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多粉丝私信都有脾虚症状,到底什么是脾虚?来看看中医脾的辩证

 打遍天下的酱油 2020-03-08

好多粉丝私信都有脾虚症状,到底什么是脾虚?来看看中医脾的辩证

位置: 脾位于腹中,在膈之下,与胃相邻。

形态: 脾“形如刀镰”(《医贯·内经十二官论》)。

生理机能: 主运化与主统血

生理特性: 脾气主升与喜燥恶湿。

其他: 脾在体合肌肉而主四肢,其华在唇,在窍为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由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脾在五行属土,居中央,为阴中之至阴,通应长夏或四时。

(一)主要生理机能

1.主运化

含义: 指脾气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脏腑的生理机能。

(1)运化谷食

含义: 指脾气将谷食化为谷精,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脏腑的生理机能。

过程: 谷食入胃,经胃腐熟(初步消化)后,变为食糜,下传于小肠以作进一步消化。谷食的消化虽在胃和小肠中进行,但必须经脾气的推动、激发作用,才能完成。小肠中的食糜,在脾气作用下经进一步消化后,分为清浊两部分。

脾气转输精微的途径与方式:

①上输心肺,化生气血,通过心肺布散全身;

②向四周布散到其他脏腑,

生理: 脾气的运化机能强健,称为“脾气健运”,则能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原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

病理: 脾气的运化机能减退,称为“脾失健运”,则可影响谷食的消化和精微的吸收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乃至倦怠、消瘦等精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2)运化水饮

含义: 指脾气将水饮化为水精,亦即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脏腑的生理机能。水饮的消化吸收亦在胃、小肠和大肠中进行,但又必须经脾气的推动、激发作用,才能完成。

脾气转输津液的途径及方式:

①上输于肺,通过肺气宣降输布全身;

②向四周布散,“以灌四傍”,发挥其滋养濡润脏腑的作用;

③将胃、小肠、大肠中的部分水液经过三焦(六腑之一的三焦)下输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④居中枢转津液,使全身津液随脾胃之气的升降而上腾下达,肺之上源之水下降,膀胱水府之津液上升。

生理: 脾气健运,津液化生充足,输布正常,脏腑形体官窍得养。

病理: 脾失健运,或为津液生成不足而见津亏之证,或为津液输布障碍而见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

临床应用: 治疗此类病证,一般采用健脾化痰、健脾燥湿和健脾利水之法。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饮食物是人出生后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生成精、气、血、津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饮食物的消化及其精微的吸收、转输都由脾所主。

脾为“后天之本”: 脾将水谷精微吸收并转输至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其发挥正常机能,并能充养先天之精,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是维持人体后天生命活动的根本。

2.主统血

含义: 指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机能。

生理: 脾气统摄血液的机能,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气足则能摄血,故脾统血与气摄血是统一的。

病理: 脾失健运,气生无源,气衰而固摄作用减退,血液失去统摄则逸出脉外而为出血。

好多粉丝私信都有脾虚症状,到底什么是脾虚?来看看中医脾的辩证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上升

含义: 脾气具有向上运动以维持水谷精微的上输和内脏位置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

(1)升清

含义: 向上及四肢输送精微,化生气血,营养全身。“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总结: 脾气的升清,实际上是脾气运化机能的表现形式。脾气升清与胃气降浊相对而言,二者相互为用,相反相成。

(2)升举内脏

含义: 脾气上升能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

生理: 脾气上升是 防止内脏下垂的重要保证。

病理: 脾气虚弱,无力升举,反而下陷,可导致某些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阴挺(子宫脱垂)、脱肛(直肠脱垂)等。

临床应用: 治疗内脏下垂病证,常采用健脾升陷的补中益气汤。

2.喜燥恶湿

含义: 指脾喜燥洁而恶湿浊的生理特性,与胃的喜润恶燥相对而言。

生理: 脾气健运,运化水饮机能正常,水精四布,自然无痰饮水湿的停聚。

病理: 外湿脾土脾气不升脾失健运水运不化内湿

临床应用: 对脾生湿、湿困脾的病证,一般是健脾利湿同治。

总结: 脾气下陷的病机——脾气虚衰和脾气为湿所困,治当除湿健脾兼用。

好多粉丝私信都有脾虚症状,到底什么是脾虚?来看看中医脾的辩证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1)在体合肉:

含义: 指肌肉和四肢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运动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生理: 全身肌肉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营养滋润,才能壮实丰满,并发挥其运动机能。

病理: 主肉脾失健运,水谷精微生成和转输障碍,肌肉失养,必致瘦削,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

临床应用: 肌肉痿废不用等疾患,常从脾胃治疗。

(2)脾主四肢:

