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学《论语》16.8季氏篇——君子有三畏

 文冠厚朴 2020-03-08

一起学《论语》16.8

季氏篇——君子有三畏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白话】
孔子说:“君子敬畏之事有三种:敬畏天命,敬畏在高位者,敬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有天命从而不敬畏上天,亲狎在高位者,戏侮圣人之言。”
 
【释词】
畏:敬畏。《义疏》:“心服曰畏。”朱子:“畏者,严惮之意也。”钱穆:“畏在外,惧则惧其祸患之来及我。”
天命:上天之所命。钱穆:“天命在人事之外,非人事所能支配,而又不可知,故当心存敬畏。”《义疏》:“天命,谓作善降百祥,作不善降百殃,从吉逆凶,是天之命,故君子畏之,不敢逆之也。”
大人:在高位者。按:大人应该有德,位与德配。郑康成:“大人,为天子诸侯为政教者。”钱穆:“临众人之上,为众人祸福所系,亦非我力所能左右,故不可不心存敬畏。”
圣人之言:成德成圣之人,因为与天地合其德,其所言契合于大道,光明圆满,所以自古以来,百姓尊而敬之,信而从之。钱穆:“古先圣人,积为人尊,其言义旨深远,非我知力所及,故亦当心存敬畏。”专指如《义疏》所述:“圣人之言,谓五经典籍,圣人遗文也。”
按:中国文化自古敬信圣人,故而文化渊源有自,流传不辍,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国脉悠久,而屹立于世界之林。近人或乃每每以一己之小智,甚至一己之私心,而疑灭之,不惟礼坏乐崩,乃且坏乱根本,动摇民族文化之基,后果不堪言说。愿今人敬天地圣人,学经典庶几有得。
小人:未成德之人。钱穆:“天命不可知,而可知其有。小人不知有天命,乃若可惟我所欲矣。”
狎:亲狎、狎昵。按:狎则不庄重。钱穆:“因惯见而轻视之则逢迎长恶,乃作乱犯上,更无严惮之心。”任启运:“不但藐玩为狎,即阿谀亦为狎。”《注疏》:“大人质直而不放肆,故小人轻狎之也。”
侮:侮辱、戏侮、轻慢。钱穆:“圣言深远,小人不知,又无忌惮,故加以戏侮。”江熙:“小人不惧德,故媟慢也。侮圣人之言,以典籍为妄作也。”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君子小人敬慢不同也。小人与君子相反。小人轻慢之而不行也。
程廷祚曰:大人,谓当时之天子、诸侯也。天子有天下,建立诸侯,与之分而治之。君子之畏之者,岂为其崇高富贵哉?位曰天位,事曰天职,则皆天命之所在也。故进退必以礼,匡谏必以正,所谓“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也。小人之于大人,效奔走之恭,极逢迎之巧,而日导之以非,所谓“是何足与言仁义”,则狎之甚也。
《论语正义》曰:天命,兼德命、禄命言。知己之命,原于天,则修其德命,而仁义之道无或失;安于禄命,而吉凶顺逆,必修身以俟之,妄为希冀者非,委心任运者亦非也。且,得位则行义以达其道,不得位亦隐居以求其志,此方是天地生人。其畏之者,恐己之德有未至,无以成己成物,或有负于天耳。(按:禄命可以看做“气数之命”。)
徐英曰:孟子言:存心养性,所以事天;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此即孔子所谓“天命”。
唐文治曰:不知天命,不知福善祸淫之理,而以为不足凭,故至于无忌惮也。如此之人,未有能免于祸者。
朱子曰:知其可畏,则其戒谨恐惧,自有不能已者。而付畀之重,可以不失矣。大人、圣言,皆天命所当畏。知畏天命,则不得不畏之矣。
郑汝谐曰:不畏天命则以人而灭天,不畏大人则以下而陵上,不畏圣人之言则以愚而自专
陈祥道曰:天命,命我者也;大人,临我者也;圣言,教我者也。畏天命,畏天也;畏大人,畏人也;畏圣言,则天人之道存焉。高宗夤畏自度,畏天命也;孔子见所不见,畏大人也;臧荣拜六经,畏圣言也
张栻曰:畏天命,奉顺而弗敢逆也;畏大人,尊严而弗敢易也;畏圣人之言,佩服而惟恐违也。然而是三言主于畏天命。盖其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亦以其知天命之可畏而已。小人不知天命之所存,是以冥行而莫之畏,不畏天命则其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亦无所不至矣
刘宗周曰:无不畏者,君子之心法。三畏,其大端也,畏即敬之所发也。畏天命,畏其命我者也;君子知天命之在我而敢弗畏乎?畏大人,畏其型我者也;畏圣人之言,畏其训我者也。皆所以密畏天之功也。三畏,一畏。若小人安知有天命哉?小人之心死久矣,自绝于天,不胜其亵越之罪,何畏之有?况于大人乎?况于圣人乎?举无有动其畏者矣。然则三畏所以成君子,而不畏乃成小人敬肆之关,严矣哉。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即畏大人也。
尹氏曰:三畏者,修己之诚当然也。小人不务修身诚己,则何畏之有?
岷隐戴氏曰:畏者,进德之机也。人唯无所畏也,而后动于恶。故小人为不善者,必先慢天忽人不有圣贤之语,然后得以自便其私。
钱穆曰:本章承上章而深言之。三戒在事,三畏在心。于事有所戒,斯于心有所畏。畏者,戒之至而亦慧之深。禅宗去畏求慧,宋儒以敬字矫之,然谓敬在心,不重于具体外在之当敬者,亦其失。此两章,言若浅近,然苟于此而忽之,则难乎其为君子矣。
《春秋繁露》曰:天之不可不畏敬。不畏敬天,其殃来至闇。闇者不见其端,若自然也。由是观之,天殃与上罚所以别者,闇与显耳。孔子同之,俱言可畏也。
《四书反身录》曰:读圣人之书而不能实体诸躬、见诸行,徒讲说论撰,假途干荣,皆侮圣言也。
《四书解义》曰:君子之三畏,其切于修身诚己者如此,皆由识得天命流行,无在不有,故小心敬慎,无时不然耳。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盖帝王之学,莫要于主敬;主敬之功,莫先于致知。故,知天者自能敬天,敬天者自能见天人之一致、幽明之无间,而无之敢忽焉,此受天命者不可不知也。
《曲礼》曰:毋不敬
 
