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 中国人在研究什么?

 air1605 2020-03-05

什么是科学?

曾经有一个人向爱因斯坦询问“中国是否有科学”这个问题,恰好爱因斯坦挺有兴致,他就说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没有科学。这里补充一点,他说的是近代以前的古代中国。他还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他说,西方的科学发展主要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作为基础的,这两个伟大的成就,一个是古希腊哲学家发明出来的形式逻辑体系,这部分内容就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的精髓。另外一个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出来的系统的实验,可以以此找出因果联系。

爱因斯坦还说:在我看来,中国的先哲们没有走上这两步,并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情。客观地说,爱因斯坦这些话还是很客观的,毕竟全球版图如此巨大,出现了那么多的古代文明,只有古希腊诞生了科学的种子,这个概率其实很低的。所以,古代中国文明没有诞生科学是普遍现象。

但爱因斯坦的话,也折射出他对于科学的看法。实际上,这个看法也是科学家普遍对于科学的看法。也就是说,科学就是建立在这两个基础之上的。而古代的中国没有,因此没有发展出科学。

但是,没有发展出科学,并不代表中国没有发展科技。相反,古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世界都是排名很靠前的,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一个人的出现,这个人就是牛顿。牛顿是现代科学的开端,他奠定了现代科学的范式,也是从这时开始,欧洲的科学进入快车道,同时科技也受益于科学,开始快速发展,并且超越了众多的古代文明。

明末清初时期的中国

牛顿是公元1643年1月1日出生的。1665年,牛顿因为英国伦敦的黑死病瘟疫,躲到了自己的乡下老家,就是在这个时期,牛顿小宇宙大爆炸,提出了许多惊人的成就。尤其是1666年,这一年被称为牛顿的奇迹年。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的牛顿成就都是来自于这一年,其中就包括微积分(流数)、色散实验、牛顿定律等。用牛顿自己的话说,他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思考万有引力定律的。

不过,直到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才一战封神,成为雄踞科学史颠覆的科学家。1666年是清朝的康熙5年;1687年是康熙26年;牛顿刚出生的1643年已经是明朝摇摇欲坠的时期,第二年明朝就覆灭了。

那这个时期的中国有没有和西方一样,有可能催生现代科学呢?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事实上,科学的种子差点就播散在中国的大地上。在当时西方有许多传教士来到中国,明朝时就有一批,清朝的初期也有一批。

最早先是罗明坚,将大量的科学著作翻译了成中文,并且开始在中国宣传。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最终的目的是宣传基督教。但是科学是比较立竿见影的,所以当时传教士的主要策略就是先把科学传入中国,再进行下一步。

在罗明坚之后,出现了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他就是利玛窦。

他在中国大肆宣扬科学,并且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已传教士金妮阁为首的一批西方人觉得有机会,于是回到西方筹措了7000册典籍,并且把这些典籍送到了中国。要知道,在当时一本书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匠一年的薪水,因此是一笔巨款。可惜此时利玛窦已经去世,当时明朝的神宗皇帝因为传教士阻扰百姓祭祖大怒,开始打压传教士。迫于形势压力,金妮阁开始转移7000册典籍。后来,金妮阁因为压力而自杀,这7000册典籍大部分不知道去向,这就是著名的西书7000册的故事。这7000册典籍中有大量的科学典籍,其中就包括了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

到了清朝初期,传教士们重新开始在中国传教。其中最有名的代表莫过于汤若望以及南怀仁。汤若望成为了朝廷重臣。而南怀仁更是康熙的师傅。

康熙本人特别喜欢科学,尤其是欧几里得几何学,而且善于天文。他甚至还着手建立了“科学院”。应该说,在康熙的时代,如果康熙大力去推行科学教育,那从那个时期开始,科学的种子就真的会播散在中国。

可惜的是,康熙当时把建立的“科学院”交给了他的三儿子。可是后来,康熙死后,雍正继位,雍正很讨厌老三,就解散了“科学院”,并且不再对西方传教士传播科学给予任何支持。于是,科学就被排除在主流文化圈之外,直到退出清朝。

总结

其实牛顿的时代,恰好也是古代中国最有可能发展出科学的时代。但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帝自始至终只是把科学当成是皇家的“玩具”,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致使科学在古代中国爵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