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时期的建筑,是中国木建筑的巅峰,也是西方建筑达不到的高度

 陈正兴 2020-03-07

说起中国建筑,必然离不开木头,中国建筑史就是一出木头写成的历史,“伐木丁丁,构木为巢”虽然不是中华民族的专利,但当各个民族都从木材过度到石材的时候,中国人依旧对木材情有独钟。从天子庙堂到百姓房舍,木材几乎陪伴了我们的一生。

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例如西方古典建筑,印度建筑,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几乎都是以砖石结构作为主要主要建筑系统。只有中国及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将木质结构作为主要建筑体系。

唐朝时期的建筑,是中国木建筑的巅峰,也是西方建筑达不到的高度

但是同一建筑体系之下,建筑类型却并不单一,受限于不同的地形,地貌,甚至是气候因素,不同地区孕育出不同的木建筑类型。例如北京的四合院,徽州的天井院,西南地区的吊脚楼,这些建筑是属于中国的一笔珍贵文化遗产。

木结构发展的原因——众说纷陈

关于木结构的起源,如今已经很难寻觅,目前关于中国最早的建筑实证,就是河南偃师二里头的宫殿遗址,距今约3800年前。而中国木建筑的历史远远不止如此,从茅草屋到宫殿,也需要一步一步发展,到底用了多少事件我们只能对此进行猜测。但至少如梁思成所说,中国建筑在4000年的历史中从未断代。

唐朝时期的建筑,是中国木建筑的巅峰,也是西方建筑达不到的高度

为什么中国人选择了木建筑,而没有像其它民族一样选择用石建筑取代木建筑?这在建筑研究和文化研究中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毕竟世界上到处都有石头,也到处都有木头。无非是有些地方多一些,有些地方少一些,自然环境显然不能成为木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建筑学家刘致平在自己的著作中《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这样写道:“我国最早发源的地区——中原等黄土地区,多木材而少佳石。”许多人也认为这是正确的说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里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建在咸阳,但是建造使用的木材是从四川运过去的。

唐朝时期的建筑,是中国木建筑的巅峰,也是西方建筑达不到的高度

关于为什么选用木结构,建筑学家徐敬直认为“封建时期的中国,主要经济发展是靠农业,其经济水平十分低下,因此尽管木结构容易引发火灾,但依旧作为主要建筑发展,”,这段话从经济上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选择了木结构,但是古代中国经济低下吗?似乎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

木结构能在中国发展的原因,至今也没有明确答案,不过有三点重要原因,是不容忽视的。

1、木结构节约劳动力,材料,施工时间。在所有建筑的形式中,在达到同一效果的前提下,木建筑的建造速度是最快的,在西方封建时期,想要建造一座石头教堂或者宫殿,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对中国的封建统治者而言,显然是不可能允许的,想想明清紫禁城,如果全部改用石头建造,或许明朝已经灭亡,宫殿还没建完。

唐朝时期的建筑,是中国木建筑的巅峰,也是西方建筑达不到的高度

2、中国没有“神权时代”。中国没有将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没有像西方一样,进入到“神权高于一切”的时代,在西方人眼中“神”是永恒的,与之相配的只能是石制建筑。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建筑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

3、木建筑优秀的抗震功能。虽然地震不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但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并不少,例如在《汉书·五行志》中,就记载了公元前7年,发生在陕西西安周围的一次地震。木建筑因为使用榫卯衔接,在地震时具有更强的抗震能力。

唐朝时期的建筑,是中国木建筑的巅峰,也是西方建筑达不到的高度

事实上,虽然木材是中国建筑的主流,但石材也并没有被完全抛弃。而是被用在了特殊建筑中,例如古人象征永恒的陵墓,在宫殿、陵墓前伫立的华表,在祭祀场所修建的日晷等。这些建筑本身就被赋予永恒的”神性“,更多的作为一种精神展现。

木结构建筑的巅峰——唐朝

虽然中国建筑一直在不断发展,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巅峰并不是在明清时期,而是在隋唐到宋朝。尤其是唐朝建筑,唐朝作为中国封建时代一个代表性的时代,国家安定,经济繁荣让唐朝文化得到空前发展。这时期的中国,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在丰衣足食之后,有了享受精神文化的追求。中国建筑也在这种文化与并重的时代,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

唐朝之所以成为中国木构建筑的巅峰,与社会美学的发展有直接体现。美学思想从人类进入文明之后,就一直伴随着人类成长,我国的美学思想最早成型于先秦时期,经过汉唐的包容发展。美学思想也进入前所未有的丰富时期,也诞生了唐朝建筑的三个特点。

唐朝时期的建筑,是中国木建筑的巅峰,也是西方建筑达不到的高度

1、风格稳健,雄浑大气,气宇轩昂。唐朝的统治者喜欢有生命力和韵律的东西,这也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大唐风骨,这点我们可以在唐朝的一些诗歌中反映出来,例如唐代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就有描写:“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这也造就了唐朝建筑雄浑大气的特点。

唐朝时期的建筑,是中国木建筑的巅峰,也是西方建筑达不到的高度

2、崇尚结构美学,不做多余装饰。当后代的王公贵族都在极力装饰自己的宅院时,唐朝却以简洁的审美领先了数千年,唐代建筑上几乎找不到多余的构件,硕大的斗拱在支撑屋檐的同时,本身就极具观赏价值。向外挑出的巨大屋檐,朴素的梁与柱,无一不体现着唐朝的高端审美。

唐朝时期的建筑,是中国木建筑的巅峰,也是西方建筑达不到的高度

3、精巧的空间结构。唐朝建筑虽然用料简单,却有着精巧的空间结构,以现存的唐朝建筑代表五台山佛光寺为例,佛光寺大殿采用的金箱斗底槽布局,使用列柱和柱上的阑额形成一圈柱架,在上面布置有斗拱、明乳袱、明袱和柱头枋等构件,使得内外形成两个看似不同的空间,这是极为超前的设计理念。

总结

从中华文明诞生以来,木制建筑就一直陪伴着中国人,这种从久远以前就诞生的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来,自然有其特别的地方。虽然西方的石制建筑可以存在上千年,中国的古建筑或许并没有那么悠久,但是中国木建筑有其独一无二的魅力,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西方建筑达不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李允鉌 天津大学出版社

2、《唐朝建筑风格与文化特色研究》 张瑞雪 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3、《中国美学史》张法 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