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越来越多从小吃穿不愁、衣食无忧的孩子,感觉不快乐?

 阿布的书柜 2020-03-05

文/陈皮妈妈

--“爸爸妈妈,快看,我比赛得了第三名!” “这就骄傲啦?离第一名差的还远呢。”

--“妈妈,可以帮帮我吗?” “这么小的事都做不好,以后怎么办?自己想办法!”

--“我不想去上兴趣班,你们不要逼我了!”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你根本不关心我。” “我辛苦在外赚钱,给你吃穿、供你读书,怎么还不关心你?”

--“爸爸,你可以跟我一起玩吗?” “爸爸很忙,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你自己玩吧。”

--“自从弟弟出生,你们都不爱我了。” “弟弟还小,需要照顾,你是姐姐可以管好自己了。”

这样的对话,你觉得熟悉吗?是否曾经说过或听过这样的话呢?你知道吗,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对话,背后隐藏着一个无声无息之中伤害了了千千万万人性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大问题:情感忽视。

为什么越来越多从小吃穿不愁、衣食无忧的孩子,感觉不快乐?

情感忽视的现象,出现于各种亲密关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孩子童年时期遭到父母对其的情感忽视。开创童年情感忽视研究领域的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乔尼丝·韦布博士指出,当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回应,孩子便渐渐开始怀疑或压抑内心真正的感受,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并直接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由于情感忽视是一种微妙不可见的伤害,不同于虐待、欺凌等伤害行为能够被实实在在回忆起来,它带来的危害基本不被察觉,常常被隐藏在以下这些表面现象之后:

被情感忽视的孩子常见表现:

1 独行独往,害怕寻求帮助。

长期遭受情感忽视的孩子,会逐渐在内心建起自我保护的高墙,慢慢地失去与人交往的信心。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习惯性地觉得没有人会在乎他们的求助,包括最亲密的家人。这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为什么越来越多从小吃穿不愁、衣食无忧的孩子,感觉不快乐?

2 感到空虚、容易出现成瘾行为。

由于被忽视的孩子发出的情感需求信号没有得到回应,留下的只有空虚感,他们会经常感觉得不到满足、觉得不完整,但又说不出具体是什么。因为这种无法控制、无法缓和的感觉,他们会让自己投入到别的事情中去,寻找存在感、确定感,对孩子来说,更容易发展成对电子游戏的依赖,甚至形成成瘾行为。

3 不懂得关爱自己、关爱他人

显而易见,被情感忽视的孩子是不可能得到足够的关爱的,正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得到家人给予的爱,他们长大后也不懂得如何付出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爱并不像科学知识,白纸黑字写在书本上,把孩子送到学校由老师教授。关于如何爱的课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该如何感受爱、如何爱别人。

为什么越来越多从小吃穿不愁、衣食无忧的孩子,感觉不快乐?

4 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对自己生气

肯定和称赞,是孩子自信心建立的良好基础。然而,被忽视的孩子很少得到这些心理健康的养分,这会导致他们产生自我怀疑,误以为是因为自己表现不如别人、才能比不上别人,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

5 述情障碍

述情障碍并不是指一个人感受不到情绪,而是指感受到了却无法把情绪表达出来,也无法分辨他人情绪的心理疾病现象。通常来说,述情障碍的人只会通过一种行为来表达所有情绪。比如说,当一个孩子看到妈妈做饭时不小心伤到手指,流血了。他原本想表达对妈妈的关心,却只会用愤怒表现为:生气大骂、责备妈妈没有保护好自己。这是因为被情感忽视的孩子得到的关爱太少,没有人告诉他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为什么越来越多从小吃穿不愁、衣食无忧的孩子,感觉不快乐?

6 自律性差,做事拖拉

自律其实是一种自我行为的约束,这需要建立在孩子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能够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并通过强大的自控力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被情感忽视的孩子对自我没有正确认识,常常贬低自我,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因此,拖延症是这些孩子常见的特征。

情感忽视并不是一种因父母做错了什么事而导致伤害的行为,恰恰相反,是因为父母不作为才会导致伤害。这跟教育方法的对错没有关系,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或理念的父母,并不等于他们就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很多牺牲自己把孩子日常生活照顾得非常好的父母,反而会是情感忽视的父母。由于“眼不见为净”,很多父母根本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也难以避免伤害的发生。

为什么越来越多从小吃穿不愁、衣食无忧的孩子,感觉不快乐?

