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医15——识透此文,天下将无失眠之苦

 景水观 2020-03-05


  陈老这篇《自拟失眠机理浅识》的文章堪称是数十年临症精华心得。

这是实战出来的文字,阳难入阴跟阳易出阴,是失眠最常见的情况。

我们临症试效,发现老先生讲的都是真知灼见。

比如一个学生,肚子凉冷,老睡不好觉,很难入睡,自己去搞了天王补心、朱砂安神来吃后,不见效果。

我们看了他舌苔偏白,又得知背部发凉。

这是脏寒啊!


脏腑阴冷,阳气不想进去,好像你打开冰箱,手伸进去被一冻,马上缩回来,这叫阳难入阴。

因为有阴寒,按倪师讲叫阴实挡道,阴气太盛了。

于是叫他买两盒附子理中丸,把肚子里的寒气化掉,才吃了一盒,睡觉就好了。

他反复观看这上面没有写治失眠的啊,但为何能治失眠?

没有其他原因,把阴寒化掉,阳就入阴了,好像房子温暖,客人就热情进来,坐得久。

如果主人阴沉着脸,房子冷冰冰,没有热茶热咖啡热情招待,怎么能留得住客人呢?


再一个是从陈老那里学来的阳易出阴。

当时我们看到浙江名医范文甫先生治疗黄某失眠百药乏效,有一天范先生看到百合花朝开暮合,紫苏叶朝仰暮垂。

百合能润养心肺,苏叶又能开宣胸脘,颇和天地生长收藏之道。

马上开出百合30克,苏叶9克,黄某吃了三剂药,即得安睡。

于是不解地问,用这两味药治失眠,记载哪本古书?

因为古籍中并未出现百合苏叶有安眠的记载。

但这两味药却是很好的安眠饮子。

原来它们能够让阳易出阴得到缓解。

我们以前小时候养过鱼,养鱼的有这个经验,你用小缸养多几条鱼,鱼会跳出来,你换个大缸,阴水足,鱼游起来,悠然自得,就不会跳出来。


为什么鱼能入于阴水而不外跳呢?

不外乎就是缸大水足四字而已。

那这两味药是什么道理?

原来苏叶能拓宽胸肺容量,令胸肺这口缸变大,而百合能滋养肺肾阴水,起到降金生水之妙。

那么心胸这个缸变大,水变足,那么在里面游动的心脏这条鱼就不会往上窜往外跳了。

为了验证这个道理,我们特意临症试效几例患者。

一个做饭堂的老板,抽烟,烦躁,舌红,经常没有一两点都不睡觉,他说有什么好的汤药不用煮,汤他方便泡服。

我们随手开出百合30克,苏叶9克,枣仁15克,合欢皮10克。

两剂药后,一两点睡觉,提前到十点就睡了困了。

我们称此四药为安眠入睡饮子。

发现用这个道理屡试屡验,为什么一边开胸,一边增液。

就像一边拓宽领域,一边注入清水。


这些池塘的鱼会不会焦躁不安呢?

同时提高肺活量很重要,单靠苏叶提高心肺容量还不够,必须配合负重穿越,引气下行,增强肺活量,肺活量增强一分,睡眠深沉一分。

所以用这安眠饮子配合负重穿越,基本上没有拿不下的失眠。

这也是为何年终要办这个贺岁山林班,针对是潮汕地带,因为年底送什么红包,都不如送健康,送一个安稳觉给大家。

这点小小领悟,得益于在湘潭陈老处访学所得。

陈老这次又发来这么好的医论,借此供养给大家,以飱读者。



  附陈厚忠老先生原文: 

自拟失眠机理浅识

先贤言:“学医贵在明理,理明则艺精。”笔者牢记古训,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虽没多大建树,但谨遵此训,孜孜不倦,刻苦求学,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用药,临证时,抓住最主要,最关键的辩证要点,以阴阳学说为纲,纲举目张,起到了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之效。例如辩脘腹胀痛,当辩是食后腹胀还是不食亦胀,以明确食后胀在胃,不食亦胀则病在肝。若辩咳嗽不辩痰的颜色,只辩痰质的稠稀,清稀属寒,质稠属热,治法用药一目了然。