【附录】
蕅益大师曰:天命之性,真妄难分,所以要畏。大人,修道复性,是我明师良友,所以要畏。圣言,指示修道复性之要,所以要畏。
《论语注疏》曰:《虞书·大禹谟》云:“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孔安国云:“顺道吉,从逆凶,吉凶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道即天命也,天命无不报,故可畏之。
《论语集释》曰:《易·文言传》:“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尸子曰:“从道必吉,反道必凶。如影如响。”
庄氏曰:与日月合其明,谓照临也。与四时合其序,若赏以春夏,刑以秋冬之类也。与鬼神合其吉凶,若福善祸淫也。
 
【相关材料】
臧荣绪,东莞莒人也。祖奉先,建陵令;父庸民,国子助教。荣绪幼孤,躬自灌园,以供祭祀。母丧后,乃著《嫡寝论》,扫洒堂宇,置筵席,朔望辄拜荐,甘珍未尝先食。纯笃好学,括东西晋为一书,纪、录、志、传百一十卷。隐居京口教授。南徐州辟西曹,举秀才,不就。
荣绪惇爱《五经》,谓人曰:“昔吕尚奉《丹书》,武王致斋降位;李、释教诫,并有礼敬之仪。”因甄明至道,乃著《拜五经序论》。常以宣尼生庚子日,陈《五经》拜之。自号“被褐先生”。又以饮酒乱德,言常为诫。永明六年卒,年七十四。(选自《南齐书》)
 
【本章参考书目】
《礼记》《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集释》《论语新解》《论语大义》《论语正义》《论语说》《论语会笺》《论语意原》《癸巳论语解》《论语学案》《论语集说》《论语点睛》《春秋繁露》《南齐书》《四书反身录》《四书解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