生理: 脾气健运,则四肢营养充足,活动轻劲有力。

病理: 脾失健运,则四肢营养缺乏,可见倦怠无力,甚或痿废不用。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1)在窍为口:

含义: 食欲和口味均可反映脾的运化功能状态,故口为脾之窍。

生理: 脾气健运,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

病理: 若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则见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如口淡乏味、口腻、口甜等。

(2)其华在唇:

含义: 口唇的色泽能够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状态。

生理: 脾气健运,气血充足,则口唇红润光泽;

病理: 脾失健运,则气血衰少,口唇淡白不泽。

3.在志为思

含义: 思志由脾精脾气所生化,故与脾密切相关。

生理: 思虑,是人皆有之的情志活动,对机体并无不良影响。

病理: 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则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导致气滞或气结。思虑太过,最易妨碍脾气运化机能,致使脾胃之气结滞,脾气不能升清,胃气不能降浊,因而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

4.在液为涎

含义: 涎为口津,即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由脾气布散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故说脾在液为涎。

生理: 脾精、脾气充足,涎液化生适量,上行于口而不溢出口外。

病理: 脾胃不和,或脾气不摄,则导致涎液异常增多,可见口涎自出。若脾精亏虚,涎液分泌减少,则见口干舌燥。

5.与长夏或四时之气相通应

(1)脾与长夏相通应:

含义: 脾主长夏—湿热蕴蒸,万物华实,脾主运化,同气相求。

意义: 长夏之湿虽主生化,而湿之太过,反困其脾,使脾运不展。故至夏秋之交,脾弱者易为湿伤,诸多湿病由此而起。又因时逢炎夏,湿与热兼,湿热交相为病,多见身热不扬、肢体困重、脘闷不舒、纳呆泄泻等湿热交结不解的症状。

临床应用: 治疗时应重在除湿,所谓“湿去热孤”之法。

(2)脾与四时之气相通:

含义: 在中土五行中,脾属土,居中央,主四时。

意义: 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依赖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充养;心肺肝肾的生理机能,赖脾气及其化生的精微物质的支持。脾气健运,则四脏得养,机能正常发挥,人体康健,正气充足,不易得病,既病也易于康复。

附:脾精、脾气、脾阴、脾阳的生理作用

1、脾精

含义: 是一身之精分藏于脾的部分,由发育过程中分藏于脾的先天之精与脾吸收的水谷之精融合而成。

生理: 四肢、肌肉皆赖脾转输其精以濡养之。脾精还是“意”、“思”等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脾精充足则“心有所忆”,深思熟虑。

病理: 脾精不足则既乏化菅生血之源,亦缺生卫化气之本,可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少气乏力、倦怠神疲等血与气皆虚的症状。

2、脾气

含义: 是一身之气分布于脾的部分,也可以说是由脾精所化的具有推动和调控脾机能活动的一类极细微物质。

生理: 脾气化水谷为精微,化水饮为津液,并转输水谷之精于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脾气以升为健,

病理: 脾气虚衰,则运化水谷、转输精微、统摄血液的作用减退,可见食少腹胀、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面色酰白、形体消瘦或浮肿、舌淡苔白、脉弱等症,还可出现内脏下垂及各种出血或失精(如蛋白尿、乳糜尿)症状。

3、脾阴、脾阳

含义: 脾阴即脾气中的具有凉润、宁静等作用的部分。脾阳是脾气中具有温煦、推动等作用的部分。

生理: 脾阴与脾阳协调统一,维护着脾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

病理:

脾阴: 虚则其凉润、宁静等作用减退,虚热内生,可见消瘦、烦热、食少、口唇生疮、舌红少津、脉细数。

脾阳: 虚则其温煦、推动等作用减退,虚寒内生,表现为腹胀食少、腹痛喜温、大便清稀、形寒肢冷、面色㿠白,或周身浮肿、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总结: 脾精、脾气、脾阴、脾阳的内涵都是相对独立的。

脾精不足: 常见营养不良的征象;

脾气虚: 常见运化动力不足和升举无力的表现,但无寒热征象;脾阴虚必见热象;脾阳虚:必见寒象。脾阴虚与脾阳虚一般都兼有脾气虚的表现。

脾气与胃气、脾阴与胃阴、脾阳与胃阳: 概念内涵既有相类又有区别。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气易虚,胃气易实。所谓“阴道虚,阳道实”也。脾阴、脾阳主内,胃阴、胃阳主外,故外在火邪易伤胃阴,寒邪易损胃阳;而内伤火热易耗脾阴,内生寒湿易损脾阳。

好多粉丝私信都有脾虚症状,到底什么是脾虚?来看看中医脾的辩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