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每临大事有静气

 昵称30582511 2020-03-06

静是一门功夫,事愈迫而人愈静。


心有静气,则攻无不克、事无不成。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01
静为处事第一法

《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可以说,静是安定、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人们常说:急中生智。


事实并非如此。


急中更容易生乱,忙中更容易出错。


大事当前,往往得失挂心、利害相逼。


越是如此,越要以一股静气去支撑。


静心是去躁的良方,静是智慧的土壤。


因此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道家讲:“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正所谓“静生百慧”,曾国藩对此很是赞同。

他说:“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


心若静,则能够体察事物的本质,发觉事物的精髓。


心若静,处理事情也能够省力,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
静坐修心

古往今来的圣贤,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


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如何静心。


必须要经受住世事的磨练,根基才更稳固。

才能按心兵于不动,遇事如静水般从容。

年轻时的曾国藩,曾经是个满身缺点的年轻举子。


后来他考中进士,进京为官。


为了自己的仕途,曾国藩痛下决心改正缺点。


他在日记中给自己列了很多戒条。


甚至为自己改名为“涤生”,发狠说:


“此后直须彻底荡涤,一丝不放松。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但还是时常犯些老毛病。


这时候,一位名叫唐鉴的人提醒了他。

唐鉴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最是静字工夫要紧。”

问题浮在表面,唯有让心静下来,才有改过的可能。


静不下来,反省再多,一切都是空的。


这番见解,拨开了曾国藩心中的迷雾。


他开始跟着唐鉴学习静坐的功夫。


无论公务多么繁忙,每日都要坚持静坐四刻钟。


他在《主静箴》中写道:“细思神明则如日之升,身静则如鼎之镇,此二语可守者也。”


用身体的稳定,带动内心的平静。


使身心在宁静中得到和谐。


静坐的修炼,使得曾国藩受益无穷。


后来他领兵打仗,坐镇军帐中,仍然能够镇定指挥,都离不开“静”字的功夫。

03
静在心,不在境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一切烦恼皆从心生。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


无论周围环境如何,我们都要学会静心:


遇到失意之事,能够处之以忍;


遇到快意之事,能够视之以淡,


遇到荣宠之事,能够置之以让,

遇到忧愤之事,能够平之以稳。


生活就是这样,苦辣酸甜,五味俱全。


俗话说: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


内心平静,能使人的精神随之愉悦。


美好的事情,也会接连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