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时保持觉知,即为正心之义

 HNYZL 2020-03-07

《孟子》云:“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家里养的鸡鸭猪狗,每天放出去,任其自由,但于傍晚之时,也知将它们收回来以管束之。可我们每天待人接物时,渐渐放逸其心,失却主宰,而不知道将此放逸之心收摄回来。为己之学,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只不过时时警策自己,时时保持高度之觉知,勿令此良知之心、四端之心,失却主宰,为物相所蔽,为物欲所牵,即正心之义也。



▍《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正心
性体主于身者,谓之心,透于身者,谓之行。性体不能作为一身之主,则心必放矢,行必紊乱,手足必无措,言语必无序。如此,人生必为物欲所陷,必为自我所束,久之气必浊,质必劣,而愈发自暴自弃,堕落沉沦,进入身心与人生的恶性循环之中。
正其心者,不失性体为真主人之义也。言行与人生必有皈依而后方可得其正。皈依之道,无非向外与向内之两途。向外者,物交物,而蔽于物,如此交引日下,为物所拘,为感官所惑,小人也,凡夫也。
印度有谚语曰:我们之所以不能升华人生、觉悟生命,因五官皆为向外而误导我们之故也。此论与东土孟子之言,一脉相通。向内者,不失真主,明其大宰,乾元性海,以为永恒。此为正道也,此为仁道也,此为大人之学也。

求其放心
向外寻求皈依者,往而不返,物之徒也;向内寻求皈依者,孺子可教,圣之徒也。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仁,人心也”,至圣所言之“仁”,既有性体义,也有心体义。亚圣此处以心训仁,不误也。“义”者,仁(心性)透过身心言行自主、自觉地显发于外者也。若“舍其路而弗由”,则是“放其心而不知求”,结果便是“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家里养的鸡鸭猪狗,每天放出去,任其自由,但于傍晚之时,也知将它们收回来以管束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可我们每天待人接物时,渐渐放逸其心,失却主宰,而不知道将此放逸之心收摄回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为己之学,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只不过时时警策自己,时时保持高度之觉知,勿令此良知之心、四端之心,失却主宰,为物相所蔽,为物欲所牵。“求其放心”即收摄已失、已昧之真心,彰显良知之心、四端之心,如此而已。
时时警策自己,时时保持高度之觉知,勿令此良知之心、四端之心,失却主宰,为物相所蔽,为物欲所牵,即正心之义也。
文字丨摘自潘麟先生著作《〈大学〉广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美国学术出版社, 2019年3月
摄影丨印立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