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看科学教育

 谢氏平和堂 2020-03-04

【按】关于中西医的争论由来已久。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必然有其巨大价值,也必然面对西医的诘问。我不能全部同意本文作者所有的观点,但基于科学和逻辑进行讨论总是好事。

关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的各种争论越来越多,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在科学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实在有必要讨论一番。

在中国,中医是传统医学的主体,是几千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朴素医学经验和理论,其理论以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为主,这也是问题所在。阴阳五行等中医理论本质上是朴素唯物论,而且定义不明,如湿气是什么?五行相克如果不是指简单的水可以灭火这种朴素道理又是指什么?

我们看到中医理论对基本概念的描写非常模糊,这就会导致在医学实践中出现多种解释和延申。如流行的穿山甲通乳的说法,因为穿山甲擅长挖洞所以可以作为通乳的药引,那么老鼠蚂蚁亦可通乳;再如中医认为蝙蝠可以在黑夜中飞行,所以它的排泄物可以明目,然而实际上蝙蝠的双眼已经失去功能,是依靠回声定位行动的,如此荒谬的例子比比皆是,根源在于中医理论的不确定性,使其成为套套理论。

而现代医学则在循证原则的约束和生物科学的支持下一直稳步向前发展。但是目前来看,循证的概念并没有得到推广和被群众接受,这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医理论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文化对于科学教育而言是极大的阻碍,因为科学是追求确定性的,而在中医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很容易陷入诡辩论的泥潭。稍微有点逻辑学基础的人都知道定义不清晰是很严重的,因为谁都可以随意解释。

比如现代医学发现中医理论指的五脏和实际上的五脏不太一样,然后中医界便解释中医理论里的五脏和解剖学的不是一个概念,此肾非彼肾,这就是利用定义不明进行诡辩了,接受错误改进理论不行吗?这种文化氛围的危害实在严重,比如在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有人反驳不能“迷信科学”,“科学不是万能的”,但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反正就是抱着一个概念死磕到底;遇到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如获至宝,并且自我欺骗“还是xx好啊”,然而这个xx也并不能解决问题,诸如此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公民的科学逻辑,实属困难。

为此,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改变这样的文化氛围。首先应该让中医适应时代的变化,如改进完善中医理论,根据医学实践修正理论中不合理的部分,这大概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亦需要杰出的天才;也可以直接让中医融入现代医学,即废医验药,中药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生产实践的经验成果,但是限于古代生产力和理论水平的不足,仍然存在大量纰缪,应当通过现代医学的方法来检验筛选。这是从文化氛围的根源进行治理。另一个方面,应当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入逻辑学课程,从小培养公民的逻辑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如此双管齐下,才有可能慢慢改变文化氛围,提高公民的科学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