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花菜割苗有讲究,割不好能减产50%—80%,如何割?

 努力就好1 2020-08-22

黄花菜是金针菜的一种,属于百合科折叶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花蕾干制品供大家食用。黄花菜适应很强,除盐碱地,水洼地等都可以栽培,而且种植1年,可以连续收获15年以上,一般的栽培水平下,亩产干花可达85–100公斤,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同时还能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有观为花,食为菜的美誉。

黄花菜割苗有讲究,割不好能减产50%—80%,如何割?


黄花菜株高一般为30–90厘米,叶片基生而狭长,成对着生于短缩茎节上,每一个假茎及其叶丛成为一片,实际上是根状茎上的一个分蘖,花薹就从叶丛中抽出。黄花菜每年的2月底3月初进入萌芽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抽薹期,于6月下旬至8月初开花,进入开花采收期,一般历时30–40天左右。自此以后,黄花菜就进入了中休期,也就进入了黄花菜的秋季管理时期,就会对黄花菜进行割苗。

黄花菜的割苗很有讲究的,割去什么样的叶片,割几次,如何割,都要弄清楚,否则会严重影响黄花菜来年的产量和质量。

一,割去花莛和老叶

秋季黄花菜进入第二次排芽,展叶,第二次的排芽和展叶与来年的产量密切相关,做好秋季管理,主要是为次年的丰产奠定基础。黄花菜采收结束后,就进入了中休期,中休期大约15–20天的时间。在中休期内及时把老叶和枯薹割掉。

割叶,就是指黄花菜春苗经过抽莛,开花,于采收完毕后,把残留的枯莛,老叶全部割除,促其早发冬苗。方法是:

黄花菜采收结束后,立即将其从地面以上3–6厘米处割除。留茬过短,损伤隐芽。留茬过长,会过多地消耗植株的养分。

有人认为过早割叶是促进冬苗早发,多分蘖的重要措施,在我国南方地区,对采后割叶和花莛非常重视。但在有的地方,如我们山东地区,大家都没有割叶的习惯,都是让其自然枯死。而安徽等地,也是要到霜降,当黄花菜的植株全部枯死以后,再把花莛拔除,然后用铁铲从地表铲除枯死的叶丛。

黄花菜割苗有讲究,割不好能减产50%—80%,如何割?

黄花菜割叶后,虽然是能够促进新芽的萌发,但是在北方地区,夏季一般雨水少,叶部病害并不是很严重,黄花菜采收完毕后,叶丛生长的仍然很旺盛,大多是不进行割叶。有一些事实证明,黄花菜割叶对黄花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等都有害,割叶越早,不良影响越大。所以说,黄花菜采收前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叶片,防止提前老化枯黄。

如果你非要割叶不可,那就在割叶后及时进行深耕松土,在植株的两侧追施有机肥,促进秋苗发棵分蘖。

二,不宜割秋苗

黄花菜一年抽发春苗和秋苗两次苗叶。秋苗是在黄花菜采收完毕后的秋天开始发生,到冬季霜降后停止生长,苗叶枯亡。一些菜农认为,秋苗既不抽薹,又不结蕾,不用好好管,有的人就一次或者是多次割收秋苗作为猪饲料。也有的人就放任牲畜践踏,不再施肥,不防治病虫害。殊不知,这样一来,黄花菜蔸部不仅不能积聚养分促进分蘖萌芽,而且把原有的养分消耗殆尽,不利于苗蔸抗寒越冬,严重影响来年黄花菜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多年的试验,在施肥,浇水,用药等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100蔸5年生黄花菜进行不割秋苗与连续割除3次秋苗(割苗后7–10天长出的嫩苗又割掉)的对比试验,不割的最长叶增长11.2厘米,叶宽0.26厘米,每株叶数多2.1片,10株分蘖多2.4株,抽薹率增加18.7%,鲜蕾产量增加30.1公斤。

试验同时还表明,头年割苗次数越多,次年黄花菜的产量减产越大,一般会减产50%—80%。你说黄花菜割秋苗有多多不宜吧。所以,在此强烈呼吁大家,黄花菜秋苗千万不要割掉,一定要注意保护好。

既然黄花菜秋苗如此重要,我们如何来做好管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黄花菜割苗有讲究,割不好能减产50%—80%,如何割?

