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抵当汤经典医案、方论

 阿弥陀佛fjx4e3 2020-03-06

[方剂组成]

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8克),桃仁去皮尖,二十个(4克),大黄酒洗,三两(9克)[服用方法]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治则方解]

病机:表邪循经入府,热与血结于下焦。

治则:破血逐瘀。

方义:方中水蛭、虻虫直人血络,破血逐瘀;桃仁活血化瘀;大黄泻热逐瘀,共奏逐瘀泄热之功。本方为攻逐瘀血峻剂,使用应注意中病即止,体弱、年高、孕妇有内出血者慎用或禁用。

[辨证要点]

抵当汤主下焦瘀血重证,病机为邪热与瘀血搏结,病变主要矛盾在于瘀血,治疗重在活血逐瘀。临床表现中精神症状明显。

此外,服抵当汤已取效,恐多服伤正者,可接着使用桃核承气汤治疗。

小柴胡汤与抵当汤都可治疗血结在胞中,但小柴胡汤所治以邪热与经血相搏为主,病以发热,谵语,如见鬼状为主,病变的主要予盾为邪热,治疗以清热调气理血为主;抵当汤所治以瘀血相搏在胞中为主,病变的主要矛盾为瘀血,邪热居于次要方面,治疗重在破血逐瘀。

桃仁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桂枝茯苓丸,虽皆主治下焦蓄血证,但其轻重缓急各不相同。其中抵当汤证最重,主下焦瘀血重证,由于蓄血最重,故见少腹满而硬,神志烦而狂。次为抵当丸证,主下焦瘀血缓证,虽蓄血已重,但尚未牢固,故少腹满而未硬,或烦而不狂。再次为桃仁承气汤证,血结尚属轻浅,病变主要矛盾为邪热,证以少腹急结,其人如狂为主;以桂枝茯苓丸证为最缓。

[仲景方论]

《伤寒论》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伤寒论》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伤寒论>第237条: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伤寒论》第257条: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注家方论]

1.成无已《伤寒明理论》:人之所有者,气与血也。气为阳气,流而不行者则易散,以阳病易治故也。血为阴血,畜而不行者则难散,以阴病难治故也。血畜于下,非大毒快剂则不能抵当其甚邪,故治畜血曰抵当汤。水蛭味咸苦微寒,《内经》曰:咸胜血。血畜于下,胜血者必以咸为主,故以水蛭为君。虻虫味苦微寒,苦走血,血结不行,破血者必以苦为助,是以虻虫为臣。桃仁味苦甘平,肝者血之源,血聚则肝气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散血缓急,是以桃仁为佐。大黄味苦寒,湿气在下,以苦泄之。血亦湿类也,荡血通热,是以大黄为使。四物相合,而方剂成。病与药对,虽苛毒重疾,必获全剂之功矣。

2.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抵,至也。水蛭虻虫,攻坚而破瘀,桃仁大黄,润滞而推热。四物者,虽曰比上则为较剧之重剂,然亦至当不易之正治也。

3.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抵当者,至当也。蓄血者,死阴之属,真气运行而不人者,故草木不能得治其邪,务必以灵动嗜血之虫为向导,飞者走阳络,潜者走阴络,引领桃仁攻血,大黄下热,破无情之血结,诚为至当不易之方,毋惧乎药之险也。

4.柯韵伯《伤寒论注》:蛭,昆虫之饮血者也,而利于水。虻,飞虫之吮血者也,而利于陆。以水陆之善取血者,用以攻膀胱蓄血,使出乎前阴,佐桃仁之苦甘而推陈致新,大黄之苦寒而荡涤邪热,名之巨抵当者,直抵其当攻之处也。

5.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抵当汤中水蛭、虻虫食血去瘀之力,倍于芒硝,而又无桂枝之甘辛,甘草之甘缓,视桃仁承气汤为较峻矣。盖血自下者,其血易动,故宜缓剂,以去未尽之邪。瘀热在里者,其血难动,故须峻药以破固结之势也。

[名医验案]

1.许叔微医案

仇景莫子仪病伤寒七八日,脉微而沉,身黄发狂,小腹胀满,脐下如冰,小便反利。医见发狂,以为热毒蓄伏心经,以铁粉、牛黄等药,欲止其狂躁。予诊之曰:非其治也,此瘀血证尔。仲景云:阳病身黄,脉沉结,小腹硬,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也。可用抵当汤。再投,而下血几数升,狂止,得汗而解。经云:血在下则狂,在上则忘。太阳膀胱经也,随经而蓄于膀胱,故脐下胀,自阑门渗人大肠,若大便黑者,此其验也。

2.刘渡舟医案

刘某某,女,31岁。产后受风引起目疼,以致视力逐渐下降已二年余。抵当丸主下焦瘀血缓证。病变先从右眼开始,视力从1.2降至0.1。经眼底检查发现眼底水肿,黄斑区呈棕黑色变化,被诊断为“中心性视网膜炎”。经过治疗,右眼视力恢复到1.0,但左眼视力又从1.5下降至0.1,用中成药石斛夜光丸后,视力有所上升,左眼达0.8,右眼至1.2。但患者常觉后背疼痛,右侧少腹亦疼,每临月经两腿发胀,腰腹剧痛。而且精神紧张,惊怖不安,少寐善忘,舌质暗绛,舌边有瘀斑,脉弦滑。根据上述脉证,辨为下焦蓄血,气滞血瘀,瘀浊上扰,乃用逐瘀活血之法治疗。大黄9克,桃仁15克,虻虫6克,水蛭6克,丹皮9克,白芍9克。服药大约六七小时,出现后脑部跳动性疼痛,同时小腹疼痛难忍,随即大便泻下颇多,小便赤如血汁,而后诸痛逐渐减轻,顿觉周身轻松,头目清晰。此后转用血府逐瘀汤加决明子、芜蔚子,又服6剂后,视力恢复如常人,以眼科检查,黄斑区棕黑色病变已基本消失。

[长沙方歌]

大黄三两抵当汤,里指冲任不指胱,

虻蛭桃仁各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