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田昊明一针见血指出中医衰弱的根源

 xcaq 2020-03-01
中国十大语文名师昊明 2020-03-01 07:48:05
作家田昊明一针见血指出中医衰弱的根源

中医是世界上历经二千年考验而不衰的治病技术,有它强大的生命力,但中医被冷落,被边缘化,越来越没落的根源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在于中医治好病很难。

作家田昊明一针见血指出中医衰弱的根源

换句话说也就是治愈率有效率太低,有人认为不到5%,在古代被称为下下医。很多人不能从中受益,久而久之就不相信中医了。

中医治好病基本的有两条:

一是看对症,这很难。比如胃病的病机有上百种,分类至少也有十几种,再者几乎所有的病都在胃上有表现,它是人健康的晴雨表,此时专门治胃是治不好的,比如一生气就胃疼,是肝气犯胃,主要舒肝,治一辈子胃估计也治不好。又如一个大夫给一病人很有信心开了处方后,病人出门时“嘿”了一声。此时大度的大夫会原谅病人心情不好,小心眼的人觉得病人对自己的诊病不满而不高兴,而这个大夫却有重要发现。他叫病人回来说:“对不起,我看错了,方子重开,你这一嘿,我发现你病在肝。”开了一周的柴胡舒肝汤,三十年的冒病一周治愈。试问有谁会从“嘿”这一细节入手诊病?有哪位大夫开了方子后向病人说“对不起”的?又有哪位会重开方子来打脸的?

作家田昊明一针见血指出中医衰弱的根源

二是用对药,这也很难。

中医常用的方剂至少有5O0种,只有很少的处方适合你,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方剂适合自己,有两个就应删掉一个,不然要有1000个处方,中医更难学了。要从这么多处方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太难了。

即便找到了这个方剂也末必有效,甚至越治越重。一个病人上热下寒,胃胀满,这是半夏泻心汤症,一中医大学刚毕业的博十开了这个方子,病人服后胃胀满不轻反而加重了,百思不得其解,去问老师,老师原方没动,只将干姜由10克改为15克,一周后病人胀满就消失了,为何?方中重点把握黄芩、黄连和干姜的量:病人胃中有热,黄芩、黄连的量要稍大,把药汤调成凉的;胃出有寒,重中干姜,把药汤调成温的或热的;胃出寒热不明显,药汤要调成不热不冷。注意半夏也是温药。

我曾言:秀才学医,笼中抓鸡。是说中医好学其实也不易,鸡乱跑,一群鸡模样差不多,一把抓住你想抓的鸡也难,有时也会鸡飞蛋打的。

学医虽说好学,看几本就可以了开方了,但学好太难,如同教语文课,拿起课本就能上讲台,首先让男生读课文几段,女生读课文几段,若不到下课时间,齐读一遍,若还不到下课时间,齐读一遍,读得书声琅琅,热火朝天,若还不下课,讨论问题,读课文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开始说闲话一直说到下课,但考试也不会差,因为其它班的老师在堂上讲,学生睡倒一片。咱们在郸城一高上语文时,没睡的有几个?听课的有几个?听课有收获的有几个?

作家田昊明一针见血指出中医衰弱的根源

所以医好学,学好难。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需要较强的思辨能力,灵活的运用能力,细微的审察能力,大胆的变通创新能力,更需要高尚的医德。脑子总是装着钱治不好病的,啥贵开啥,疗效不考虑。开方子估计不到三四百元,人参一加就够了,其实现在的假人参——有效成份人参皂苷有的已提取,真的野生的没见过,见过也不认识,其实还不如普通的党参!

中医乃国学,拯救何其难!难也得拯救啊!因为它能治病,治好病!中医没落的根源在于人才,中医兴起靠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其中。

呼吁国家办一所中医清华大学,办更多更好的985中医药大学,更多的才子佳人努力学好纯中医、真中医,造福黎民百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