三,黄花菜秋季和冬季的重点管理工作

1,秋季翻土作用大

黄花菜采摘的时间长,由于采摘践踏,往往会使土壤板结,通气性变差,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因此,秋季进行深耕翻土非常重要,要做到"早,深,空,干,大"。

(1),早

所谓早,就是要提前深耕,最好是在花蕾采收结束后,及时进行翻耕行间土壤,在秋苗发生前结秋挖土工作。因所栽培的黄花菜品种的不同,深翻土的时间上也各异,大多是在8月上旬至10月中旬间。

早耕土的好处是,能使被繁过的土壤得到较长时间的暴晒,提高烤土灭草的作用。另一方面,早挖翻土有利于当年秋苗早发和健壮生长,为第二年苗薹多,苗薹粗壮积累充足的营养。

(2),深

所谓深,就是挖土要深,深挖是黄花菜地挖土质量的主要要求。一般青壮龄黄花菜普遍深挖30厘米以上。新扩种的黄花菜则于行间深挖,近蔸处浅挖,以利于加深土壤风化程度,诱导根系下扎,既排水又保水,增强耐旱能力。

(3),空

所谓空,就是要把黄花菜株丛间的土壤挖空,翻挖时不要留土盘子,使经过充分风化后的土壤,借助雨力逐渐附于株丛周围,起到易旧换新的作用,增强团粒结构,利于新根的发育。

黄花菜植株生长到一定年限后,部分根蔸就会衰老,表皮皱缩,变为黑褐色,还会发生纺锤根。如果任其残留在植株上,会影响新根的生长,在深挖翻土时,可将这部分根切断,而这个时候的气温比较适宜,雨水充足,正是黄花菜新根发生的高峰期,切断老根会促发更多新根,有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

(4),干

所谓干,就是宜在晴天土壤干燥时进行翻土,土壤干燥时深翻挖土,通气透水,能够减少来年苗期病害的发生。如果在雨天或者是土壤湿度太大的时候进行深翻土地,土壤会被再次踏实,不但达不到秋季翻土的好处,反而会使得土壤更加板结,更不利于黄花菜植株的生长。

黄花菜割苗有讲究,割不好能减产50%—80%,如何割?

(5),大

所谓大,就是指挖的土块要大,挖出来的大土块要翻个个,使表土面朝下,底土面向上,大的土块间互相驾空,形成一定的空间,有利于土壤充分风化,增强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冬季施肥加培土

黄花菜到10月下旬也就是立冬前后,植株进入休眠期,叶片自然枯死。这一时期主要是做好清园,覆土和培肥。枯枝败叶必须全部清除焚烧,以减少越冬菌虫源。

黄花菜的根群是从短缩茎的茎节上发出的,具有自下向上,一年一层,逐年上移发根部位的特性。黄花菜进入盛产期后,根系发达,如不进行培土护根,新形成的根群就会外露于土表,不但会大大减弱吸肥,耐旱能力,而且还会影响地上部植株的发育,使产量显著下降。培土,既可以使根群不致外露,又可加厚土层,培肥地力,防寒耐旱。

实践证明,冬季培土的黄花菜植株叶片肥大,花莛高而粗壮,花蕾萌发力强,采摘期也长,一般可增产20%上。培土时应先把凋萎的秋苗齐土割掉,并在地面封冻前进行完毕。培土的厚度要求6–7厘米,确保根系不露土,不受冻。

黄花菜要进行冬季培肥,以有机肥为主,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确定基肥用量,保证养分平衡供应。

在此特别提醒大家,最近几年来,黄花菜在生产上出现了落蕾增多,病害加重,产量大减等情况。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严重缺钾。在土壤缺钾的情况下,黄花菜追施钾肥,可提高植株的抗性,增加花蕾数,提高成蕾率,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是一项有效的增产增收举措。

黄花菜割苗有讲究,割不好能减产50%—80%,如何割?

总之,为了使黄花菜秋苗早生快发,保持地上部与地下部平衡发展,达到苗叶,根系两旺,应及早收割老苗,搞好深耕挖土。8月下旬收获黄花菜完毕后,9月上旬应及时割除老苗,消除病虫害。同时,让秋苗早生快发,迅速达到一定的绿叶面积进行光合作用,累积营养物质输送到根部保存。在割老叶的同时,全面覆盖一遍土壤,取土培蔸,以保证黄花菜能够度过寒冷的冬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