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 | 如何【做笔记】

 长沙7喜 2020-03-05

从3月2日开始上海中小学网络授课,其他地区的孩子们可能还更早一些就进入网络学习状态。

家长们肯定是比较辛苦的。比如我们家小朋友的网络课程,就需要在几个不同的工具之间来回切换,既有上课的部分,又有课后讨论的部分,还有作业检查、拍照、上传的部分,等等。

不过我倒是从中发现了2个教育孩子的机会

❶ 因为网络授课的内容我都能看到、听到,相当于跟孩子坐在同一个课堂里,因此就有机会手把手指导他学习【做笔记】

❷ 因为课后讨论有一部分是以异步语音形式进行,也就是老师先列出问题清单,学生依次回答,因此我就有机会引导孩子学习和练习【有条有理地进行口头表达】

以上,也是我最近指导孩子的2个主要目标。

今天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这也是很多家长最近不断地在问我的。看起来大家的感受都差不多:原本不知道孩子的笔记质量如何,现在一对照网络课程,发现问题很多。

之前我已经写过一篇关于如何做笔记的文章,不过那篇主要谈的是听一个完整的讲座、一堂针对某个课题充分展开的课程(且没有教材)时,如何记录并整理所听到的内容,更接近于大学阶段的学习状态。

而在中小学阶段,孩子们遇到的主要是在有教材的基础上,以比较分散的方式(比如一篇语文课文有可能分2节课上完)听老师讲课,如何做笔记;并且各科的笔记方式还有所不同。

我就结合最近带自家小朋友做笔记的经验,结合我自己念书时用过的笔记方法,来做一些介绍:

【语文】

语文的笔记分两类:批注型的,和独立型的。

独立型的,通常覆盖的内容面都比较广。一种是针对结构框架分析,比如整篇文章的结构,或者一个比较大的段落块面的结构,这种分析可以用导图方式展开,独立记录。

另一种是对于某个特定话题,提取出各个段落中的内容,进行梳理。比如我们家小朋友最近学习某篇课文,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就对中间部分各个段落的内容,从【时间】【地点】【事物】三个维度进行提取和梳理,画出一张表格。那么这张表格也是独立记录的。

批注型的,往往针对比较小的点、比较细节的内容。它的做法通常是:先在文中圈出需要注意的字词、或划出需要注意的句子,然后在旁边做批注。

比如我们家小朋友最近有篇课文,对某个段落的分析,老师强调了关于【色彩】的词,做笔记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词圈出来,在旁边批注“色彩”。后来老师又强调了【动词】,同样的,先把动词圈出来(最好换个记号,比如用方框),然后在旁边批注“动词”。

这样批注的好处在于:

❶ 节约时间。如果要把这些词都摘录一遍,第一没必要,第二小朋友写字速度慢的话,就来不及了。

❷ 跟课文结合紧密。因为是比较细节的内容,如果写在笔记本上,回头还得跟课文去对应,不如批注来得直接。

❸ 有助于一目了然地看到每个段落值得注意的要点。比如在上述举例中,“色彩”和“动词”出现在同一个段落,此外这个段落老师还分析了一处“对比”,那么批注完,这3个要点就会清晰地浮现出来。你一看就知道,这个段落要特别留意的是什么。

【英语】

英语的笔记主要就是针对单词、及针对语法点。

针对单词,主要记录这个词的用法,尤其是当它有多种用法时(且老师做了拓展的话)。记录的最佳方式是记录例句,在句子里理解并掌握它的各种含义和用法。此外要注意对各种【词串】的记录,也就是包含着这个单词的各种常见用法。

针对语法点,除了记录一般规律外,主要方式仍然是摘录例句。总之如果英语是作为语言来学习的(而不是作为阅读,阅读部分的笔记方式跟【语文】一样),那么主要就是在语境中去理解和掌握要点。

【数学】

数学笔记其实挺简单的,就是记录例题、梳理知识谱系。

记录例题,因为老师课上举例的题目往往是比较经典的,弄通以后就能解决同类型题目,不需要再刷题了。

记录的时候,可以只记题目,以及主要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最后的计算部分可以不记。一来省时间,二来也没必要,数学最重要的是解题思路。思路和解题步骤尽量用数学语言记录,简单直接。

如果老师从这道题总结到某一类题目的特定解法,这部分值得记录。如果老师讲到了几道例题之间的关系,比较了相似、差异等等,这部分也值得记录。这其实已经有点涉及到后面部分——

梳理知识谱系,可以跟着数学书,把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放到整体知识谱系中,由此知道自己在哪个分支下学习。不过在初学时这一点不太容易实现,也可以先记录好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积累一段时间后(如学完一个部分后)梳理整体框架。


这些方法其实说起来都挺简单的,但孩子们在实际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❶ 找不到重点,不知道哪些该记,哪些不用记。对这个问题,其实我在分析语文、数学笔记方法的时候都有提到,课本中已有的,画出来就可以,比较机械的内容(如计算部分)不需要记录。

❷ 笔记不完整,有疏漏。可以一边做示范性补充,一边具体分析疏漏的原因,比如是写字速度太慢了,还是笔记方法不熟练,或者是上课走神了,亦或是对重点判断有误,等等。逐步提升。

❸ 笔记混乱,课后复习看不懂。首先可以尝试把笔记的层次区分开来,比如前面说到的语文“独立型笔记”和“批注型笔记”;另一个是写好标题,这点有些孩子也容易漏掉,写在笔记本上的这些内容,对应的是哪一篇课文、哪一个知识点,做好标记才方便查找和整理。

其实做笔记这件事本身并不难,我觉得比较难的是【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而习惯的培养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要靠不断地重复来实现。因此这段陪娃上网课的时光,不如就用来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