治疗失眠证时,当先问是难以入睡,还是容易醒,以明阳气的入出。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阳难入阴,阳易出阴”为辩证要领,个中浅识体会如下:

失眠一证,中医称之有“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多种病名。笔者趋向于用失眠或不寐为病证名。


临床最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后容易早醒,醒后难以再寐,亦有似寐易醒或彻夜不眠者,且常伴有白天精神萎靡不振,体倦神疲,身沉,甚则心烦性燥,心中懊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生活。

就临床观察及初略统计,曾有过失眠史者,十居五.六,而以失眠为主诉求诊者,十居一多。如此多的患者,不能不引起为医者的初心和愿力。

《内径》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本”是什么?本就是阴阳。因而阴阳是自然界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连现代医学都离不开,用得上。包括各种化验结果,动就是阳性,阴性,体征也分阳性体征,阴性体征。所以阴阳可以作为分析和归纳一切事物的纲领。也可以说,事物的一切变化,都是由于阴阳相互对立双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可以肯定,阴阳既是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也是一切事物毁灭,消亡的由来。


事物之所以会发生复杂的变化,就是因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的阴阳两方面。因而治疗疾病也必须从病情的阴阳变化这一根本上来认识和处理。

笔者遵阴阳之道,在临床中对失眠一证 的机理拟定为“阳难入阴”“阳易出阴”。作为该病的首问关键和指导尔后的治疗用药之依据。

问诊时先问是难以入睡?还是容易醒?这是关键。立法处方时,则根据四诊掌握的临床资料而立法.处方.用药。医者是从阳或从阴治疗,这就成为考验医者的智慧和技巧了这就是“道”,是阴阳之“道”只一,法则万千,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医人对道和法的理解和认识是有差异的,长期以来,古人观察到: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就是根据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阴阳两方面。而治疗任何疾病,都必须从病情的阴阳变化这一根本上来认识和处理。

余为何要将“阳不”,拟修订“阳难入阴.阳易出阴”为机理,其一是基于中医学最基本的核心理论阴阳学说,阴阳是一切事物的总纲,也是八钢辩证的总纲。舍此无他。


人体的气血,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脏腑之中,五脏属阴,六腑属阳,而各脏腑又可分阴阳同一事物内部,可分阴阳,而且可无限地分解下去,直到永远。即成之可十,推之可百,成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伸数。

其二,从字意上解释:“不”象形,鸟飞上翔不下来,有断的感觉。用在动词,形容词,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从阴阳的本义及阴阳学说的概念上来讲,阴阳是运动着的是密不可分,更不可隔绝的。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们常见的太极图就是其象。若用“不”则有“格拒”.“割裂”之嫌,与阴阳的本义和阴阳学说的内容不符。

余为何借用“难”字来更换“不”字。“难”,为形声,古代“隹”即鸟,左边的字符意为“哀鸣声”。“难”意为鸟儿哀鸣,本义为被人们逮住的鸟,引申为“受困”或“困苦”。余借意于失眠之证是受困于“阳难入阴”,绝不是阴阳“格拒”,阴阳分离。


阳入则寐,阳出则寤,这是人们的共识,而阳不入阴,阳难入阴,则有本质上的区别,临床以此辩证,观点明确,一目了然。同样,人的睡眠是以阳为主导,所以拟修订为阳难入,阳易出,符合事实,容易理解。况《道德经》云“有无相生,难易相同,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当今中医人若能从阴阳的角度来认识阴阳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从“道”的角度来认识为事物间的普遍规律。若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达到如此深度的境界,为医者思过半矣!

“阳难入阴,阳易出阴”用之于临床:临证时治疗失眠必先要弄清失眠与脏腑,与人体气血的关系。这关系,就是脏腑.气血的阴阳关系。

失眠究竟与那些脏腑有关?

