵抗力严重下滑,已不足以对侵入血液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进行有效的清除,同时脾胃的运转动力严重不足,新血的生成量显著下降,人体会出现肝肾阴虚和毒血症状,进入风温发作期。

    在病情的第四阶段,锅里的水基本烧干了,而锅底的火力不减,此时“水蒸气”的产生量降至极低值,肝功能的运转和人体的抵抗力也会降到极低值,由于锅里没有“水”吸收火的热量,对上部器官的炙烤强度也会达到最大化,锅本身也面临烧坏的风险。

    由于可见,人体感染风热邪气后的病情演变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肝胆火旺,二是肝阴不足。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就会停止向后续阶段发展。无论肝火上炎阶段、风热感冒阶段还是风温发作阶段,只要给予恰当的治疗和外部干预,比如增加锅里的水(肝阴),或减少锅底的火(肝火),就可能停止病情的后续演变。

    理解了上述原理,就容易理解病情演变与个体体质的关系,例如肝血不足或肝肾阴虚者就好比锅里原来水少,此种情况可能很快进入第三阶段,出现高烧、腰部酸痛、全身乏力、厌食、肌肉痛、关节骨骼痛等症状;肝血充足者就好比锅里水多,大火烧很久仍有不少水,此时可能仅仅出现第一阶段的症状而不向后续阶段发展;身体阳气不足的人,就好比锅底的火力不足,各种症状会相对较轻,病情的演变也会相对较慢。

      3、风温病四期辨证填补了中医理论的空白

    传统的中医理论,并没有建立肝火上炎、风热感冒和风温病之间的关联,对风温病没有像伤寒病、温热病那样建立起系统的辨证理论,这无形中掩盖了中医能够高效治疗传染病的事实。

    在古代,医学界对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无法识别导致肝火上炎、风热感冒和风温病的具体病毒和细菌;况且除了风热邪气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引起肝火上炎,比如过度疲劳、情绪焦虑、暴怒发火、过量饮酒、肠道毒素进入血液等。即便是风热感染,可供怀疑的病毒、细菌、真菌等微观病原体也不计其数,故要识别出某个风温病与肝火上炎、风热感冒是否源于同样的病原体感染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大量肝火上炎、风热感冒患者被治愈后,医家也通常不会意识到其制止了一场瘟疫的流行。

    而本文的推演表明,肝火上炎和风热感冒是风温病的前期阶段。也就是说,正常人人感染病毒、细菌等风热邪气后,会先出现肝火上炎和风热感冒的症状,如未得到恰当的治疗可能演变为风温病。所以,可将人体感染风热邪气后的病情演变规律称为风温病四期辨证理论,其中第一、二期即肝火上炎期和风热感冒期是风温病的前期阶段,该辨证理论弥补了中医理论的空白。

    风温病四期辨证理论可以为中医治疗传染病提供更精准的方向指引,其适用于所有传染病的治疗,对病毒、细菌等微观病原体感染的辨证治疗有普遍适用性。

      4、应重新认识中医高效治疗传染病的能力

    风温病四期辨证理论及其内在的机理,揭示了中医有高效治疗传染病的能力,这种能力数千年来抑制存在,只是被现代医学界所忽视了。事实证明,对于病毒感染造成的传染病,中医在疾病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高效的的治疗手段,中医的治疗对所有的病毒感染均可适用,且在前期阶段就可有效治愈。

      1)在各个阶段都有高效的治疗手段

    中医在风热感染的各个阶段,都有成熟的治疗方案。比如,在肝火上炎阶段,有普济消毒饮、板蓝根等方剂;在风热感冒阶段,有银翘散、夏桑菊、黛蛤散等方剂;在风温发作和风温极期阶段,有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乌梅白糖汤等,这些方剂的治疗效果是经过无数医案验证的。

    以黛蛤散为例,其治疗风热感冒往往可一剂而愈。《医学从众录》记载,青黛三钱,海蛤粉三钱,二味专治咳嗽吐痰,鼻面发红,属肝火犯肺者,一服即愈。前面的文章提到宋朝皇帝的一个宠妃,得了风热感冒,咳嗽痰喘,面目水肿如盘,晚上连觉都睡不着。御医百治不效,后用“蚌壳粉+青黛”(类似黛蛤散)一剂而愈。

