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视觉发展有规律,学前三大关键期,"视力管理"须重视起来

 IF枕边育儿 2020-03-03
最近和闺蜜们聚会,其中一位在小学当老师,这位老师感叹道:现在孩子们近视率太高了,班上有个小姑娘,成绩下降的很快。老师和家长沟通后发现上课教的孩子都不懂,还以为她听讲不专心。后来上课时她发现,孩子眯着眼睛,才意识到这位同学可能是近视了。另一位闺蜜不由自主地担心起了自己的宝宝,她说:“孩子总是爱看动画片,一坐一个小时。
现在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非常多,而且时间也很长比如看电视,看手机等等。这种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会使得孩子的远视能力逐渐降低,眼睛的各项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同时,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相较于成年人来说,他们受环境的影响会更大。那么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孩子们的近视真的不可避免吗?我们又能够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做些什么呢?
学前视力关键期
人的视觉系统早早的从胚胎3个月时就开始出现了,最开始出现的是视泡。以后随着孕龄的增长,视觉系统会逐渐发育。到足月时,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发育完成。此后孩子的视力发展在学前阶段,还会经历三个关键期。
第一关键期:新生儿
宝宝刚出生,由于眼球小轴距长,看远处的东西比近处的东西更加清晰怀抱宝宝哺乳时,妈妈的脸是最清晰的。此时孩子需要更多的视觉刺激,来帮助眼睛发育。所以多和孩子说话对视,并且给他看黑白卡都能促进视力发育。
需要注意的是,出生一个月后可以进行一次眼底检查,排除玻璃体和视网膜的先天性疾病。如果宝宝上睑遮盖瞳孔1/2以上或晶体状浑浊,则需马上进行进一步检查。
第二关键期:2岁至3岁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幕,2-5岁儿童每天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
虽然有儿科专家建议孩子5岁前都别使用电子产品。但是身处现代社会,我们不可能给孩子建立一个隔绝电子产品的环境。所以,建立良好的使用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远视、散光、弱视都很不容易被发现,但若6岁后发现在治疗,疗效就不会那么好。因此,家长还需多多关注孩子的“用眼情况”,一旦有异常,尽快排查,及早治疗。
第三关键期:学龄前阶段
《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指出:屈光性近视,是因为角膜(即我们通常看到的黑色的“眼珠”)和晶状体的折射率过高,也使得光线的焦点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无法看清东西。
亲戚家的儿子壮壮,有次看完动画片后,对妈妈说自己的眼睛看不清表了。亲戚吓了一大跳,心想5岁的孩子不会因为看了一下午动画片得了近视了吧。其实正如上文所说,这个阶段的孩子要小心“假性近视”,即“屈光性近视”,这也是在给我们提醒,孩子用眼过度了。
“视力管理”可以这样做
A、了解孩子用眼习惯
孩子平时的有无不良的用眼习惯,生活方式是否规律,这些都是爸爸妈妈应当仔细了解的。例如:宝宝每天阅读书本的时长大概是多少?宝宝每天看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时长是多少?每天户外活动的次数又是多少?一次户外活动又是多长时间呢?了解孩子的用眼习惯,会对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用眼习惯有很大帮助。
控制电子设备的使用
在家庭中,父母和其他长辈应当以身作则,放下自己的手机等电子设备,减少电视机开启的次数和时长。同时严格地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离电视机的距离。通常情况下,让孩子看电视,最好每次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看电视的距离应当为电视屏幕对角线长度的5至7倍。
定期进行检查
五六岁的孩子看东西清楚,检查没有近视也没有远视,就代表眼睛已经使用过度了。因为这个年龄的娃,应该有200度左右远视,直到十岁,视力保护好的孩子可能还有100度左右远视。
需要提醒爸爸妈妈的是,即便孩子的眼睛一切正常,也要坚持定期带他检查视力。
多多的参加户外活动
一项关于儿童视力的调查显示,看电子产品时长相当的两组孩子,白天户外活动时间长的那一组,视力要好的多。
这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第一,户外运动为眼睛提供了大量远距离使用的机会。在我们的生活中,近距离用眼的情况非常普遍,而远距离用眼也会被眼前的高楼大厦所遮挡在开阔地活动无疑对眼睛的使用,是一种很重要的调节;第二,大量的接受阳光,可以促进身体释放出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以减慢眼轴的拉长,从而达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所以,宝爸宝妈要尽量保证,孩子一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这样即便在当下的用眼环境中,孩子也能最大程度的保护视力。

枕边育儿寄语:
我是一位“眼镜妈妈”,经常用自己当做反面例子来教育两个宝贝。让他们格外爱惜自己的眼睛。只有近视了,才知道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是多么的重要。在电子产品如此普及、学业压力也很大的今天,帮孩子做好"视力管理",宝爸宝妈心里要时刻绷紧这根弦。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