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地理选择题专项训练:地理原理规律应用型

 沐沐阅览室 2020-03-03


水闸是用来控制、调节河流流量和水位的,不同水闸承担的功能不同,通过对闸门的开关可发挥拦洪、泄洪、排涝、供水等不同作用,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的河流水系分布图”及“区域内不同功能的水闸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河道迂回曲折,其形成原因是(  )

A.河流落差大,侧蚀作用强

B.平坦开阔地区长期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C.地表崎岖,地形对河流流向限制

D.低洼地区长期右岸侵蚀、左岸淤积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本区为长江中游地区,流经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故A、C错误。图中河道弯曲,在曲流发育处,受惯性影响,河岸的侵蚀与堆积主要考虑河岸的凹凸状况——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B正确。

答案 B

2.形成A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局部断裂下陷B.河流的侵蚀改道

C.风力侵蚀作用D.河流的堆积分隔

解析 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A湖附近河道弯曲,因此应为河流侵蚀改道后留下的,故B正确。

答案 B

3.图中水闸的作用与利用方法是(  )

A.关闭甲水闸可大大减轻河流的洪水压力

B.开启乙水闸引水前,先开启拦河闸效果较佳

C.开启丙水闸排涝前,先关闭拦河闸效果较佳

D.河流洪水压力大时,宜开启丙水闸排涝

解析 开启乙、丙水闸前,先关闭拦河闸,利于抬高拦河闸上游水位,江水易进入引水渠。利于降低拦河闸下游水位,使渍水区水易排出。故C正确,B错误。甲水闸主要功能是分洪、滞洪,河流洪水压力大时,宜开启甲水闸分洪,从而减轻河流的洪水压力;开启丙水闸会导致渍水区的水大量流入河道,加剧洪涝灾害,因此应关闭,故A、D说法错误。

答案 C

冰川和积雪是构成山区固态水库的主体,对区域水资源稳定性具有调节功能,但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阿克苏河发源于天山冰雪覆盖区,冰雪融水在其径流量中占有重要比例。下图示意2003 -2015年天山山区水储量的季节变化,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季节。读图完成4~6题。

 

4天山山区春季水储量为(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审图文信息:该图示意天山山区水储量的季节变化,图中①②③④为不同季节。山区固态水体积累和消融的季节差异导致了水储量变化的季节差异。天山山区整个冬半年固态水资源一直处于积累过程,到春季达到最大值,因此春季水储量表现为正距平。故B正确。

答案 B

5.2003-2015年,天山山区水储量(  )

A.呈波动减少趋势B.呈波动增加趋势

C.波动但相对稳定D.变化趋势不明显

解析 由图中四条曲线的变化,可直接判断:2003-2015年,天山山区水储量呈波动减少趋势。故A正确。

答案 A

6.天山山区水储量的变化,导致阿克苏河出山口的径流量(  )

A.持续缓慢减小B.先增大后减小

C.持续缓慢增大D.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阿克苏河的径流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故随着冰雪消融量的增多,阿克苏河出山口的径流量先增大;再随着固态水储量(冰雪)的减少,补给来源减少,出山口的径流量后减小。故B正确。

答案 B

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 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  )

A.固定根系B.保水保肥

C.保热保气D.团粒结构

8.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  )

A.①B.②

C.③D.④

9.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  )

A.稳定沙丘B.减弱蒸发

C.提供有机质D.滋生微生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造,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整合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第7题,由材料可知,“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说明在掺入植物纤维和水以前,沙土中是不存在这些物质的,说明沙地缺少保水保肥的功能,故选B。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②位于黄河附近,有灌溉水源可以利用,推广该技术可以发展农业生产,且可以防止沙漠向东蔓延,故选B。第9题,在山区、沙漠地区,植物根系可以保持水土,避免及减少土壤表面层的沙化及流失,植物根系首要作用为稳定沙丘,A正确。减弱蒸发的作用是由地上部分实现的,B错误。提供有机质是植物的枯枝落叶的功能,C错误。滋生微生物不是其首要作用,D错误。故选A。

答案 7.B 8.B 9.A

1929年,纽约市政府将原本穿越曼哈顿西区105条街道的地面铁轨改造为高架铁路,火车在楼房间穿行,完成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运输和卸载。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段街区的高架铁路运输日益衰弱。如今,纽约人将这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线型空中花园(如图),沿线原有的很多仓库和工厂被转化为艺术画廊、零售商店、餐厅等。据此完成10~12题。

 

10.当时,纽约市政府将地面铁轨改造为高架铁路的主要目的是(  )

A.丰富城市景观B.提高交通安全

C.促进港区发展D.节约城市用地

解析 当时,纽约市政府将地面铁轨改造为高架铁路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与公路交叉通行,提高交通安全,B正确。当时高架铁路主要承担运输任务,丰富城市景观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火车在市区楼房间穿行,促进港区发展、节约城市用地同样不是主要目的,C、D错误。