    现代医学所谓的脑炎,从中医的角度看也是感染风热邪气引发的头部症状。全世界至少有一百多种病毒感染可引起脑炎,比如腺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艾滋病病毒、狂犬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肠道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东方马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亨德拉病毒、西尼罗病毒、裂谷热病毒等。现代医学认为,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脑实质性病变,是一类较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长期以来,脑活检及从脑脊液中分离病毒一直是确诊病毒性脑炎的金标准,但是脑活检是有风险的,可能导致活检部位感染、出血、水肿及局部形成癫痫病灶,而脑脊液病毒分离的阳性率也很低,故病毒性脑炎的病原诊断是多年困扰临床工作的难题。19989月至19994月间,马来西亚报告了265例发热脑炎患者,其中105例死亡,病死率高达40%,感染者均为养猪场或屠宰场工人。马来西亚卫生部门最初认为是乙型脑炎病毒所致,按照乙型脑炎防治措施在养猪场及周围房舍喷洒大量灭蚊剂,并对数万人接种乙型脑炎疫苗。但未能控制病情流行,疫情随之波及更多地方,多数患者为青壮年,且三分之一的患者曾接种乙型脑炎疫苗。直到19993月才分离到了病毒毒株,后确认为尼帕病毒,该病毒的宿主是一种果蝠,其携带的尼帕病毒感染了猪,再感染了人(【03】,P103~108)。从中医的角度看,无论是何种病毒引发的脑炎,都是肝火上炎的症状,均可用普济消毒饮治之。普济消毒饮是金元时期的大医家李东桓为了治疗大头瘟而创制的方子,其适用于肝火上炎的各种症状。实践证明,普济消毒饮治疗病毒感染引发的脑炎效果很好。

    后续的文章还将系统地阐述中医治疗传染病的方法,使读者进一步坚定中医能高效治疗传染病的信心。

       2)对所有的病毒感染均可有效治疗

    中医治疗风热感染的方法,本质上是为肝功能的正常运转创造条件,以发挥人体的自愈功能。前面的文章说过,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表明,无论何种病毒、细菌感染,利用人体的自愈机能都是可以治愈的,只是要为自愈机能的发挥创造条件,风热感染的病情演变规律也说明了这一点。

    事实证明,即便像鼠疫这样的烈性传染病,中医也能有效治愈。鼠疫可谓是迄今为止最为烈性的传染病,传染力强、发病急、毒性高,历史上曾经发生了三次世界性的大流行,造成了惨烈的死亡。鼠疫可引发败血症,严重的会有广泛的皮肤和内脏出血,病死率极高,死者皮肤呈黑色,故有“黑死病”之称。医学界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两种,其中腺鼠疫最常见,会发生淋巴结的肿胀和剧痛,如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颈淋巴结的肿痛,若不及时治疗淋巴结会很快化脓破溃,容易发展为败血症和肺鼠疫;肺鼠疫可以是原发性,也可以继发于腺鼠疫。原发肺鼠疫发病急,临床会出现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初期痰澄清,继而带泡沫或血,很快发展为血痰,表现呼吸困难、颜面及皮肤发绀(【03】)。

    根据本文的风温病四期辨证理论,不难判断腺鼠疫和肺鼠疫并非两类鼠疫,而是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鼠疫。腺鼠疫是肝火上炎阶段的鼠疫,肺鼠疫是病情加重阶段的鼠疫,体质正常的人一般先发作腺鼠疫,再向肺鼠疫发展,此被称为继发性的肺鼠疫;肝阴不足者可能直接进入第二阶段发作肺鼠疫,此被称为原发性的肺鼠疫。而无论是腺鼠疫还是肺鼠疫,中医都可以有效治愈。