那么,到底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容易导致孩子遭受情感忽视呢?下面列举一般家庭里几种常见的产生情感忽视的现象:

1 喜欢炫耀,把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培养并当作攀比的资本;

2 父母就是权威,推崇规则、限制和惩罚,用强硬且不灵活的方式教育孩子;

3 放任不管,给孩子过度的自由,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孩子没有要求;

4 要求严苛,追求完美,总给孩子设置高目标,对孩子的成绩从不肯定也从不满足;

5 道德绑架,把“都是为你好”挂在嘴边;

6 长时间痴迷于工作,把孩子托付给第三者照顾,不管不问,当甩手掌柜;

7 夫妻关系差或离异父母,沉浸于失败的婚姻的伤痛中,无暇顾及孩子。

现在,我们知道情感忽视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心灵伤害。如果作为父母的你发现自己对孩子有过类似的伤害,也不必内疚或者自责。非洲经济学家Dambisa Moyo说过“种一棵树,最佳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当我们发现自己有缺陷的时候,正确的应对办法应该是努力挽救,并不是自怨自艾。尤其是当我们已为人父母,我们的所作所为会一点一滴影响下一代,积极的态度才能带来正面的影响。无论我们什么时候发现问题都不算太晚,只要我们懂得参考以下的方法,及时补救,弥补和预防情感忽视孩子的伤害。

为什么越来越多从小吃穿不愁、衣食无忧的孩子,感觉不快乐?

父母该如何保护孩子不受情感忽视的伤害:

1 自我检查,自我治愈

作为父母,总是希望能给予孩子所有的爱,然而,只有父母本身拥有爱,才有能力付出爱。首先,我们必须自我检查,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检测出自己是否出现明显的情感忽视伤害特征。因为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或许也曾对我们有过不同程度的情感忽视,所以父母本身也可能承受着情感忽视带来的伤害。这些伤害会伪装成脾气暴躁、离婚、事业不顺、人际关系差等问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有需要的情况下,建议寻求心理研究专业人士的帮助。其次,我们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治愈自己。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

1)学会自我关怀;父母要学会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只有满足了自己才有能力去满足他人。在生活上要注意饮食、经常锻炼,保持身体健康。适时适当排解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通过休息和放松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

2)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不逃避和不放纵。对于自己不喜欢做但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不能采取逃避的态度,要通过意志促进自己的行动意愿。相反,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却有害的,比如抽烟、打游戏等,要有意识地控制减少。

为什么越来越多从小吃穿不愁、衣食无忧的孩子,感觉不快乐?

3)尝试放下。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不要把错误都归咎于自己头上。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学会把压力释放出去,调节好心情,让自己尽快从不愉快中走出来,而不是让自己陷入漩涡。

2 视孩子为独立个体,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强加父母意愿

有一句话说得好“爱孩子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所愿”。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生活经历形成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喜好。出于保护的心理,父母总是希望帮孩子抵挡掉所有的困难和障碍,希望孩子走上康庄大道,少走弯路。然而,往往有些父母用力过猛,把关爱孩子的初心,用错误的方式表达出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凭着自己的见识和社会经验,替孩子判断,甚至直接选择孩子成长的方向。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每一个个体,都值得被尊重。父母打着“爱”的旗号,给予孩子我们认为孩子需要的,给孩子灌输我们认为对的思想,但作为父母的我们,似乎忘记了,父母看到的世界跟孩子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有自己的自尊、人格和思想,是他人不能左右的。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和辅助孩子成长为他们自己的样子。

为什么越来越多从小吃穿不愁、衣食无忧的孩子,感觉不快乐?

3 学会共情,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

迫于生活压力,许多父母都为了工作疲于奔命,常常忽略了家庭。于是,有很多孩子,因为得不到该有的关爱,明明父母双全,却成为了情感孤儿。在此,并不是说要父母放下工作来陪孩子,这是不切实际的,毕竟成年人有成年人的难处。但是,如果能够在生活中处理孩子的问题时,学会共情,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孩子学会如何辨认情感,并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表达感受,能帮助家长培养出坚强、合作、有责任感且善于调节情绪的孩子,让父母更能腾出时间来投入工作。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关键在于这几点:

1)父母控制好情绪,不轻易发怒;

2)保持言行一致,不让孩子产生困惑;

3)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他们的后盾,随时提供帮助;

4)聆听孩子的诉说,避免因为不会表达而忽略他们真正的需求;

5)父母共同引导孩子成为自己,不强加父母意愿;

6)预留时间给自己,允许自己有除了工作、陪孩子以外的个人时间,有利于调整状态,梳理生活。

人无完人,无论多么完美的父母,都会不可避免地在抚养孩子过程中,多多少少发生情感忽视的情况。父母为此感到焦虑和自责,因为看到这里,你已经知道了关于情感忽视的危害与应对方法,已经比还没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父母优秀。你要做的,仅仅是从现在开始让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

文章为陈皮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愿和各位家长一同讨论育儿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