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纯说英石》写在《英石史考》前面

 闲情偶的 2020-03-08
         在《纯说英石 ·  英石雅搜之石谱》摘录介绍了有记载英石的十二本(篇)石谱或文章或介绍,下面我先对这十二篇文字的逻辑关系作个分析,以便为《纯说英石 ·  英石史考》系列文章打个基础或作个铺垫。
        为了分析方便,下面只把上述资料中介绍英石的文字列出来,仍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尧山采石场实景图

                     宋       代
        一、杜绾《云林石谱》“英石”:英州浛洸、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有数种:一微青色,间有白脉笼络;一微灰黑;一浇绿。各有峰峦,嵌空穿眼,宛转相通,其质稍润,扣之微有声。又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稍莹彻,面面有光可鉴物,扣之有声。采人就水中度奇巧处錾取之。此石处海外辽远,贾人罕知之,然山谷以谓象州太守,费万金载归,古亦然耳。顷年,东坡获双石,一绿一白,目为仇池。又乡人王廊夫亦偿携数块归,高尺余,或大或小,各有可观,方知有数种,不独白绿耳。
        二、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则记:“英州石山,自城中入钟山,涉锦溪,至灵泉,乃出石处,有数家专以采石为生。其佳者质温润苍翠,叩之声如金玉,然匠者颇閟之。常时官司所得,色枯槁,声如击朽木,皆下材也。”
        三、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英州出此石。如铜矿,声亦如铜。倒悬生岩下,以锯取之,故底有锯痕。大者或长七八尺,起峰至二三寸,亦几案奇玩,然色润者可爱,枯燥者为足贵也。”
         四、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引《真阳志》“英之山石,擅名天下”,“其贫无为生者,则采山之奇石以为贷焉”。

         因为《云林石谱》是最早的,故以它为始;陆游《老学庵笔记》和赵希鹄《洞天清禄集》所述英石皆与《云林石谱》不同,故可知无关联性;另它们两者之间也无关联,故将上述三者独立列序、自成体系。至于附录在《云林石谱》后的《渔阳公石谱》(见上篇文章),事实上它只是记录前人玩石的一些趣事,也称不上石谱,《四库全书》在收录时也直接把它排除在外;另《舆地纪胜》也只是摘录《真阳志》的文字,虽然真实,但只是陈述这样一个事实罢了,故也不必说。下面我们来看明朝。



                       明       朝
         五、林有麟的《素园石谱》“英石”:“真阳英德县间,石产溪水中。有数种,一微青色,间有白脉;一微灰黑;一浅绿。各有峰峦嵌空,质少润,扣之有声;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莹彻有光,扣之有声。采之人就水中奇巧处凿之。东坡获二石,一绿一白。亦目为仇池。
         此石如铜矿声,倒生岩下,以锯取之,故底平,起峰二三寸。亦可作几案奇玩,色黑润者可爱。”
        六、谢肇淛的《五杂俎》“英石”:“岭南英石出英德县,峰峦耸秀,岩窦分明,无斧凿痕,有金石声,置之斋中,亦一奇品,但高大者不可易致。”
        七、文震亨的《长物志》“英石”:“出英州,倒生岩下,以锯取之,故底平。起峰高,有至三尺余者。小斋之前叠一小山,最为清贵,然道远不易致。”
         八、计成的《园治》选石篇记英石:“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有数种;一微青色,间有(通)白脉笼络;一微灰黑,一浅绿,各有峰、峦、嵌空穿眼,宛转相通。其质稍润,扣之微有声。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有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稍莹彻,而面有光,可鉴物,扣之无声。采人就水中度奇巧处凿取,只可置几案。”

         《素园石谱》是第一本图文并茂的石谱,但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它在介绍英石的文字是“合成品”,即是《云林石谱》与《洞天清禄集》的合成品,再用“拿来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有机的加工组合,如加了一个“黑”字,又把“枯燥者为足贵也。”这句话删了!我以后会有专门文章来考究这个问题,在此姑且不表。但在体系上我先把它列入到《云林石谱》队伍。
         谢肇淛(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名山大川)的《五杂俎》与事实基本相符,没有疑问,故把它列入到事实派的体系。
         《长物志》虽然在文后部分有“起峰高,有至三尺余者。小斋之前叠一小山,最为清贵,然道远不易致。”但还是明显的《洞天清禄集》体系。
        《园冶》基本上也是直接抄录《云林石谱》,故也列入该体系。但不明白的是计成是具体园林项目的实施者、实践者和理论家;应该属于理工男之类,他的介绍与《云林石谱》一样,这个值得深思和考究。

英山采石场实景图

                        清       代
           九、吴绮的《岭南风物记》“英石,出韶州府英徳县,峰纹耸秀,扣之有金玉声为佳。而其要有三:曰绉、漏、瘦,绉谓纹理波折,漏谓洞壑玲珑,瘦谓峰峦秀削,备此三者方见砚山全徳矣。 宋长白曰:研山之玩创自南宫,按浛洭县,自英徳遡流而上,西去百有余里,元章作尉于此,袖中把弄实浛洭所产,后因其地并入英徳,世人遂误传为英石,而市估所售皆赝物也。余尝三过浛洭,覧其遗址,元章墨池大字犹在焉,惟研山杳不可得。询之土人,以溪流暴涨,必俟秋深水涸,于沙坑淘取,所谓脱沙者是也。瞻望怃然,留题石壁而去。”
  十、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大英石”:“大英石者,言乎英德之峰也”,意“大英石”就是指英德拔地而矗立的山峰,故在此不讨论它。
“小英石”:“英州为奇石之薮,其有根者丛起而为峰,无根者散布而为石。石者峰之余也,峰者山之骨,而石其齿牙也。凡以皱、瘦、透、秀四者备具为良。其出土者曰阳石,受雨雪,多质坚而苍润,扣之清越。入土者曰阴石,则反是。石生山谷间,大小相叠,一一嵌空斗竦,具峰峦岩洞之状,即一卷许,亦辄芙蓉乱削,乳窦交通,巉岩勾漏,小心视之,须五日始尽其一峰,十日始尽其一谷。此以小而奇者也。其大者土人尝载至五羊,以轻重取值,使工层垒为山,连皴接笋,参差相配,卧者为嵩,立者为华,坐者衡而行者岱,千岩万壑,磴道周回,错植花木其际,宛若天成,真园林之玮观也。”
         十一、王士禛的《居易录·说石》:“粤东(当时广东省的别称)英石,贵重于世。予过英德,县令陆君遗数石,皆下材也。陆务观云:英石出钟山之灵泉,其佳者温润苍翠,扣之如金玉。”

         到了清代,则介绍英石的文字和风格完全不同,即都是写实,也即都是在实地考察后的如实记录,基本上都是事实,故也不多说直接把它们划入到事实派。虽然《居易录· 说石 ·英石》有引“陆务观云:英石出钟山之灵泉,其佳者温润苍翠,扣之如金玉。” 但核心在前,故不应舍本逐末。


英山采石场实景图

        通过以上关系分析,我将英石的历史记载归纳为四个体系:
一《云林石谱》体系,它包含《云林石谱》、《素园石谱》、《园冶》等。
二《洞天清禄集》体系,它包含《洞天清禄集》、《长物志》等。
三《老学庵笔记》体系,它包含《老学庵笔记》。
四事实派,它包含《五杂俎》、《广东新语》、《岭南风物志》、《居易录  说石》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