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怎么做,不少人可能不太清楚。一年之中,春季要养肝,而且要健脾,可为健康体质打下坚实基础。为什么春季要养肝健脾,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 01 春季养肝正当时 一年当中,春季最适合养肝。在中医理论中,人的五脏与四季对应,所谓“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素问·阴阳类论》中也特别指出:肝主春,为一岁之首,乃生机之冠,一年万物之生赖于春,而一身脏气之生赖于肝。 肝,五行属木,它像是春天旺盛生长的树木,容易生发阳气。而肝与胆表里,肝的阳气要借助胆经才能往外发泄,袪除外寒。 此时如果肝胆经络阻滞,气血流通不畅就会出现郁热症状:如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头晕头痛、女性痛经、乳房胀痛等,其实这些都是肝经胆经循行的部位出了问题。 因此,在疾病发生之前,我们要抓紧春季来养肝。 02 春季养肝有重点 春季养肝多吃温补食物。“春夏养阳”,指要顺应春升之气,现在早春,仍有冬日的余寒,尤其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在饮食上宜适当多吃些温补且升发阳气的食物,可以助长人体的阳气,增强抵抗力,抗御外邪的侵袭。 需要注意的是,建议春季的温热食物是指韭菜、大蒜、洋葱、香菜、生姜、葱这些性温味辛,既温补又具有发散作用的食物。不建议吃冬季进补温热而无辛散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等。 此外,情志养肝也很重要。春季阳气升发,自然界呈现向上向外舒展的态势。按“天人相应”的观点,中医认为春季人的精神情志应保持舒畅、条达。 而且当下铺天盖地的疫情讯息很容易让人过度紧张、焦虑不安,我们不妨转移一下注意力,多看看书、看看电视剧,做到心胸开朗,情绪乐观,从而使肝气调达,疏理人体的气机,达到气血调和,身心健康。 想要养肝,起居规律。《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春季万物复苏,这时千万不可睡懒觉,因为不利于阳气升发,应该早点起床,在家也要运动起来,动动身子,这样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03 养肝不忘补脾胃 春季养肝正当时,调补脾胃同样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五行学说认为,春季属木,木相对应于人体脏腑则为肝,肝木与脾土是相克的关系,肝木克脾土。春季肝木当令,肝喜条达、主疏泄,如果肝气过旺就会横逆脾土犯胃,影响脾胃受纳和运化功能,引起嗳气、反酸、烧心、胃痛胁痛,腹痛泄泻等。 在饮食上,要选甘、辛、温之品,清淡可口,尽量少吃油腻、生冷、粘硬食物。 中医学认为,酸味入肝,甘味入脾。春天肝气亢奋,易乘脾犯胃,所以春季应该省酸增甘,也就是少吃酸味,多吃甘味。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甘味,不是指糖果、巧克力那种含葡萄糖量高的食品,而是适当服用甘味的中药,如党参之类。如果多吃太甜的食物会导致胃肠胀气、反酸烧心、血糖增高等问题。 推荐食疗方--党参玫瑰花茶 材料:党参10克,玫瑰花3克。 做法:上述用料一同放入茶碗,加入沸水,加盖3~5分钟即成。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补气。 适合人群:肝郁气滞、脾胃气虚者,常见情绪抑郁不畅,喜欢叹气,胸脘满闷,胁肋胀痛,食少纳差,嗳气反酸,神疲乏力。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能补气健脾益肺。玫瑰花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脾经,能疏肝解郁、理气活血。二者共用,疏肝理气,健脾补气,适合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者饮用。 |
|
来自: 一路行ni43ydpa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