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3首诗词,文采飞扬,堪称被埋没的金子

 真游泳的猫 2020-03-08

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广大文化爱好者的喜爱。只不过古代人写诗太多,大家熟悉的也就是一些著名诗词,有大量好诗词被埋没在书卷中,得不到人们的赏识。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爱诗词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3首诗词,文采飞扬,堪称被埋没的金子。

第1首,《雪夜感怀》:酒尽灯残夜二更,打窗风雪映空明。驰来北马多骄 气,歌到南风尽死声。海外更无奇事报,国中唯有旅葵生。不知冰冱何时了,一见梅花眼便清。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末清初诗人吴殳。正如诗歌题目所说,这是一个下雪的夜晚,诗人喝了酒已经是二更天了。而窗外的风雪不住拍打窗户,让人一眼望去也能看到屋外的雪。

这个时候,人心最是孤单和凄凉。单单开头两句诗,便已经铺垫了诗人内心的悲伤。而“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既是眼前真切的景色,更是诗人心头的感慨,情景交融,让人在千百年后依然动容无比。

联系到诗人生活背景,那是明末清初的年代,那是旧朝代覆灭而新朝代草创的时候,那是大量读书人绝望无助的时候。所以这两句诗,不只是诗人一个人的感受,更是时代意识的凝结,乃是一种易代之际的无可挽回的悲哀,有惋惜有追悔,却只能接受现实。

“海外更无奇事报,国中唯有旅葵生。”这两句将诗人的心情进一步明显说出,“更无”与“惟有”,益发体现了诗人的那种失望之情,也反过来衬托了雪夜的凄凉。

所以诗歌最后,诗人只能将自身的情感寄托于高洁的梅花上,“一见梅花眼便清”,哪怕风雪狂虐,但梅花依然傲立。联系到当时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出,这无疑是诗人的托物言志,是诗人在诉说自己倔强而无用的坚持。

第2首,《咏茶》:绢封阳羡月,瓦缶惠山泉。至味心难忘,闲情手自煎。地炉残雪后,禅榻晚风前。为问贫陶榖,何如病玉川。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文徵明。文徵明是明四家之一,是著名的书画家。当然了,在民间故事里,文徵明和唐伯虎等人成为了江南四大才子,经过影视剧的传播而名声赫赫。

其实文徵明除了擅长画画,诗词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比如这首《咏茶》,开门见山,点出文徵明赞美歌咏的乃是阳羡茶,用的是惠山泉水。

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天下。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里说:“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而惠山泉是煮茶极好的材料,位于江苏无锡,被誉为“天下第二泉”。宋代诗人苏东坡《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有名句曰:“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文徵明能够品尝到如此好茶,自然是满心欢喜,难忘这种绝顶的味道了。所以他十分欣喜说:“至味心难忘,闲情手自煎。”直抒胸臆,让读者也能够感受喝茶的美妙滋味。

“地炉残雪后,禅榻晚风前。”这两句非常有禅味,非常有诗味,既是生活化的场景,也是诗意和文采的飞扬。同时呢,这两句也是两个典故,又照应了诗歌的最后两句。

“地炉残雪”说的是北宋隐士陶榖爱茶的典故。陶榖在下雪天用雪水烹茶,“扫雪烹茶”,乃是文人雅事。“禅榻晚风”说的是卢仝爱茶成癖的典故,他的《茶歌》有“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句子。

所以诗歌最后两句说,虽然陶榖虽然穷得叮当响,虽然卢仝生了重病,但是他们对茶的喜爱却没有减弱,让文徵明十分羡慕感动。诗歌最后用这两个人来结尾,其实也是用来衬托文徵明对茶的喜爱,言外之意,令人玩味。

第3首,《田字诗》:昔日田为富字足,今日田为累字头。拖下脚时成甲首,申 出头来不自由。田按心头常思想,田在心中虑不休。当初只望田为福,谁料田多叠叠愁。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沈周。沈周和文徵明一样,都是大画家兼诗人。这首诗有点像文字游戏,又韵味悠悠,引人深思。很明显,诗歌是从“田”字的字形出发,利用增减笔画变成另一个字,而引申出诗意来。

本诗语言通俗,宛如白话,读来朗朗上口,而用意却很深远。“当初只望田为福,谁料田多叠叠愁。”正如财富一样,没钱的时候想着钱,但钱太多了后,必然也会有新烦恼,必然也有“不自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