答案 B

11.早期,高架铁路沿线地区的城市用地类型主要属于(  )

A.交通用地B.商业用地

C.工业用地D.住宅用地

解析 早期,火车在楼房间穿行,完成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运输和卸载,说明高架铁路沿线地区的城市用地类型主要属于工业用地,C正确。

答案 C

12.如今,将高架铁路改造成线型空中花园,可以(  )

A.带动周边房地产发展

B.增强城区热岛效应

C.增加城市地表水下渗

D.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解析 如今将高架铁路改造成线型空中花园,可以美化环境,带动周边房地产发展,A正确。能够减轻城区热岛效应,B错误。空中花园不在地面上不能增加城市地表水下渗,C错误。空中花园没有交通功能,不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D错误。

答案 A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3~15题。

 

13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解析 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沙,又有河流沉积的粉沙—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据此选C。

答案 C

14.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倾角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________不同(  )

A.高度B.速率

C.规模D.年代

解析 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选B。

答案 B

15.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

A.风积沙丘B.风蚀沟谷

C.冲(洪)积扇D.三角洲

解析 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据此选C。

答案 C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绿洲周边存在绿洲风。完成16~18题。

16.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  )

A.绿洲边缘的荒漠B.荒漠边缘的绿洲

C.绿洲中心D.荒漠中心

解析 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选项地区中,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绿洲边缘的荒漠,水汽凝结后下渗快,A正确。荒漠边缘的绿洲上、绿洲中心地区,水源较多,下渗较慢,以向上蒸发、蒸腾为主,B、C错误。荒漠中心空气干燥,水汽含量太少,无法凝结,D错误。

答案 A

17.夜晚逆湿出现概率大,原因是夜晚(  )

A.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

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易凝结

C.绿洲风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

D.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解析 夜晚逆湿出现概率大,原因是夜晚沙漠降温快,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水汽易凝结下渗,B正确。夜晚风吹向绿洲,绿洲温度较高,水汽不容易凝结,A、C错误。夜晚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不会增多,更易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D错误。

答案 B

18.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  )

A.导致沙漠扩大B.改善土壤条件

C.导致降水增多D.加剧风力侵蚀

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使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大,改善土壤条件,B正确。土壤水分条件改善,可能沙漠缩小,A错误。逆湿现象,使蒸发量减少,降水可能减少,C错误。土壤湿度增大,风力侵蚀减轻,D错误。

答案 B

倒立锥是山坡上的碎石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堆积而成的地貌。下图为倒立锥景观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9~20题。

 

19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  )

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D.各部位颗粒物大小均匀

20.倒立锥分布最为广泛的山地是(  )

A.大兴安岭B.秦岭

C.天山D.南岭

解析 本题组考查外力作用、地表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信息等相关的地理能力。第19题,岩石在风化时碎屑颗粒大小混杂。当坠落时,大的岩块较重,受重力作用影响沿山坡向下崩落时产生很大的动能(速度),能克服各种障碍而滚得更远,所以大的岩块可以滚动到倒立锥的边缘部位才停下来,而一些较小的碎屑由于重量轻动能小,多堆积在倒立锥的顶部。进一步推测,当山坡上的岩块崩塌后,山坡坡度也变得平缓,岩石碎块向下坠落作用也会减弱,这样能坠落下来的岩石颗粒物也会变小。因此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锥顶平均粒径小, 故选C。第20题,当地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的风化作用较为明显,可知该处山地年温差、日温差变化明显。秦岭、南岭两座山脉为亚热带气候区,降水相对来说较丰富,气温日变化及年变化相对较小,大兴安岭的山地气温年变化较大,但由于当地森林广布,气温日变化较小,且地表受植被保护作用较强,山体的岩石风化作用较弱,A、B、D不符;只有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山地垂直差异明显,山体陡峭,气温变化差异大,因此倒立锥分布最为广泛的山地在选项中只有天山最有可能,故选C。

答案 19.C 20.C

2018年12月,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遭遇连续阴雨天气,月均气温较往年同期偏低,下图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1~22题。

 

21.据图判断,2018年12月较往年(  )

A.甲增强B.乙增强

C.丙增强D.丁增强

解析 连续的阴雨天气,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甲增强正确,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乙)因大气削弱强而减弱,进而导致地面辐射也减弱(丁),12月均温低于往年,故丙减弱。

答案 A

22.连续阴雨天气导致浙江省(  )

①交通出行受阻  ②不利于农作物越冬

③居民用电量减少  ④工业能耗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因为阴雨天气较多,交通出行受阻;均温较低,不利于冬季作物越冬;取暖需要,居民用电量应该增加;连续阴雨对工业能耗影响小。

答案 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