    金元时期的大医家李东桓所遭遇的大头瘟,现在看来应是腺鼠疫而不是流行性腮腺炎,后者主要在儿童身上发生,本身并不难治,也不会有很高的死亡率。腺鼠疫在一些地方俗称“大头风”,其特征是颈部和耳后淋巴肿大,死亡率很高。草原是鼠疫的高发地带,李东桓时代蒙古军队已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把鼠疫带到中原地区是很正常的。李东桓为了治疗大头瘟,闭门苦思多日,创制了普济消毒饮,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1910-1920年间,我国东北地区肺鼠疫大流行,张锡纯曾医治一名肺鼠疫患者,患者神志时而清醒时而昏聩,谵语,四肢逆冷,心中发热,思食凉物,小便短赤,大便数日未行。张锡纯用白虎加人参汤的变方治之,以山药代粳米又加玄参,两剂即获痊愈(【9】)。

    从症状特征看,鼠疫堪称烈性传染病之首,这种传染病都能被中医征服,足见人体抗病毒机能之强大,也令人对中医抗病毒有充分的信心。可以肯定地说,只要烈度不超越鼠疫的病毒感染,中医均有把握应对。普济消毒饮是中医解毒面最广的方剂设计,堪称中医的广谱抗病毒方剂,其用途不限于“大头瘟”的治疗,只要是风热感染导致肝火上炎,或者有舌红苔黄、脉数,头面红肿热痛症状的都可以用普济消毒饮治之。

       3)大量传染病在前期阶段就被治愈

    我国历史上疫病流行的频度是很高的。资料显示,三国两晋期间疫病流行35次,平均每5.8年就有一次疫病;南北朝期间出现疫病24次,隋唐五代期间共发生疫病30多次,两宋期间发生疫病51次,元朝有大疫30多次;明朝发生疫病180多次,平均每2.34年就有一年疫病流行,每年发生1.54次疫病;清朝267年间发生过疫病的年份就有134年(【10】,P1-3)。这些都是有史料记载的大疫病,至于那些未记载的、流行规模较小的疫病更是不计其数。在我国古代的流行疫病中,不乏鼠疫、真性霍乱、斑疹伤寒等烈性疫病。比如,鼠疫在我国历史上的发作频率甚高,明清时代就发生过多次疫情,但基本控制在区域范围内,未造成全国性的大流行,这与历史上鼠疫曾经数次发生世界大流行形成鲜明对比。

    在频繁的疫病流行中,中华民族依然能够发展壮大,这与传统中医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中医研究者或许会注意到,在我国风温病极期发作的医案是很少的,而肝火上炎和风热感冒的医案是大量和常见的,这不是病毒对中国人仁慈,而是大量的病毒感染在肝火上炎阶段和风热感冒阶段就被治愈了。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地方性和局域性的疫情,却很少大规模、大区域的疫情,原因或在于此,

      5、风温病四期辨证理论对现代医学的意义

      1)彻底颠覆现代医学抗病毒治疗模式

    由于抗生素的发明,现代医学对于细菌感染有比较高效的治疗手段,而对于病毒性感染的治疗,却充满了无力感。

    现代医学界可用的抗病毒药物,几乎无一例外存在着昂贵、低效和严重的副作用。时至今日,西医并不存在真正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临床上最主要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又被称为病毒唑),被国内医疗界广泛应用于流感治疗,事实上利巴韦林从未进行过流感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并不适合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在其他国家很少用利巴韦林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由于其副作用巨大,一般只有在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免疫力缺陷的重症流感患者中考虑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对利巴韦林的使用均有非常严格的限制。

    利巴韦林的抗病毒原理,据说是进入病毒感染细胞后的磷酸化产物可以成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从而抑制病毒DNARNA的复制。这种抗病毒思路可谓头脑清奇,就好比说当两军对垒时,一方的克敌方案居然是派人员参加敌方军队,与敌方士兵竞争弹药装备一样。这种抗病毒思路,其效果是可疑的,而风险是可忧的。有试验表明,利巴韦林治疗流感的效果不佳或疗效不明确,且会产生大量的安全性问题,如溶血性贫血和致畸、致癌风险。网上称罗氏等利巴韦林主要生产厂家已陆续提交了停止生产利巴韦林的申请书。