心主血,主神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血虚,心火旺,神不守舍,可引起失眠。

肝藏血,又藏魂,胆主决断,肝血虚致魂不能潜敛,亦或肝郁胆热,可致失眠。

脑为元神之府,脑髓不足,髓海不充。

肾水不能充养于心,心肾不交,水火不济。

胃不和则卧不安等等。均与失眠有关。

总之,失眠与心...肾..胃等关系密切。


若从气血运行的角度来认识:

人体气血昼行25周,夜行25周,一天一夜合行50周,昼夜如此,如环无端。这一阳气入阴则寐,阳气出阴则寤的现象是睡眠的生理表现。人体的精神,思维意识要靠气来推动。机体正常则是生理,反常则是病理,失眠也是气血阴阳的反常表现

临床中可见,失眠证的机理包含了阳气的多少,阴液的盈亏,阴阳交接的时段点三方面。若阳气太多,导致气的运行超过了与阴的时间段切合点,或阳气的不足,不能把气血推行到入阴的时间切合点。这就能决定人的睡眠正常与否,正常则罢,不正常则治之,力求恢复正常。所以“阳难入阴,阳易出阴”的机理与临床相符,能指导治疗失眠。熟稔此理,抓住“入”“出”,则运用自如。

那么,在临床上遇到失眠为主诉的患者,能那些方法和方药呢?

秦汉以降,据有人统计,治失眠证的方剂多达300余首,足可说明祖国医学的浩瀚渊源和博大精深,中医药是个宝库。然一个医者,阅历.知识.水平局限,时间.精力不允,不能穷尽失眠之因,治好临床所见之症,若“阳难入阴”.“阳易出阴”来分析认识,就能大道从简,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


五脏六腑之病,皆能令人失眠,且其中有虚有实之分,热之别。

但凡见心烦或身有微热,夜寐为显,而失眠不寐者,应用苦寒之药,折其心火之上炎,改善睡眠。

火盛则动痰生湿,证见心惊.胆怕,苔腻脉滑者,用黄连温胆,清胆除痰。

火郁气结,胸中窒塞不畅,懊憹,用栀鼓。

肝气常郁者多,气有余便是火,火灼肝阴则血阴不足。盖气血者,阳与阴也,血不调则阴阳乖戾,心肝血燥,神魂不安,此类失眠不寐者,用丹栀逍遥,疏肝解郁,养血清热,培土伐木,调和阴阳,交通心肾。

酸枣仁汤治虚烦不得瞑,众所周知,虚烦属虚,但烦,则是此为辩证之目,从文字上讲,烦由火生,推理,失眠则是因火而气不顺,火属阳,气属阳。方中用酸枣仁安神养血,川芎疏肝气之郁,知母凉肺胃之气,甘草泻心气之实,茯苓健脾利水,虽曰治虚烦,实未尝能补心。

失眠兼记忆减退,心中恍惚等证,乃心脾两虚也,由于心脾气之不足,营血便行之艰涩不畅,阴阳水火不能相交,若如是,用归脾汤为主。

笔者常用上述几方随证加减,对复杂纷呈的失眠之证,也能得心应手,游刃其间。


在应用主方的前提下,随证加减药味

合欢夜交.龙牡药对,或单味特色半夏.长卿,更有重镇之磁石,珍珠母一黑一白,轻灵之苏叶,日开夜合之取象。只掌握病机,辩证准确.用法恰当,每获意想之效。

末了,当然少不了精神开导,语言抚慰,运动锻炼,生活规律,以增进医患互信。

五脏六腑各有虚实寒热之不同,而人则性别.性情.男女.地域.季节.环境各异,失眠之因,究在何脏何腑?气...阳,痰..湿.食,何虚何实?怎样才能达到引阳入阴,阴阳和合的境地这些问题,需要临证分析和灵变掌握。若不细致推敲潜心习践,临证决断,免谈引阳入阴,而治失眠。

阳难入阴,阳易出阴,仅为个人管见,不妥之处,乞请斧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