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q1338 2020-03-08

引言:潦倒的现状,也有过辉煌

阿根廷空军最为知名的的故事,莫过于英阿马岛战争时期使用飞鱼导弹击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了;今年四月份阿根廷购买的5架二手超军旗到货又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虽然它们已经是经过现代化改造,但在三代走向四代(俄标五代)战斗机的大潮流映衬下,这支不太起眼的南美空军力量还在专门淘一批三十多年前的主力军机,不禁显得有些扎心;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四月中旬到货的二手超军旗

不太为人知的是阿根廷航空业也曾有一段小小的辉煌时期,从亚音速战斗机到二倍音速拦截机和巡航导弹;背后有着二战时期德国军机设计人员的影子,但最终却纷纷哑然收场。

德国飞翼之父的战后流浪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2008年诺斯罗普格鲁曼复原的Ho 229

二战末期,德国当局命令销毁一切关于飞翼研究的技术资料和已经生产完的飞机,1945年美国只将未破坏的几架HO229运回本土,但霍顿兄弟两人仍对飞翼难以割舍,私藏了一些技术资料在德国波恩的父母家里,直到1946年3月英军情报人员才发现并没收了这些技术资料。之后被英国皇家空军强迫参与了一些英国民用飞机设计工作,弟弟雷玛霍顿在技术资料被查抄后选择了进入波恩大学进修,希望等待情况稳定下来,自己继续开展飞翼飞行器的研究;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年轻时的雷玛霍顿

但是这种希望很快的破灭了,1947年,盟军延长了德国人参与航空相关领域工作的禁令,在取得波恩大学博士学位后,他试图进入英国Fairey公司参与超音速飞机的研发,其公司高层虽然很欣赏雷玛霍顿,但考虑到他身为德国人,以及自家员工的抵触情绪,他求职以失败告终。

1947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生罗斯威尔事件,飞碟技术引起美国方面的高度兴趣,霍顿兄弟也被列入了调查对象,但美国情报人员最终只找到了霍顿兄弟中的哥哥沃尔特霍顿,虽然沃尔特确实了解纳粹飞碟一些事情,但并没有直接参与,沃尔特推测苏联方面确实有可能获得一些德国技术遗产,来侦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核武器研究,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天方夜谭,但当年美军主要认定罗斯维尔事件为苏联刺探核武器情报所为;至于真相究竟如何,现在也被外星人等猜想搞得扑朔迷离。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霍顿兄弟研究的也是无尾布局的飞行器;而雷玛霍顿在1948年4月深感在德国再想开展自己难以割舍的飞行器研究已经很难了,于是便选择前往阿根廷寻找机会;而他哥哥选择加入了新成立的德国空军,所以美国在1948年的搜寻中只找到了还在德国的沃尔特霍顿。

阿根廷的航空机遇

二战结束,阿根廷胡安 庇隆政府收留了大量的德意战犯和科学家;极力发展自己独立的航空工业,同时也招募了一些意大利和法国科学家,的在那之后的数十年间,这支德国技术力量也为阿根廷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胡安 庇隆

想起在半年前,莱特湾在今年年初写过一篇关于早期飞翼发展的文章,详见:

我们现在可以继续德国飞翼的故事了,德国飞翼之父——雷玛霍顿来到了南美的阿根廷,1948年来到阿根廷的霍顿进入了阿根廷航空研究所工作,终于可以从事自己最喜欢的飞行器设计工作,1949年开始进行无动力飞翼滑翔机I.AE 34的设计制造;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I.AE34双人飞翼滑翔机

但是因为没有云杉和薄桦木胶合板; 必须使用劣质的当地材料,而且粘合剂不达标,(FMA)技师水平不合格,好不容易做出了原型机试飞成功,就被阿根廷当局拖出去展览宣传,按照雷玛霍顿回忆录自己的话说:

这些木质原型机都在外面公园里长草了,还要自己去拖回来;

