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对我们生命有何影响

 秦皮 2020-03-02

《五常政大论》提出过: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后天八卦方位中,乾居西北,巽居东南。背靠西北,面朝东南 ,则左为北,右为西,北方对应的季节为冬,故左(北)寒,而西方对应的季节为秋,故右(西)凉。同样的道理,从东南方向来看,则右边为南,左边为东。南方应夏,所以右(南)热;东方应春,所以左(东)温。所以在讲完气之平、太过、不及之年,《五常政大论》就提出了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

这里是从方位上来论述阴阳按照四时之气进行分布。

那么除此之外,对阴阳分布造成影响的还有地之高下,疆域之大小。所以阴阳之气右不齐,而寒热温凉除了受四季影响之外,还要受到地形的制约。

阳降而阴生,则阴阳相交。所以阳之精自上而降下,东南方的地势处于下,所以东方温而南方热。同样的道理,西北方地势高,西方凉而北方寒,皆为阴之精自下而上。

所以按照地之高下来区分气之温凉,是内经的一种方法。地势高则气寒,地势低则气热。所以适应寒凉地区生活的人则腠理闭密,所以气大多无法外散,以至于内生胀气。而生活在温热之地的人,腠理大多处于开的状态,所以阳邪容易侵袭,而生疮疡。

胀气在里,下之则愈。疮疡在表,用汗法发散。寒热之气不同,造成了胀或者是疮疡等病症,都是因为气候环境不同,腠理开合各有所异。寒热之气甚,则病甚。寒热之气微,则病微。

所以高原之地多雪,比如西藏青海。平川之处多雨,如平原丘陵地区。高山多寒,而平原丘陵多热。

从中国南北东西的角度来进行划分,南热北寒,中间之处则半热半寒;西凉东温,中间之处则半凉半温。

以此划分,则将不同地域划分为九块,然而不同地区之燥湿之气各有不同。地高则燥,地下则湿。

帝曰∶其于寿夭何如?

所以,地之气不同,则人的寿命长短也是有影响的。北纬33度线就很有讲究,原因也不外乎此。天地造化如此,非人力所能改变。

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阴精所奉之地,阳气坚固,所以人多长寿。阳精所降之地,阳气易泄,所以人多寿夭。

其病者,治之奈何?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

西北地区气寒,寒则气固于表,而气不得散,则热郁于内。所以治疗上应该散其外寒而清内热。东南地区气热,所以气容易泄于外,而内生寒,所以应该收其外泄之气,而温其中寒。虽然病症相同,但是在治疗方法上是有所不同的。

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所以不同的气候环境,造成了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西北地区之气多寒凉,所以人多食热,以至于内火盛,所以在治疗方法上应该以寒凉之法治之,同时用汤液泡澡散其外寒。东南气温气热,所以人们大多喜欢吃一些清凉之品,所以内多生寒,所以治疗上多以温热,同时强于内守,使阳气不泄,固守其中。

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盛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一州之地,寿夭各有不同,都是因为地势使然。地势高,则阴气升而治之,所以高处多寒凉。而阴性迟缓,物之枯荣皆后天而至。后天而至者,发育的晚,所以物之荣迟,而枯亦迟,所以多寿。同样的道理, 地势地下之处,阳气降而治之,所以低处多温热。阳性速,所以物之成败皆先天而至。先天之成速,则败亦速,所以多夭。

孙思邈曾经说,看小孩一般观其三岁以上,十岁以下,就能够知道这个人是寿还是夭。一般小孩儿时聪明颖悟者多夭,而一般人,或者是比较迟钝的孩子,需要老师精心栽培,费心雕琢的,这样的人大多长寿。所以大器晚成,绝不是一句虚语。而英年早逝,则往往令人神伤。

帝曰∶其有寿夭乎?

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

人之寿夭,其根本在于阴阳。地之高下,决定了气之阴阳的分布。无论是千万里之遥,还是数十里之异,大小之异各有不同。

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天道者,五运六气之变化。地理者,地理高下之宜。如果不懂阴阳盛衰会随着五运六气以及地理高下的变化,就无法明晰事之本末,不知气之先后,不能明晓寿夭生化之期,就无法有精准的判断。所以,通过人之形体以查其外,通过阴阳之气以知其内,此治病之道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