    由于缺乏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现代医学对于病毒性感染的针对性治疗,皆以确诊感染的病毒为前提,在对病毒的结构有充分了解之后再进行疫苗的研发,整个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说来,疫苗从研发到使用要经历研发阶段、注册阶段、生产阶段、流通阶段、使用阶段,每个阶段都不简单,整个过程通常需要5~10年。以研发阶段为例,从拿到病毒到完成疫苗研发,一般要经历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Ι期临床研究、Π期临床研究、Ш期临床研究,每个子阶段都有大量的工作和很高的失败风险。例如,临床前研究要完成产物提纯研究、药物分析研究、药效学、药动学、药剂学和毒理学研究,还要完成药物合成工艺、提取方法、制备工艺、检验方法、质量稳定性等研究和试验,生物制品还要完成生物学特征、遗传稳定性及免疫学研究等。即便排出万难成功地研制出了针对某种病毒感染的疫苗,也面临着由于病毒变异而减效失效的风险和问题。

    席卷全球达数年之久的新冠疫情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范围内找不到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所谓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也均不可用,而投入巨资研发的疫苗经过大范围接种和多次接种后,效果却令人失望。

    现代医学对抗病毒感染的方式,就好比通过发射子弹来击落对方的子弹,看起来技术含量很高,实际上极度的低效和不可靠,宜予摒弃。

    中医抗病毒的思路,把重点放在肝功能的恢复和维护上,为人体发挥自愈机能创造条件,实践证明极为高效。不难判断,中医的抗病毒模式和方法是真正科学的,在风温病四期辨证的加持下,推广中医治疗模式将是大势所趋,现代医学目前的抗病毒模式将彻底颠覆。

        2)消除对超级细菌、超级病毒的恐惧

    深入解读中医的抗病毒原理和实践效果,充分证明了病毒不足惧。有记录的数千年以来,人类历史上未曾出现烈度超越鼠疫的超级病毒。须知普济消毒饮还不是最强版的抗病毒方剂设计,这个方剂里还没有用到大黄、牛黄,即便出现烈度超越鼠疫的超级病毒,中医仍有从容应对的空间。

    当今世界的公共卫生水平远非古代可比,在此条件下出现超越鼠疫病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即便出现了比鼠疫更烈性的病毒,中医也可以设计加强版的普济消毒饮应对。有了中医,超级病毒和超级细菌不足惧。

      6、风温病四期辨证尚需更多现代医学证据

    本文的风温病四期辨证理论是根据人体的运行机理推演出来的,尚需进一步的验证和佐证。目前,医学界对于传染病的症状描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对前期症状的描述;将各期的症状混杂在一起,未作区分;描述的多是对第三期、第四期的症状等,这与缺乏理论指导有关,也与客观因素有关。

    前面说过,个体体质因素对症状表现和病情演变有重大影响,对前期症状的影响尤为明显,当一场传染病袭来,大量患者涌向医院时,现代医院关注、记录和统计的多是患者的共性症状,而那些个体差异很大的前期症状往往被过滤掉了。故查阅对传染病症状描述的官方资料和研究资料,往往发现缺乏前期症状的描述。以新冠疫情为例,从官方资料中几乎找不到前期症状的描述,而根据本人的亲身体验和民间中医诊所的描述,新冠感染者发热前多会有颈部淋巴结痛、眼睛胀痛、牙痛、腮帮子痛、太阳穴跳痛等前期症状,此时如能及时地服用板蓝根、夏桑菊等清肝火的药物,就有可能把疾病控制住,抑制病情的后续发展。现代医学重视证据,为了验证风温病四期辨证理论,建议开展专门的医学调查。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01】《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刘渡舟著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月第1版,201112月第1版第8次印刷;

【02】《伤寒论》,[]张仲景著,[]王叔和整理,钱超尘、郝万山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月第1版第10次印刷;

【03】《感染病学》,李兰娟、李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月第1版,20148月第2版;

【04】《传染病学》,李兰娟、任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5月第1版,20229月第9版第9次印刷;

【05】《传染病学》,黄象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77月第2版,20224月第6次印刷;

【06】《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南月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0月第2版,20197月第5次印刷;

【07】《温病条辨》,[]吴鞠通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1月第1版第2次印刷;

【08】《吴鞠通医术合编》,严冰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09】《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月第1,20166曰第22次印刷;

【10】《中国抗疫简史》,张剑光 著,新华出版社,2020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