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的文官,下了班之后,玩什么?

 你我入画 2020-03-08

我们今天下了班之后,无非都靠火锅、喝酒、K歌、看电影、打麻将等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那么宋代的那些文人士大夫们下了班之后,他们也会这么找乐子吗?

宋代的文官下班后的活动可比现在丰富多了,那可是一个讲究,以雅为核心,吹萧抚琴、赏花对弈、品茗闻香……总之,怎么雅怎么玩。正如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将其总结为“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因此,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称为宋人的“生活四艺”。

因此,当时宋人之间的“炫耀”已经不再像唐代那样炫金银器,而是会和你“炫内涵”,比如今天调制出什么香、得到什么新的茶、画了幅画、得到了好的杯子……都会邀好友前来品评分享,权当一种“炫耀”。可以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宋人的那些香具、茶具、书画等就是当时的“炫耀”。换句话说,宋人最不怕你说他穷,但是你要说话没文化没准还真会和你着急。我们现在来看看宋人是拿哪些神器和好友“炫耀”的。

△ 南宋 刘松年 《博古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插花


 只蔘横斜一两枝

插花艺术在两宋时期得到空前发展,上自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将赏花视为人间悦事。在《西湖老人繁胜录》中有记载,“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由此可见宋人对花的喜爱程度,这种喜好还直接推动了花器的发展。

△ 南宋 马公显药山李翱问答图

日本京都南禅寺藏

△ 钱选《西湖吟趣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南宋 佚名《盥手观花图》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小瓶雪水无多子,只蔘横斜一两枝。”是宋人严参在《梅瓶》中的的表述,也是当时宋代文人雅士的真实写照。这句词不仅告诉我们梅瓶用来插花,甚至连插多少花、插的是什么花都非常形象地告诉了你。正如词中所写,梅瓶是插花的神器,线条优美、精致典雅,其含蓄内敛的气质与鲜花相匹配再合适不过了。当然同样作为花器的还有占景盘、水仙盆等。

△ 汝窑水仙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北宋-金 黑釉提梁罐

△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

故宫博物院藏

点茶


 来试点茶三昧手

说到喝茶,宋代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在当时极其流行,在《东京梦华录》中有描述,汴梁城“以南东西两教坊,馀皆居民,或茶坊。”“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梦粱录》也记载,临安“处处有茶坊、酒肆……”从宋代这些史料文献记载可知,在当时茶坊遍布城市街道,茶已经成为宋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宴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 山西朔州市市政府工地辽墓壁画

更厉害的是,在当时还出了很多饮茶的攻略,将饮茶上上升到生活哲学的高度,徽宗皇帝在这里带了个好头,他的《大观茶论》就是当时的“茶道百科全书”,将当时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做了详细的记述。其中的那句“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即便到了今天,也是我们评判建盏的标准之一。


△《撵茶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建盏,影青在当时也是流行款,同样是徽宗皇帝,他的《文会图》不仅还原了当时文士聚会的场景,众位文人雅士环桌而坐,相互交谈,倒是有几分如今茶话会的味道。还非常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的宴会的茶具以及它们的具体功能,摆放在桌子上的茶盏、水注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影青。

△  北宋 赵佶《文会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增添趣味性,宋代还在点茶中加了竞争的元素,出现了风靡一时的斗茶比赛。南宋刘松年绘有茶画《若园赌市图》,非常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市民在坊间斗茶竞卖的场景。画中有四个提茶瓶的男子在斗茶,一位手持茶碗似乎刚刚喝完正在品味,一位正在举碗喝,一位左手持茶瓶右手拿茶碗正在往碗中注茶汤,一位则是在喝完茶后抬起右手的衣袖擦嘴。整幅画面表现了宋代茶肆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卖茶、饮茶生活。

△ 南宋 刘松年《若园赌市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2016 伦敦苏富比 南宋 建窑黑釉银毫盏

成交价 1,085,000 英镑

△ 白釉铫子和白釉风炉

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出土

△ 2008年纽约苏富比拍品

成交价:1.61万 英镑

CK旧藏

熏香


薄雾浓云愁永昼

还记得我们以前讨论过波士顿美术馆的那一件香薰吗?那可是宋代顶级的香薰,看到这件香薰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到宋代的香文化是多么的发达呢?在宋代香占据众多仪式场景,婚庆礼仪、茶馆酒肆、祭祀拜佛等市井生活中都离不开它。所以宋代随处都能见到卖香的场景,在《东京梦华录》中沉香的销售地点散布于都城化京的繁华地带,有宫廷药房、官办药店及私人药铺等几种形式。在《清明上河图》中也能看到更加具体的场景“刘家上色沉檀掠香"。

△ 《清明上河图》“刘家上色沉檀掠香"

对于宋代的文人非常懂香,不仅用香,还会亲自制香。“燕居焚香”便是两宋时期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苏东坡曾亲制“印香”,作为弟弟苏辙的寿礼。南宋陆游还曾写诗道,“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沾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雞诗。”纵是官禄微薄,买书欠债,没钱买酒,也要买香焚香,伴以读诗。可见对宋代文人来说,熏香是一件比吃饭还要重要的事情。

△ 宋 李嵩《听阮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马远 《竹涧焚香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既然对香如此痴迷,那么对香具必然更加在意。在南宋刘松年(传)的《山馆读书图》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宋人读书焚香的习惯,读书的同时还专门在案头放置着小巧的香炉。还有刚刚提到的《听琴图》在徽宗皇帝右边案头上的那一只香薰,都可以看出熏香对他们的重要性。

△ 北宋 赵佶 《听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南宋龙泉青釉鬲式炉连银盖

2019伦敦苏富比春拍中国艺术珍品

成交价:10.625万 英镑

△ 南宋 湖田窑莲花座鸳鸯形香炉

玫茵堂藏

△ 青瓷刻花唐草纹香炉

波士顿美术馆藏

挂画


玉堂卧对郭熙画

挂画最早是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关于茶的相关画作,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文人雅士讲究挂画的内容和展示的形式,作为平时家居鉴赏或雅集活动共赏的重要活动。黄庭坚在《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中的“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便是将作为内心情感的寄托,抒发胸中逸气。在宋人的画作里我们也能看到宋代张训礼的《围炉博古图》便是描绘的宋人雅集场景,三个文人在庭中聚会,围束腰长桌而坐,一边喝茶一边吟诗,共同欣赏面前便是挂着的画。

△ 宋 张训礼《围炉博古图》

当然,除了以上四好,宋代文官回家还会安排很多很多有趣的活动,比如古玩、抚琴、作曲、作词等。假如今天我们也穿越到那个时代,在徽宗皇帝那里求得一官半职,那我们的聚会应该比现在要有趣的多吧,怎么也不会无聊到一下班就火锅、蹦迪、K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