1952年两架滑翔机参加西班牙第二届国际滑翔机大赛因为飞机质量问题退赛,其衍生机型I.AE 41最好成绩还是1956年成功穿越安第斯山脉抵达智利。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I.AE 37

雷玛霍顿在1953年投身阿根廷超音速截击机的研发,I.AE 37采用三角翼,双发单垂尾,翼身融合,和同时期的瑞典龙式战斗机有些相似,不过需要飞行员俯卧驾驶。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完成超音速风洞测试后提出I.AE 48双座正常布局的超音速战斗机,设计最大速度达到每小时2700公里,不过使用两台罗罗Avon涡喷发动机,但可惜的是1955年庇隆政府倒台,遭遇再次大幅度缩减航空业预算,阿根廷政局不稳,很多技术人员选择了逃离,I.AE 48战斗机遭遇打击,1959年因为资金问题,该计划被取消。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I.AE 37B

雷玛霍顿在五十年代初还被阿根廷方面要求研发一款民用运输飞机,作为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但阿根廷当时基础交通并不太发达,大量农产品从各省还没运到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便开始腐烂,I.AE 38运输机主要任务是用来运橘子,这也是航空史上设计目的很独特的飞机了,在资源较充足的前三年,I.AE 38"橘子"运输机进展迅速,计划使用英国活塞发动机。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厂房内的I.AE38运输机

但是与战斗机项目相似的是资金同样在55年庇隆倒台后缩减殆尽,并且强制使用阿根廷国内一家厂商1942年研制出来的发动机。与战斗机相比I.AE 38运输机很幸运的在1960年完成首飞,但是阿根廷为了强调国产化,强制使用阿根廷产的IA 16发动机,功率严重不足,首飞之后便荒废在了航空学校的空地中,因为阿根廷没钱支持继续改进,该计划也被取消了。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1960年5月30日,经过数次因缺钱而项目废止的雷玛霍顿博士会见了FMA的官员,提出超音速飞行炸弹概念,雷玛霍顿将他设计的飞行炸弹视为德国V-1导弹思路的演化版本,可进行超音速低空飞行,在概念上,它与今天的超音速巡航导弹有诸多共同点。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霍顿提出的导弹和此前的飞机一样,还是带有强烈的个人设计风格,长4.9米,使用罗尔斯罗伊斯涡喷发动机,翼艄小翼负责方向控制。 进气道专门为超音速巡航优化,优先考虑飞行稳定性,进气道内有气流调节装置,可根据飞行速度和改变进气道内结构。头部装有雷达和导航设备,设计最高速度为2.5马赫。期望在现有可用的喷气式发动机达到超音速。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这款导弹通过固体火箭助推从倾斜轨道上发射,它的标准射程为424公里,通过减少战斗部重量来增加射程,将战斗部重量从500千克降低到300千克,射程可以扩大到800公里,这个数据无疑是非常好看了,放在今天同样如此。霍顿还提出了这种导弹的空射版本,该导弹可以携带500公斤战斗部。导弹发射后,使用无线电指令制导和惯性制导,稳定姿态进入巡航高度,在无线电指令的控制下朝目标方向飞行;接近目标后,机载雷达开机进行末端精确制导。迫于六十年代初阿根廷的工业实力,阿根廷并没有实力来研发生产微型雷达。霍顿的超音速巡航导弹也如空中楼阁般期待未来可用雷达的出现,而海外采购面临制裁,雷玛霍顿只能把机载雷达的选型上搁置一边。

同样的尴尬还有发动机,因为阿根廷自己根本造不出适合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小型涡喷发动机,霍顿倒是找到了一款可用选型,罗尔斯罗伊斯的Soar(翱翔)发动机,翱翔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研制的小型一次性轴流涡轮喷气发动机。翱翔小型涡喷发动机结构简单,成本低,飞行寿命只有10个小时。英国军方原本打算将这款发动机安装到红剑导弹上,但是红剑导弹在1953年取消了,而翱翔发动机研制成功对外销售。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阿根廷现存的林肯轰炸机

