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助力抗疫】修德近道

 道德经学用 2020-03-03

早安!

你安好,他无恙,山河无恙,人间皆安!人类命运共同体好,才是真的好!

非常时期,国家保护着公民,公民每天静心问道,提高爱国、文明、和谐的软实力,很幸福,很知足!今天我们共同问道《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修德近道》。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问道心得】

一、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本章解释了这句话背后的原因,点明了一条规律。人有三个境界:

最高境界,是有道的人;

其次,是有德的人;

再次,是失道的人。

这三个层次的人,都乐于安处在自己所在的层次上。通常,上层的可以包容下层,但下层的却无法理解上层。

二、有道之人,能包容有德之人和失道之人;有德之人,也能包容失道之人;但失道之人,则缺乏包容心。所以老子才会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三、为什么下士之人会大笑之?因为失道之人是“同于失者”,所以“失亦乐得之”;因此“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就像“夏虫不可以语冰”的典故一样。有些虫生在夏天也死在夏天,它从未见过冬季,自然就没有冰雪漫天的概念。所以,你若跟它说冰雪,它会觉得你是荒唐可笑、不切实际的,因为在它的意识中:“冰雪”是不可能存在的东西。

四、只有同一个层次的人,才能相互欣赏。

品质频率接近大道的人,上天也始终护佑着他,“天道酬勤”就是此意。有觉悟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总是制心一处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既不和别人争执,也不需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你。

所以老子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五、失道之人,信根不足,所以远离道。在他的意识里,压根就没有“道”的概念,所以不相信道。因此,他们一听到别人说“道”,就认为是荒谬之言,简直可笑之极!所以老子才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六、大多数人都怕衰老、怕生病、又怕死。但活着的时候,却起居无常、没有节制,不是乱吃海塞,就是放纵享乐,或为钱财名利终日奔波,既做不到劳逸结合,也忽略了养护身心和生命,更忽略了天性品质的软实力提升!其实,人类自带的品质就是爱,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爱!当你成为爱时,你就无需四处寻找爱了。

七、本章讲天地规律是变化中蕴含着平衡。

人的一生就是生老病死——自呱呱落地之后,我们经历的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就是生命的自然演化过程。

出生——衰老——死亡,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所以有生就有死;健康是所有人的愿望,但因为疾病瘟疫的存在,才更让人珍惜健康、唤醒觉知,所以有健康就有疾病——生死损益,这些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变化双方,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平衡。

八、宇宙运转的背后,有两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一股是生的力量,一股是死的力量。顺行,是生;逆行,是消,反复循环,生生不息。所谓“顺道者昌,逆道者亡”说的就是这个天地规律。

自然界也是如此,大自然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每一天的天象气候都在变化之中,构成了一种生态平衡,自然万物才能得以生生不息。

九、“希言自然”指少说话、少折腾、少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才符合“道”自如本然的样子!这句话既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火候,也有“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个人修养。

老子说,来势凶猛的东西多半不能长久,因此做人做事也要和风细雨、实修实证,最后才能静待花开,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希言自然”是道运行的样子,如果我们践行、顺应规律,那么,人生如意就将成为十有八九了!

感恩有您,让我们共同筑起本次防疫抗病的“健康防火墙”!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020年2月28日,赵妙果

备注:文章属于版权所有,作者授权转发,欢迎大家转载,但恳请您注明出处,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