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地气

 庆哥哥呀 2023-02-05 发布于内蒙古
气在天地间的运行规律是对万物造成影响的根本因素,而气的运行规律又可分为长期与短期。通常周期在一年之内的属于短期,比如四季、五季、六季。一年以上的属于长期,比如六十年、一百二十年。除此之外还有超长周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漫长的地质年代,而这种超长周期塑造出了整个地球地势上的高低起伏变化。
由于整个地球地域过于广大,而各局部地域的地势又自成特点,见图(一),所以《素问》就以中华地区来举例说明,地势对气候及人的具体影响。其他地域虽有不同,但道理上是一样的。

图片

图(一)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无心注:“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是指站立的方向。站在中原地区,背朝西北,面朝东南,左边为正北和正东,右边为正西和正南,见图(二)。所以黄帝问岐伯:为什么在中华地区,北寒东温南热西凉?

图片

图(二)

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
无心注:《释名》:阴,荫也,气在内奥荫也;阳,扬也,气在外发扬也。阴气的特点是静与收藏,阳气的特点是动与扬散。地势高的地方土层厚,积聚在内之气偏多,所以阴气多于阳气;地势低的地方土层薄,积聚在内之气偏少,所以阳气多于阴气。
所以岐伯回答说:因为随着地势高低的变化,阴阳之气的盛衰也会发生变化。在中华地区,东方和南方地势低,阳气盛于阴气,相同的地势伴随着方位的变化,而呈现出南方热、东方温。西方和北方地势高,阴气盛于阳气,相同的地势伴随着方位的变化,而呈现出北方寒、西方凉。所以地势决定了阴阳之气的盛衰,进而表现出了寒热温凉。地势高的区域气寒,比如高原地区,地势低的区域气热,比如江南地区。
 
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无心注:寒凉之地,腠理开少而闭多,阴气易凝滞,容易引起腹胀,使用下法可治之;温热之地,腠理开多而闭少,易感邪气,容易生疮,以汗法驱邪可治之。这是由地势高低对人所产生影响的一般规律。
帝曰:其于寿夭何如?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无心注:地势高的地方阴气偏多,人身偏于固守,邪气伤人少,所以相对来说寿命长一些;地势低的地方阳气偏多,人身偏于发泄,真气耗散多,所以相对来说寿命短一些。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夺,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无心注:所以不同的地域要按不同的方法施治。在西方和北方,人皮肤闭,腠理密,并且喜食热,适合散而寒之;而东方和南方,人皮肤疏,腠理开,并且喜食冷,适合收而温之。所以说西方北方寒凉地域,人喜用热,应当治之以寒凉及行水以渍之;东方南方温热地域,人喜用寒,应当治之以温热。都应当内守强固,必同其四气以治之。东方南方有热病者,可以借助西方北方寒凉的方法治疗,是反其正法以施治,反之亦然。
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无心注:小到一州之地,其气对生化寿夭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同样也是由地势高低所引起的。地势高的地方阴气多,地势低的地方阳气多。这里的“先天”、“后天”是指先于天时、后于天时,这是地气对生化影响的一般规律。白居易有一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很好地描述了这种规律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现象。
帝曰:其有寿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
无心注:一州之内的地势高低对人的平均寿命也有着同样的影响,但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其所辖面积的大小,面积越大差异越大,面积越小则差异越小。
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无心注:所以医者治病,必须做到上明天道,下明地理,阴阳之气的更胜及先后,知道了人之寿夭生化之期,就可以知人之形气,进而施行相应的治疗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