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素问》第十五篇诊要经终论(四)

 秦皮 2020-03-03

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气著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

昨天具体讨论了一下春刺夏分,那么春刺秋分,刺冬分又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


我们就根据这十二个月的阴阳之气变化,来理解针灸是如何调气的!

如果按照四季进行划分,正月到三月是春天,也就是从立春到谷雨。四月到六月是夏天,也就是从立夏到大暑。七月到九月是秋天,也就是从立秋到霜降。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天,也就是从立冬到大寒。

刺禁论: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正月二月,风木发生,故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君火长育,故人气在心。土居五行之中,五月六月,己土湿动,故人气在脾。脾土左升,则地气乃高也。七月八月,戊土燥动,故人气在胃。胃土右降,则阴气始杀也。九月十月,燥金收敛,故人气在肺。十一月十二月,寒水封藏,故人气在肾。此皆刺禁之所也。

通过刺法论所讲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与十二月阴阳之气的变化环环相扣。我们通过上边的图,就可以判定人体的阳气强弱,以及其所到达的范围。

七八九月,是人气在脾,又在肺,此时这个阴气渐盛而阳气渐收。这个时期,人体之气的流转正从外往里收,也就是跟随天地之间阳气的变化,开始向体内收敛,所以这个秋天的时候就要刺皮肤,因为阳气渐收的时候,这个皮肤最容易受邪。

那么春天的时候,如果刺到了秋分,也就是破坏了外在的表气。春天的时候,本应该调里气,却破坏了表气的运行。我们昨天说春刺夏俞是助纣为虐。那么如果破坏表气,破坏卫气,那么就相当于自毁长城。那么阳之表里不能相应,就相当于打仗时候,此时正处于相持状态,表里之气共同夹击邪气,结果一针下去把表气给破坏了,要么表气被邪气突围,要么里气被消灭。此时阳气不能升,气就自然会逆,就会导致咳嗽。

由于里外不能夹击,所以邪气乱冲乱撞,自然会惊动君主,也就是造成惊的状态。

冬天的时候,这个气已经完全收回去了,收到里边去了,也就是相当于阴气最盛了,这时候邪气就会侵袭空窍。什么是空窍,就是阳气此时微弱,所以邪气可能会占据上风,占领各大战略要地。所以冬刺俞窍于分理

那么如果春天的时候,我们为何不能刺冬俞?我们再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

此时的阳气初生,那么俞窍已经被阳气所充斥了,就不会有邪气入侵。可是如果一旦针刺,那么就会造成里气从内部瓦解。我们可以想象,本来相持状态,里外之气夹击邪气,可是一针下去,这个里边的部队不能抵御了,就会乱。这一乱,气就会乱窜,就会胀!阳主动,春天初升之阳被攻击,这样阳气不能固,外在的表现就是话多。

那么为什么会话多,而不是其他的症状?我们后边满满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