在1960年时,阿根廷空军中唯一能携带霍顿飞行炸弹的飞机是二战时期的兰开斯特和林肯轰炸机。但是60年代初,兰开斯特和林肯轰炸机已经相当过时,生存能力堪忧,直到1970年末,阿根廷购买的英国堪培拉喷气式轰炸机,如果该导弹真正投入使用,堪培拉轰炸机完全可以携带。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堪培拉轰炸机

丧失机遇的原因

霍顿的尴尬和无奈不仅是对于他自己,对于流亡在阿根廷的其它德国科学家也是如此,面对不发达的工业实力和捉襟见肘的经费,再好看的设计方案也只能最多停留在原型机阶段。例如,FMA在点子多的德国科学家的协助下曾试图开发PAT 1反舰导弹和基于衍生自V1导弹PAT 2巡航导弹,这两个项目都是纳粹德国项目的延续,阿根廷出于技术、预算和安全原因,在1960年左右取消了这两个项目。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PAT1空基反舰导弹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PAT2巡航导弹

与霍顿拥有相似经历,设计了FW190战斗机的库尔特·谭克在阿根廷设计出了箭I与箭II战斗机,在1950年就已经首飞成功,但是自1948年后,阿根廷国内行政管理落后不断增加的成本和旱灾造成的农业出口量锐减,外汇收入大幅下降,在1945年到1948年短暂的经济飞腾后,阿根廷经济开始衰退,所以将用于航空业领域的资源大量倾斜向汽车工业和农业设备上,所以当霍顿在1953年到1960年搞战斗机研发时,经费才会非常可怜,而庇隆的倒台更是使得阿根廷航空部门几乎停摆;箭II战斗机总师谭克移民印度;还很多项目都如此以上等原因纷纷失败。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如果阿根廷当时经济平稳 政局稳定的话,在五十年代成功研制超音速战斗机,箭II战斗机进入服役,六十年代拥有这种霍顿飞行炸弹,通过后期发动机和雷达性能的不断改进,想必也能收获很好的作战效果,那么阿根廷空军将会成为南美一支非常强大的作战力量;今天看来都是假设罢了,而唯一幸存的箭II战斗机现在被收藏于阿根廷国家航空博物馆,被阿根廷人称为"失去梦想"的象征。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阿根廷国家航空博物馆的箭II战斗机

借助德国科学家,阿根廷各个工业领域本可以慢慢发展,但面对经济衰退政局不稳的阿根廷,这些德国科学家只能怀揣着想法,宛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趣的是在那个年代,美苏还没有这种小型超音速巡航导弹,霍顿的想法倒是走在了最前列。当时美国较小型的斗牛士 马斯等巡航导弹,但它们都是亚音速巡航,长度都超过了12米。更不用说SM-62 蛇鲨 SM-64等恐怖的洲际巡航导弹; 苏联同时期的K-10和Kh-20也十分巨大。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SM-62 蛇鲨

画上句号的霍顿飞翼

就这样,德国Ho229传奇飞翼的缔造者在阿根廷"创业"失败;1950年前后也成为了阿根廷航空业一段短暂的辉煌;自主航空工业便从此成为奢望,进入八十年代阿根廷的空军武器高度依赖进口,尽管得到法国飞鱼这款亚音速反舰导弹,却因制裁无法补充;如果阿根廷航空工业在五十年代的困顿中自我坚持下来,拥有自主的作战武器,马岛战局或许也能有所改变,但这都是假设罢了,过于好看的指标是那个年代阿根廷难以实现的;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雷玛霍顿在看着阿根廷自主航空从奋起到衰弱后,七十年代选择了成为一名航空学校教职人员,培养阿根廷的航空业人才,最终1994年德国飞翼之父在阿根廷去世,霍顿飞翼画上了句号。


德国飞翼之父流亡南美,本有望改写马岛战局,阿根廷让他太无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