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结了以下古诗常用的修辞手法: 1.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样的一件事。 例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两句都是单句互文。 2.通感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的时候,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例如将本来表示听觉的词语转移用来表示视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例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3.比兴 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例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4.用典 用典是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例句: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5.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例句:露似珍珠月似弓 6.借代 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就是借代。 例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7.排比 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段落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8.比拟 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例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9.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句:桃花潭水深千尺 10.对偶 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1.设问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例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反问 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句: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3.双关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例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实“丝”是“思”。 |
|
来自: 理想192qoteiwo > 《古诗词创作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