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岭隧道胡麻岭隧道是兰渝铁路工程自兰州东向重庆方向的第一条长大隧道,位于兰州榆中县与定西市渭源县交界处,隧道从榆中县龙泉乡的武家庄村开始,经过胡麻岭主峰胡麻岭粱所在的黑山乡,到渭源县秦祁乡白土坡村。隧道全长13.61公里,穿越一座水库和一条河流,有3.25公里穿越第三系饱和富水粉细砂地层,形成众多大小不等的水囊,受施工扰动的影响,围岩液化十分严重,突水涌砂等安全隐患突显,施工进度深受影响,该项目剩余的3.5公里被列为“中国罕见、世界难题”、全路“头号重难点工程”。2009年3月开工以来的前3年隧道掘进顺利,每个月掘进近百米。2011年8月开始解决“豆腐土层”,平均一个月只能进步四五米,到2017年6月19日上午10时30分,隧道正式贯通。胡麻岭隧道的贯通,为今年兰渝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在富水粉细砂地层条件下的长大隧道铁路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1]。 建设历程 2012年3月,山东一家检测公司对胡麻岭隧道1、2、5号斜井正洞共计5844成洞米[2]进行质量检测。此次检测分雷达扫描和钻芯取样。雷达扫描主要对正洞二衬混凝土厚度、有无空洞及钢筋间距等进行检测。钻芯取样即对二衬强度进行测试,正洞二衬强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至此,胡麻岭隧道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14年3月29日,随着一股清泉喷涌而出,宁夏军区某给水团援建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第一口降水井成功构筑。工程历时25天,终于成功打出一眼深180米的降水井,可见胡麻岭隧道建设的艰难。 2017年6月19日,胡麻岭隧道全隧贯通,届时,兰渝铁路已全线贯通。[4] 建筑设计 日常维修凌晨两点钟,渭源迎来了一天最冷的时间,室外温度已经降到零下16摄氏度,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陇南工务段渭源桥路工区的14名桥隧工们,在90后工长石小刚的带领下,准备驱车前往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为这个被称为“豆腐脑”中打通的隧道把脉问诊。 被称为世界难题的胡麻岭隧道坐落在甘肃省境内榆中县与定西市,是兰渝铁路的头号重难点工程。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后,每天有超过一百余趟列车来回穿梭在胡麻岭隧道中,列车驶过全长13.611千米的胡麻岭隧道仅仅需要“八分钟”时间,保证隧道设备正常运转的重担就落在渭源桥路工区职工们的肩上,他们也成为保障列车安全驶过胡麻岭隧道的“八分钟”最坚强的守护者。 胡麻岭隧道穿越黄土高原,地处湿陷性黄土地质地段,洞身部分为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受制于特殊的地质状况影响,胡麻岭隧道一直是渭源桥路工区职工们的重点照顾对象,为了及时掌握隧道内的设备变化情况,确保设备状况稳定,每周对胡麻岭隧道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成了职工们日常工作的必修课,每周超过一半的作业时间是在胡麻岭隧道中度过,隧道内哪里有结冰、哪里有渗漏水,他们都了如指掌。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职工们乘坐的黄色工程车停靠在胡麻岭隧道的8号斜井口,他们需要穿过全长340米的通道,直接进入当日的施工地点。进入春运,随着气温的不断降低,“除冰”和“治水”成为职工们迫在眉睫的工作,由于隧道中的渗漏水点较多,加之胡麻岭隧道长度大,工作量随之加大。职工们往往是兵分两路,一路负责整治隧道内的渗水点,另一路负责清除未整治渗漏水的结冰。 参考资料 |
|
来自: sammiwang66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