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刻百科】后道工序 Back end of line(BEOL)

 Long_龙1993 2020-03-02

集成电路是依靠所谓的平面工艺一层一层制备起来的。对于逻辑器件,简单地说,首先是在 Si衬底上划分制备晶体管的区域(activearea),然后是离子注入实现N型和P型区域,其次是做栅极,随后又是离子注入,完成每一个晶体管的源极(source)和漏极(drain)[3]这部分工艺流程是为了在 Si 衬底上实现N型和P型场效应晶体管,又被称为前道(front end of lineFEOL)工艺。与之相对应的是后道(backend of lineBEOL)工艺,后道实际上就是建立若干层的导电金属线,不同层金属线之间由柱状金属相连。目前大多选用 Cu 作为导电金属,因此后道又被称为 Cu 互联(interconnect)。这些铜线负责把衬底上的晶体管按设计的要求连接起来,实现特定的功能。图1是一个逻辑器件的剖面示意图。新的集成技术在晶圆衬底上也添加了很多新型功能材料,例如:后道(BEOL)的低介电常数(εr <2.4)绝缘材料,它是多孔的能有效降低后道金属线之间的电容[1]。由于对Low-K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仅仅进行单工程开发评估是不够的。为了达到总体最优化,还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以解决多步骤的问题[2]

1 一个逻辑器件的剖面示意图

参考文献:

[1]韦亚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先进光刻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63-3424-424

[2] LI-Hung Chen,后道工艺整合,半导体技术(中文期刊),200378-78

[3] Dong L, Chen W, Su X, et al. Improving the topography performance of ion implantation resist[C]// SPIE Advanced Lithography. 2017:101471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